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结构主义遭遇了怎样的德里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结构主义承续传统的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形成完整系统的结构模式,成为一时的显学.但不久即在内部出现像罗兰·巴特和德里达这样的解构理论家,特别是德里达,抓住了结构主义认为结构是在以无意义的各部分重建客体并由人制造意义的破绽,以结构主义重建的客体无始源意义为突破点,展开对形而上学一切领域对立模式的颠覆活动,进而一概否定文本的固有意义,建构了以挑战传统权威、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为能事的解构主义.但德里达解构二元对立只不过是颠倒对立结构项中的主次地位,并不能真正消除矛盾关系,原本的二元关系仍然存在.所以德里达所反对的二元分立,不论在实际关系中还是在他的思维中皆仍如其旧.  相似文献   

2.
二元对立在批评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元对立原理又叫二项对立原理,它既是结构主义文论的重要思想,又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中重要的具体批评手段。所谓二元对立原理,美国学者C·恩伯、M·恩伯夫妇在《文化的变异》中特地加了一个括号作了解释,说“二元对立就是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的对立。”①国内有的研究者通俗地指出,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类似于我们所讲的一分为二,即把研究对象分为一些结构的成分,并从这些成分中找出对立的、有联系的、排列的、转换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对象的结构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复合的结构。这种研究方法从索绪尔提出至今,为大多数结构主…  相似文献   

3.
德里达1966年在美国的演讲《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与游戏》充分展示了他的结构观和解构策略,这是其解构主义登上历史舞台的奠基之作,它的影响渗透在各国人文科学领域中。演讲通过对结构主义之父列维-斯特劳斯的批判,表明了德里达对结构和解构的基本立场:拆解固定中心的旧结构,用解构的策略将旧结构转换为差异游戏的新结构。德里达的解构策略是从内部拆解传统,它包括:一是反对意义僵化,借用旧概念的同时以双重表示、旧词新用等方式来进行概念重组;二是运用增补逻辑开发边缘因素的地位,模糊二元概念中的对立倾向,用游戏精神彻底解构逻格斯中心主义和重构新结构。  相似文献   

4.
借鉴解构主义研究方法,通过对新武侠宗师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解构分析,颠覆了以往金庸小说研究中对其小说结构和主题的理解,认为:从结构上而言,以往批评所认为的小说中“江湖”和“庙堂”的二元对立结构并不成立;从主旨上而言,作者自己所阐释的小说主旨和批评界对这部小说主旨的传统认识也未处在小说意义的中心地位;而散布在小说意义边缘的细节,则颠覆了传统观点中几组重要的二元对立概念.  相似文献   

5.
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原则是运用于文学之中的重要理论。其目的是利用文本中出现的二元对立结构分析作品,从而找到文本产生意义的途径。通过三组二元对立,即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对立,玛丽生活的喜剧和悲剧的对立以及闯入者托尼和旁观者查理形象的对立,论证《野草在歌唱》中南部非洲的白人在特殊的环境下对自身存在、自我和白人社群关系的焦虑,进而论证白人文明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对语言意义是否确定,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不同观点。本文从词语和句子层面来论证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认为意义模糊和歧义是语言意义不确定性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赛珍珠的《大地》描写了以王龙一家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奋斗一生而发家致富的兴衰史。在小说中,"土地"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如果把这些象征意义进一步解构,就可以得到一组组二元对立的结构,生和死、安定和漂泊、贫和富、兴和衰、高尚和低下、美和丑、善和恶、人和神(鬼)。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些二元对立项在不断交替转换重复,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生命就在这个循环中延续下去。因此,"土地"的多重意义不仅具有二元对立的结构,更因为二元对立的交替而产生了循环的结构,这对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两极划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弥补。  相似文献   

8.
解构主义文论通过颠覆语言的单义性、确定性,来消解传统美学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形而上学所确定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从而认定审美和艺术是没有确定的所谓"本质",它们的语言符号形式--文本也是不可能有确定的意义的,因此形成了意义异延论.解构美学的这种观点,彻底摧毁了旧形而上学传统美学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开放了审美和艺术的存在、构成和意义,从而形成了动态、开放的立体构架.但是,由于解构美学是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谈论语言、修辞本身,所以它必然割裂了实践中事物及其意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从而走向了绝对不确定性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在建构中国当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解构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动态和开放地建构文论体系,另一方面也应该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握文本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法,综合中国传统文论,建构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实践的文本意义论.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代关于人权与主权关系的辩论建构了两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但无论是根据国际法准则 ,还是从西方思想史和中国革命史的逻辑来看 ,人权与主权都是同一的 ,即统一于“人民主权”论。之所以会出现人权与主权孰高的命题 ,是因为发生了学理上的混乱和法理上的糊涂 ;如果引入“政权”项 ,这种对立结构便可完全被消解。  相似文献   

10.
《男孩和女孩》是艾丽丝·门罗最重要的短篇小说之一.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视角来看,小说中的三组对立结构,即空间对立、分工对立和功能对立,展现了叙述者从反叛到妥协的女性性别意识发展历程.叙述者反叛女性身份的失败,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约束、改造和压迫,揭示了加拿大女性的生存困境,说明女性想要通过依赖男性的方式去改变自身弱势地位是难以成功的.女性只有打破传统的社会结构,重新定义女性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属性,才能摆脱被动、从属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所指/能指的符号学批判:从索绪尔到解构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绪尔的所指/能指图式建立起结构主义的语言观,在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引起解构主义学者的发难。解构主义提出能指的漂移等话语,把文本视为一场能指的自由嬉戏。能指互相指涉,意义不断地被后移,从而否认文本有确定的意义以及稳固的结构。解构主义展开的符号学批判,将文本带入到一个无尽的开放性和永恒的运动中。然而对所指/能指的解构并不意味着解构主义站在了无可争议的位置,我们必须对此作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动画片长期以来创新力十足,不断推出具有新特色的动画作品.要了解其中的奥妙,必须从美国动画片的文化背景入手,了解美国文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发展脉络,才能寻找到美国动画片创新力量的源泉所在.本文试图通过梦工厂制造的《怪特史莱克》,介绍从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转型之后,美国动画叙事上出现的一些新变化,解构主义在动画创作上的产生的诸多影响,从而了解美国卡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西方解构主义与《庄子》哲学之比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体现的叛逆精神与西方解构主义遥相呼应,二者有着本质的相似.<庄子>的解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拒绝权威和崇高,反叛主流和传统;二、解构二元对立结构,消解自我中心主义;三、瓦解语言的可靠性,突破语言的樊篱.在解构主义视野下重读<庄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思想内涵,更可以发现<庄子>对人类和社会的人文关怀,为解读<庄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马雪静 《理论界》2007,(2):171-172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对传统翻译观发出了挑战。传统的翻译理论把原文和译作看作是对立的两极,并把二者的关系赋予了性别色彩:译作低劣于原作,且服从于原作,好比女性服从于男性。这种隐喻是以父权制为中心的结构主义二元对立为基础的。而女性主义翻译观则通过解构结构主义二元对立,重建原作和译作的关系.指出二者既平等又互补的共生关系。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可以通过和作者进行移情置换和角色转换实现原作与译作之间的平等。  相似文献   

15.
激进派女性主义者吕西.伊利加雷将(后)结构主义者的主要观念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论及以男女二元性为基础的对立逻辑,认为这种对立逻辑和语言有着明显的联系。要颠覆男权话语就要使用一种迥然不同的言说方略,一种能够生成和建构女性主体身份的语言,她称之为女性话语。伊利加雷赋予语言优先于社会﹑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的地位,两性之间的身体和心理差异对于女性自主性具有的决定作用,女性主体性只能建立在性别差异的基础之上。然而,伊利加雷的性别差异决定论带有明显的激进主义性别乌托邦的特质。虽然理论本身有所创获,但是缺乏应有的社会与政治实践性。她的女性话语所表达的差异意识已不是与男性可以共享的公共意识,因而不具有男女共名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二元结构的概念最初是由经济学家提出的,本文扩大了二元理论的范围,在社会学意义上使用它.二元结构决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还包括深刻的政治、文化因素于其中.一、中国社会二元结构的由来、发展及其后果我国社会的二元结构,不同于某些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并存的过渡状态,而是由人为独创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结构.它是在解放初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而逐渐完善强化起来的.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的过程中,大都以农业积累作为工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对农业积累向工业领域的转移,基本上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实施重租重税政策,如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这是公开的转  相似文献   

17.
结构主义是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论特色,它具有系统性、转换性、恒定不变性、二元对立性、共时性及无意识性六大特征.列维-斯特劳斯在其艺术人类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为美学、艺术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作为坚定的结构主义者,尽管列维-斯特劳斯在其文本中围绕结构与经验、结构与历史、结构与形式的关系为结构主义作了有力辩护,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结构方法的运用有时过于主观随意,其对具体研究对象“结构”的剖析充满了先验性,具有极强的演绎色彩.  相似文献   

18.
空间理论是当代激进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从时间逻辑到空间逻辑的转换,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阿尔都塞通过将结构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结构因果性”以及“多元决定论”思想运用于对社会历史和社会现实的重新理解来对抗传统历史哲学的解读.这种通过结构对抗主体及其历史哲学的方式,成为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空间化的主要前奏曲.而曼纽尔·卡斯特对城市问题的论述就基本沿袭了阿尔都塞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当代思想有兴趣的人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在中国,所谓后现代主义大受欢迎,而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却好像少有人提及。惊奇的原因是,在国外结构和解构在历史上,也在逻辑上,是后现代主义的必要前提,而好像在中国,这样的前提却并不存在。中国人接受当代西方思想的范围,大概表现出某种选择跟需求,这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20.
俄国形式主义融入中国文论的过程,也是中国文论转型中克服二元对立和本质主义思维的过程.俄国形式主义在中国最初遭到拒斥及随之的全面接受,都受到中国当代文论转型中二元对立与本质主义思维的影响;而20世纪90年代对俄国形式主义的综合性解读,则标志着中国当代文论对二元对立与本质主义思维超越的开始.不过,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建还远远没有消除二元对立与本质主义思维的影响.本文认为:只有缩小文学本质的逻辑内涵,扩大文学本质的逻辑外延,文论转型与重构中的二元对立与本质主义思维才可能被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