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指出“写长法”对高中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大部分写作课堂仍然实施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成果教学法,该教学方法挫伤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作文思想匮乏,内容千篇一律,因此,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以读促写能够拓展思路,丰富作文思想内容;以改促写能让学生从修改中梳理思路,培养逻辑思维;以写促写使学生熟能生巧;以评促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动力,让学生在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下热爱写作。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大部分写作课堂仍然实施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成果教学法,该教学方法挫伤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作文思想匮乏,内容千篇一律,因此,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以读促写能够拓展思路,丰富作文思想内容;以改促写能让学生从修改中梳理思路,培养逻辑思维;以写促写使学生熟能生巧;以评促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动力,让学生在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下热爱写作。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育是一道由来已久的历史难题。从1992年至今,刘济远主持完成了"写作教育"系列课题8项,带领师范生深入中小学,协同中小学语文教师持续开展了"本色作文导教导写"系列教改实验活动。该系列课题从培养中小学教师(师范生)本色作文教学能力的"导教"到培养中小学生本色作文写作能力的"导写",创建了"三协同""两结合"的研究范式,探索并建构了"本色作文导教导写"课堂教学系统,化解了"作文课怎样上""作文怎样写"的难题;强化了师范院校写作教学的职业技能性,在保证导教导写理论源于中小学写作课堂实践的同时,培养了师范生与中小学教师的作文教学专业素养,变职前职后分离为职前职后相融合;为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写作师资难题提供了保障,为破解百年写作教育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结合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其自身规律 ,提出并论证了“在写作中学习写作”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与其说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勿宁说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它要求教师在“写作”的操作中科学地处理阅读与写作、草拟与修改、多方实践与不断提高的互动关系 ,把教学目标同它的实现形式动态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写作课是一门既难教又难学的课程。特别是在当今扩招形势下招进来的学生 ,其入学基础从总体上来说有所降低 ,写作水平层次复杂 ,水平高低悬殊 ,加之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对作文有普遍的排斥心理。这样 ,进入大学院校的学生再学习写作这门课程时势必带有沉重的“怕学”、“厌学”、“拒学”心理。而另一方面 ,作为高等师范专业的写作教学 ,不仅要求培养学生自己“会写” ,而且还要求通过写作教学使这些“会写”的学生成为知识含量高、有应用知识能力的“能讲”、“能教”的高素质人才 ,即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作者、学者、导师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以写促学”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进而提高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对“预制语块”、元认知理论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高校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特点,探讨了“预制语块”在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情感与认知相辅相成。如果缺乏积极情感,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只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会造成“情感空白”(emotionalilliteracy);反之,积极情感会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既要关注认知,又要关注情感。关注情感可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语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大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应:把握大学写作课程的终极目标,着意开发创新精神;刷新大学写作课程的教学理念,启动“无意作文”机制;突破大学写作课程的高难任务,培养自由写作心态;探索大学写作课程的教学范式,实施开放教学策略;改革大学写作课程的训练方法,设制生活写作语境。  相似文献   

11.
论唐代的规范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文学批评的价值何在、地位如何,学术界至今仍莫衷一是,亟待从总体上予以说明并作出切实的分析。唐代诗学的特点在于“规范”,而“规范诗学”的要义在“怎么写”,因而唐代诗学完成了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变,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基本技能。在这四项基本技能中,有关听说读的研究和教学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相形之下,“写”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教材建设方面仍处于“零起点”阶段。尽快展开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体系,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讨论对外汉语写作,必须首先明确:对外汉语写作是否还是通常意义上的写作?所谓通常意义上的写作,指“运用语言符号制作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简言之就是写文章。与此相应的写作课以文章为教学媒体,通过文章写作,侧重于使学生掌握文章的构成和制作…  相似文献   

13.
李青果 《云梦学刊》2009,30(6):91-95
晚清小说名家吴趼人创作的《恨海》等写情作品,从情感的角度重新叙述和宣扬中国的传统道德.使他的这类作品成为表彰民族固有特性、恢复“中国性”的“象征主义”作品。在创作中,他以身作则,不断通过议论为其他作家示范如何写情,努力修复被才子佳人及狭邪小说所破坏的传统道德世界的作法,表明他同样重视“写作”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性.从而构成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一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过程写作教学法”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不应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李国倩,崔新玉干记者这一行,整日工作只有四个字,那就是采访和写作。但采访和写作究竟哪个更重要?干记者年头越长,对这“采、写”二字就越发觉得份量不同。在大学学新闻课时,老师曾专门讲了记者行当中的“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讲述的是把辞书编纂活动与汉语小论文写作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学试验 ,这是辞书学课程教学试验的一个“侧面”。学生选编的词典条目即是写小论文确定的选题范围 ,在编纂过程中 ,围绕词条进行针对性研究、申发性研究和拓展性研究 ,这样既保证了词典编写质量 ,也形成了确定性选题写作 ,产生了有一定新意的小论文。文章最后有一段余论 :企盼借此“侧面”的活动 ,让学生获得对学习对工作要有意识地思考与研究的观念 ,不忘总结与写论文的作法 ,以及严肃认真务实创新的品格与作风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之有“写妓女”的文学当自《霍小玉传》始。唐人小说中写妓女的作品甚多,但 其思想和艺术,都不如《霍小玉传》、《李娃传》、《虬髯客传》。及至宋、元,写妓女的话本便在市民和 普通百姓中流传了。明代写妓女的文学,在观念上有了新突破。曾朴的《孽海花》,应是在中国帝制 的封建社会里写妓女的压阵之作。妓女中最早创作文学作品的是六朝南齐时的苏小小。唐代妓女 人多,诗妓也多。宋代妓女中能诗而又有志气者当推歌妓严蕊。明代妓女中出现了散曲家。在妓女 出身的文学家中,要算明清之际的柳如是最为有名。她的作品,为妓女写的文学作品作了很好的终 结。“写妓女”的文学和妓女写的文学,都是文学遗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写人论”的古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奎  黄霖 《文史哲》2005,(1):103-109
与正在走红的叙事理论相比 ,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中国“写人”理论更能自成体系 ,呈现出顺应不同历史情境的主题演变。作为中国“写人论”的最初核心话语“形神”论 ,是依傍画论而成 ,通过“如画”、“传神”、“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等词语的大量使用而奠定了后人评赏写人效果的理论基础。随之 ,金圣叹推出的“性格”论 ,后经过张竹坡、毛宗岗、脂砚斋等人的丰富和发展 ,实现了中国写人论话语的独立。 2 0世纪以来 ,“典型”论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大潮中登堂入室 ,一方面在本土化过程中完成了写人论话语的细化 ,另一方面又在政治权力的干预下单极化地突出了“大写的人”。新时期以来的“写人论” ,出现了无主题变奏的多元化走势 ,“多重文化身份”以及“小写的人”等观念得到大力提倡 ,表明中国“写人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在中国“写人论”逐渐演进的历史逻辑结构中 ,“以形写神”成为一道贯通古今的气脉。  相似文献   

19.
优秀作品与文学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在60岁以上的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大都有一个“文学史情结”,即钟情于文学史写作,他们至少参加过现代文学史写作,更多的人还独立写过、主编过现代文学史。因此,写史的酸甜苦辣,具有普遍意义。如果说前代人将修史看得相当困难,后来者却以为写史并非难事,文学史著作也就愈出愈多。文学史著作愈出愈多,还与现代的大学教育有关,各大学都开设了《中国现代文学》必修课。一般教师认为成果“不发表,即死亡”,于是往往将自己的教材经过修订找一家出版社出版。据黄修己先生统计,“各类新文学史著(含文体史、地区史、阶段史等)约…  相似文献   

20.
《诗经刈、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奉为情景交融的千古绝唱,王夫之则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予以高度评价,影响深远。其实,王夫之所论,只说对了“以乐景写哀”,而对“以哀景写乐”的评价,则未免有失《诗经》作者之本意。如果说,“杨柳依依’’堪称“以乐景写哀”,具有反衬作用的话,那么,“雨雪霏霏”则是“以哀景写悲”,具有正衬的效果。正反两衬,同抒哀愁,凄恻感人,意境优美,方法灵活,正见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