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马克思在一八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给巴·瓦·安年柯夫的信里对这点说得更明白,他说: “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 决不能。存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史是我国近十年恢复和加强研究的一个专门史和边缘学科。它研究整个社会的历史,包括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诸领域,多方面地揭示历史演变的过程和不同层次的发展规律。它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史学的改革和创新。 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不管其形态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是否可以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呢?决不可以。有一定的人们生产力发展阶段,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有一定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阶段,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是有一定的公民社会。”社会阶级组织,是社会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任何国家和民族,不管其社会性质如何,都摆脱不了这一历史发展规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分析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与其相适应的交换方式划分出不同的市场演变形态,不仅有助于揭示市场发展演变规律,而且有助于正确判断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和明确发展目标,为制定政策提供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周自强撰著的《中国经济通史·先秦卷》 ,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考察了中国史前各物质文化阶段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 ,对商代、西周、春秋和战国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水平 ,以及奴隶制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演变和封建制社会经济形态的形成 ,作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述。由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博士生导师陈高华教授和史卫民研究员撰著的《中国经济通史·元代卷》 ,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对元代的生产、交换和分配各环节 ,作了系统的论述 ,力求全面反映元代…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往的产品和服务经济形态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在此情况下,体验经济顺应时代的发展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必然趋势。在当代,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个性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由被动消费向主动消费转变。就旅游消费而言,人们对大众旅游产品已经逐渐失去兴趣,产品开发创新就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6.
<正> 一、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商品流通和商品包装。商品流通和商品包装是生产力提高的一对孪生儿。 商品包装是随着产品交换的出现而产生的。远在四千年前,当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劳动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畜牧业、农业开始分工,人们生产的产品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开始有了剩余,开始以自己剩余的产品交换所需要的物品。这在《易·系辞下传》  相似文献   

7.
个人形态是对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概括.马克思认为,个人形态是与所有制形式、共同体形式完全一致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生产方式、社会形态新陈代谢的历史,也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生成发展的历史;依附的个人、独立的个人和个性的个人是个人发展的三种形态.世界历史性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个人,是当今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必然产物,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又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发展·改革·稳定”与“四个坚持”的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心思想.在“发展·改革·稳定”这三位中,“发展”是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是三位中的第一阶段,发展是目的、是中心;“改革”是“发展”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它是三位中的第二阶段;“稳定”是在中国“发展”、“改革”的前提、条件和保证,更是在中国“发展”、“改革”的目标和归宿,它是三位中的第三阶段.“发展·改革·稳定”是同一层次的三个不同阶段的概念,而“四个坚持”是决定“发展·改革·稳定”的发展方向、根本性质和终极目标.“发展·改革·稳定”这三位必须寓于“四个坚持”这一本体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与消费形态的跃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互联网具有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属性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固有的技术特性;而社会属性是指其所具备的与社会环境相匹配的特性.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生产力,由生产力性质所决定的生活工具是消费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互联网这一巨型生活工具的出现必然导致网络消费的兴起,并将以提高人类消费形态的信息含量为杠杆,将社会生活推进到网络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商品是用来交换和出卖的劳动产品,商品生产就是以交换和出卖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和商品生产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因为社会分工,人们需要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人们需要经过买卖来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商品体现着不同所有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出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私有制,才开始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从商品生产中产  相似文献   

11.
亚当·斯密的劳动生产力理论主要由分工论、交换论、市场论和运输论组成,这些论断之间存在缜密的逻辑联系,即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是分工,引起分工的原因是交换,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市场范围受交通运输的限制.斯密劳动生产力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说明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方法,还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这一理论对我国的现实意义是要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分工,必须大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必须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与经典文学作品谈《史记·货殖列传》与《红楼梦》中蕴涵的消费文化王麓怡邹时荣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文化面貌和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政治关系、文化传统应鼎足而立才有良性发展;在任何一种社会再生产条件下,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的发展。”(《恩格斯致符·博尔吉乌斯》)“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4.
第1期关于我国发展生产力的若干问题··””···一像感扭论马克思“全面地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一”….““··一t.朱右保哲学、时代精神与时代—对“真正的哲 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命题的思 考·“””···”·””“·”””·”·“··““···“”·一···一王金福列宁的半国家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 家形态···“”···”··“···”·”“··“·一“···……朱国宁关于扩大再生产公式问题的思考···“····“一孙仲炎论20世纪初的西方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人们在生产资料方面的平等关系与分配领域和财产状况上的不平等之间的矛盾,只是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生产关系内部的矛盾。生产和需求(消费)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主要矛盾,它从属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基本矛盾,只有基本矛盾解决了,在进步生产关系的基础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才能解决这个矛盾。社会主义条件下矛盾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矛盾双方统一、协调的阶段;2、统一破裂、矛盾双方不协调的阶段;3、解决、克服矛盾的阶段。如果在第三阶段矛盾还得不到解决,则可能发展为危机和冲突,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是特殊,而非一般,促使其转化有种种因素,其中内因(组织、管理上的失误,党内生活准则和民主被破坏,背离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等等)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一在改革中崛起的企业集团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力的发展总要借助于一定的组织形式。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改变我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而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又正在引起生产力发展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在农村,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经济正在向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转变,家庭已成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基本细胞,在此基础上的分工分业、联合协作经营正在获得新的生命力;在城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正在取代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封闭的、僵化的企业开始向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转变。改革所要创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决定着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性质,即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我们区别各个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标志。《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不是改变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小城镇有自己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的来说,小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小城镇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即劳动者生产的产品除了维持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还有剩余,出现了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的情况下,逐步产生和形成的。在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小城镇具有一定阶段性。处于形成阶  相似文献   

19.
总目录第1期论21世纪的文化价值观……………………李振纲(1)试论礼与中国传统文化模式一纪兴张平(7)试论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观…………………韩振峰(门)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朱广荣(18)科学解释的语义结构分析…………………侯纯m)比较政治学的历史演变:学科史的考察…·、·。·、·、…、、·,·、··、……·张小劲(25)政治学跨国比较研究述论一一对现代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反思…,…………··王乐理(33)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人权对话…··喇书林刘射(38)论国际科学活动中心周期与国际政治世纪性规律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所谓经济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生产力的角度说,是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构成,以及与之相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说,是适应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比例构成。台湾在四十余年来,不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或从生产力的角度观察,其经济结构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分析台湾经济结构的变化,既有助于了解台湾经济的发展趋向,以便于对台湾当局所制定的经济政策的正确评估,也有助于对它在今后的政治动向的分析。因此,分析台湾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向,对于统一祖国大业的工作,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