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忆峥嵘岁月     
谭灿 《源流》2013,(2):52-54
我在1927年出生,读过4年私塾、3年学校。我父亲谭全科长期在外打工和参加革命活动,家里由母亲胡轩主持家务。因家境贫寒,我从小就要帮助家里干活,锄地种菜、砍柴等。家族的叔伯兄弟都在香港,只有我们一家在乡下,人寡势弱,常常遭到土豪恶霸欺凌。我家曾两次遭到土匪抢劫,财物被抢劫一空。一次我母亲向拆房子的工人买了几百块砖,当地恶霸却诬陷说是我母亲偷  相似文献   

2.
险些把我送人 母亲生我时40出头,我在这个家是最小的一个,老儿子。据说,生我时母亲可受罪了,得了一场大病,就想把我给人算了,家里穷,又没奶了。  相似文献   

3.
刘心武 《社区》2009,(5):29-29
“最疼我”的是母亲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那时父亲在北京的一个国家机关工作,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他都是早出晚归。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人。  相似文献   

4.
在我孩提时代和青少年时代,家里有三个姐妹、我还有母亲,母亲在我幼时的记忆时断时续,再有就是继父,我们搬过很多次家,地下室、公寓,有时一家人还不得不分开,临时寄宿到亲戚家里,但都不过是在四个街区的范围内活动。最终,我们有幸搬到附近的一所小房子里,境遇算是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最疼我的是母亲?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那时父亲在北京的一个国家机关工作,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他都是早出晚归。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人。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冬天不至于冻着就行。在吃上,可就非  相似文献   

6.
父母的电话     
自从我和老公用上手机后,家里的电话就很少响。偶尔的响动大多来自两个人: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打电话常常只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有时候我正在炒菜,铃声骤然响起,飞奔过去一接,是父亲或是母亲的。仍然  相似文献   

7.
短信传真情     
60岁的母亲住在乡下,我说给她买部手机,可她坚决反对,总是说乡下老妈子,带着这玩意儿,还不得让人笑掉大牙,我反复劝说也没用。每次往家里打电话,家里的固定电话老是线路出问题,于是不得不往兄弟姐妹家全打一遍来询问母亲的近况,这没少用了话费不说,而且又听不到母亲的声音。为此,我就决定非得给她老人家买部手机不可,以便相互之间报个平安。  相似文献   

8.
马超 《社区》2002,(11):40-40
40每当我说起这句话时,我的脸上是自豪的笑容,我的心里荡漾着幸福。我的母亲叫王淑兰,是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湖西街道办事处11社区的一名社区主任,兼任28委的党支部书记。“缘”自人口普查十几年前,母亲从一位年轻的、有着渊博知识的老师成为一名居委会主任,还源于那次人口普查。那时在任的居委会主任普遍是年纪大、文化低的老妈妈,所以人口普查对于她们来说难以完成。她们找到了母亲请她帮忙。母亲是个热心肠的人,她说反正是休假在家,不能整天憋在家里干家务活,就爽快地答应了,谁知开始两天还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帮忙,但是到了后来,索性把家里…  相似文献   

9.
丁宁 《新天地》2011,(7):37
丁老师:您好!我怎么也想不到,竟会为家里请保姆的事情和我九十开外的老母亲弄得如此不愉快。我母亲只有我和弟弟两个孩子,弟弟不在国内,我必须独自承担找保姆的任务,可让保姆和我母亲、家人相处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12,(17):47-47
周末,回家看望母亲,家里静悄悄的,一只猫安详地卧在阳光下花园的一角。奇怪,母亲呢,我有些怅然,迷茫间,我听到低低地唱声,是越剧的腔韵。原来母亲坐在楼上阳台温软的阳光下,戴着老花镜在绣花,嘴里还悠闲地哼着曲。  相似文献   

11.
母亲打来电话,说高速路占用土地的赔偿款下来了,15万多元。我有些奇怪,母亲像说别人家事儿似的淡淡的语气,但我还是抑不住的兴奋。小时候,家里就靠几亩薄田生  相似文献   

12.
俞彪 《社区》2002,(10):22-23
家乡老屋的后院里曾有一棵很高大的桂树,是母亲在我出生不久时栽种的。母亲称之为菩提树。那时我身体瘦弱,经常生病,高烧不退。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好,生病的时候很少住院。每次发烧,母亲都会用一条沾湿了的毛巾放在我的额头,然后拿一炷香匆匆来到后院的桂树下点燃,跪下向神祈祷  相似文献   

13.
赵守玉 《可乐》2008,(3):34-34
责任不是应该做的事,是必须做的事。我生在农村,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家里债台高筑。父亲没让我辍学。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我  相似文献   

14.
王振国 《21世纪》2010,(10):58-59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价值尺度。 我出生在祖国边陲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山村。小时候,家里穷极了,为了能让我们六个孩子活下来,母亲起早贪晚,没日没夜的到山里开荒种地。有一次,我和母亲铲完地回家,正在淌河时,山洪冲了下来,大水将措手不及的我们娘俩冲出了一千多米。母亲自始至终用她的双手紧紧地拉着我,生怕我被大水卷走。  相似文献   

15.
石兵 《山西老年》2010,(8):44-45
从懂事那一天起,我就感觉母亲是恨父亲的,父亲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母亲诟病,母亲一见到父亲,便开始无休无止地指责,小到衬衫上掉一粒纽扣,大到家里添置一套家具,只要是父亲经  相似文献   

16.
坚韧的美丽     
徐新 《新天地》2012,(12):17+2
我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师,平日工作繁忙,鲜少过问家事。母亲则是父亲的贤内助,事无巨细地负责家庭内务。我在家中排行老大,下有两个弟弟。因是长女,我从小便成为母亲和外婆的小助手。做饭洗衣,照顾弟弟,俨然成为一个"小妈妈"。我的母亲有一双灵巧的手。那时家里条件不好,没有钱买好衣服穿,母亲便给我们做衣服。从飘逸的夏季长裙,到整齐笔挺的女式西装,母亲精细的手工和出彩的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07,(15)
自打我记事开始,就记着我的瘸子父亲从来都偏心于同样瘸拐着脚的大哥。大哥是6岁入学,我到8岁才进学校的大门,父亲的解释是因为家里穷。母亲  相似文献   

18.
正胡同里一起长大的孩子都叫发小,我与树根真是系屁帘时一块和泥,一块抓土攘烟长大的。他母亲我叫刘婶,和我母亲一起挑活。树根是刘婶的跟屁虫儿,刘婶不能把他一个人扔家里,正好,我俩有伴儿了。  相似文献   

19.
追随     
当一颗流星划破黑色的夜空时,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那是我,家里最小的蛾,名叫清水流星。母亲说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恰好有一颗流星划破天空。每天晚上,父、母亲都领  相似文献   

20.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