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和谐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农民工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才能不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才能带来我国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隐藏在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背后的根源,有六大矛盾;建议采取建立农村劳务输出公司等措施,来解决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2.
基于甘肃省兰州市的调研数据,从农民工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态度、参加社会保险和接受社会援助情况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发现农民工在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方面存在短板,农民工并未纳入城市救助体系,政府在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不足。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社会福利多元参与等方面探讨了甘肃省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市二元结构”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力 《人口学刊》2007,(2):32-36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体制下形成的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没有消除,反而逐步向城市蔓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在城市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阶层,他们与城市居民共同构成了“城市二元结构”。“城市二元结构”的日益强化,将导致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加大城市管理的难度,并造成城市化进程的不稳定。为此,应从城市和农村两个维度加以考虑,积极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征地补偿机制,逐步消除“城市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北中三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我国政府的重视,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各地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程度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分别从我国南、北、中部地区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城市——深圳、苏州、长春,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对其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无论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程度,还是各地农民工关切的具体问题,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从政府的角度制订农民工政策不能全国"一刀切",应该区别对待并分类指导。政府应有重点、分层次地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北方省份应该充分借鉴南方省份关于农民工的法律保障、养老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经验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由于我国城乡分割政策没有彻底废除 ,已转移到城市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定居下来 ,于是农民工群体产生。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和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城市化等经济功能。同时 ,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一方面由于与其他公共政策不协调而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在追求社会公平的同时造成效率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看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当代社会两个最基本的社会问题,也是政府和国民普遍关注的重要领域。在阅读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进程方面相关文献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两者之间联系很多,但很多文献只是单独就两者而谈,没有对比联系起来,所以本文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关系。一、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我国劳动就业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至1979年,前后经历了共30年时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一阶段,城市职工的社会保障实行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障的制度,即单位保障模式的社会保障。农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限于当时国家财力,主要由农户和…  相似文献   

7.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市民化意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学刊》2015,(6):45-55
在考察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的基础上,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保障、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及教育保障等社会保障状况对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尤以养老保险和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状况的影响更显著。城市农民工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等个人属性特征与迁入地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等其他社会经济要素对其市民化意愿也有明显影响,年龄越大、在婚、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强烈;迁入越发达地区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大。要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首先要努力提高其社会保障水平,特别要改善和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子女教育的状况和水平;同时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把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的实现"1亿农民工市民化"重点放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是健康城市化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资本缺失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受阻,进而引发许多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就必须增加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主要对策有:转变城乡分割思想,在全社会确立一种城乡开放、平等、统筹观念;打造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市民进行互动和交往的文化环境;积极进行制度改革,创建农民工同城市融合的制度平台;建立健全公平、共享的社会保障机制,消除人为差别,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加强对农民工就业培训,积极增加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存量;加强和发挥民间志愿性组织的作用,增强人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9.
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农民工阶层的上向社会流动是事关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优化社会结构、保持社会稳定、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等宏观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我国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工阶层"凝固化"倾向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令广大的农民工上向社会流动为全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比较了老年农民工与其他农村老年人、 中青年农民工在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社会保障状况.研究发现:一方面,老年农民工表现出农村老年人的某些共有特征;另一方面,老年农民工在人力资本快速贬值时,仍然艰难滞留在农民工市场中,受到中青年农民工的工作挤压.老年人和农民工的双重身份导致其健康、 工作待遇和社会保障方面都呈现出独有的特征.逐渐衰退的身体机能、 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劳动保障的缺失使得老年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农民工二代移民社会融入的障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城市农民工二代移民逐渐成为一个规模日益庞大的独特社会群体。在现行制度体制下,城市农民工二代移民的社会融入面临着体制性、经济性和其自身方面的障碍,并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城市农民工二代移民社会融入问题,作为一个综合性问题,并不是通过某一项制度或某一方面政策的改革所能解决的,需要全面推动制度改革与创新、有效推行各项社会经济政策与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利,还是弊:广东农民工短缺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庆才 《人口研究》2005,29(6):12-20
农民工及农民工的流动既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的历史产物。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全国排头兵的地位。农民工及农民工流动,对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出现的“民工荒”为切入点,利用相关调查数据对广东出现“农民工短缺”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就业,长期居住、生活在城市,却无法得到城市社会的认同,致使城市内部出现了农民工与市民的二元社会分化,同时,农民工进城就业也给其家庭、计划生育以及子女教育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将对农民工自身及整个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浦东新区案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二元的社会保障模式决定了城市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完全意义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因此 ,在农村社会保障和城市社会保障之间建立一种新的社会保障制度 ,即农民市民化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构筑一个阶梯 ,打造城、乡社会保障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连接和相互转化的平台 ,逐步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向城市社会保障的过渡 ,最终实现在浦东新区建立以社会公正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将企业中的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这是一项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但流动性较强、工作相对不稳定、在城市中处于边缘地位的农民工在参保后,养老保险在工作变动后的接续却存在着较大问题。本文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分析了农民工养老保险接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局部推进制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将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互动发展。在分析影响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各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局部推进战略的制度模式。该模式建立了自动对农民工分层分类的机制,充分考虑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未来改革,在保证政府承担有限责任的基础上保护了农民工的权益并平衡了企业利益。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公共政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正民  苏云 《西北人口》2007,28(5):100-105,110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加,作为一个特殊的人口群体将长期存在。流动人口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樊篱,为就业增加了竞争力,为城市增加了活力,为现代化增添了动力,也有力地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服务方式转变。然而,绝大部分流动的劳动力没有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等基本的社会保障。流动人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现有的社会保障机制并没有完全覆盖每年近2亿的流动人口。由于一些流动人口缺乏基本的就业、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因此可能会引发一些治安问题和不安定因素。所以,建立有效的流动人口保障机制,是"以人为本"精神和社会公正的最好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安定团结局面的一个治本之策。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现状以及建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回顾了农民工演变的历史,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通过作者在东莞塘厦镇的调查访谈资料,本文归纳出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特征和新的利益诉求,并说明新阶层出现后给城市和农村社会分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利用迁移者角色变迁的理论来诠释传统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差异,最后提出了简短的政策思路,其他存而未论。  相似文献   

19.
进城农民工过渡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目前关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发展的主要观点“回归说”、“吸入说”、“综合说”,提出专门建立面向农民工的过渡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即“过渡说”,并从这一制度构建的公平性、过渡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初步给予论证。认为,该制度的建立是破解农民工教育、就业以及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将有利于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统一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孟颖颖 《西北人口》2011,32(3):11-16,22
结合实地调研与访谈结果,本文发现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福利等方面的排斥。本文基于社会排斥理论,从两个维度分析了形成这些排斥的原因:一是受人力资本素质、文化与社会认同等自身禀赋约束的功能性排斥,二是受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影响的结构性排斥。功能性社会排斥与结构性社会排斥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进程受阻,只有拆除这种藩篱才能够促进其尽快实现城市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