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郑《笺》:“谓,勤也。女年二十而无嫁端,则有勤望之忧。”“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邶风·北门》)郑《笺》;“谓,勤也。”“心乎爱矣,瑕不谓矣。”(《小雅·隰桑》)郑《笺》:“谓,勤。……君子虽远在野,岂能不勤思之乎?宜思之也。”以上三个“谓”字,郑《笺》并训为“勤”,今人说诗多不从。郑玄是对的。以“勤”训“谓”,正是发明了“谓”的古义;由于“勤”的古义久已湮失,所以人们每不从郑。兹申说之。  相似文献   

2.
1.王心凌《爱你》,S·H·E《我爱你》,Beyond《真的爱你》,李宗盛《我是真的爱你》,言承旭《我是真的真的很爱你》。点评:真的真的有这么复杂吗?  相似文献   

3.
《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宋时存六十三篇,现仅存五十三篇。《墨子》一书是墨翟和他的弟子根据墨家的言论、笔记先后整理集成。其书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对社会自然科学均有其独到的见解。本文试就墨家的政治思想作一刍议。“有为”是墨家政治思想的基石,这是一种与道家(无为)根本对立的观点。墨家的政治思想可分为“治国”与“为政”两个方面。论治国,墨家首先重视“身行”的社会作用。《墨子·经上》云:“令,不为所作也。”《墨子·经说土》云:“令,非身弗行。”墨家认为,号令是从我这里发出的,那么我自己就要首先带头去执行。在《公孟》篇里,墨子对告子说:“政者:口言之,身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重要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与军事家 ,其著作为《墨子》。本文尝试对于《墨子》书的各篇章的成书时间和作者进行区分与界定 ;并对《墨子》的研究价值作一探讨与阐发。研究《墨子》对当今的现代化事业具有广泛持久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春秋五霸”之说始自战国,《墨子·所染》和《荀子·王霸》都认为五霸乃齐桓、晋文、楚庄、吴阖庐和越句践。汉唐学者也言五霸,只是对其构成看法分歧,出现三种与战国人不同的观点:其一,东汉班固《白虎通·号》云:“或曰五霸谓齐桓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庐也。”其二,也见于《白虎通·号》:“或曰五霸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此说最为通行,诸如东汉赵歧《孟子·告子下注》、应劭《风俗通义》卷一以及唐司马贞《史记·十二侯  相似文献   

6.
《墨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典籍。在文学史上,《墨子》以其突出的逻辑性和语言质朴著称。拟对《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以期丰富《墨子》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7.
《墨辩》指墨子书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书。六书为后期墨家著作已为学界公认。六书包含广泛的科学内容,其中哲学社会科学部分,对墨子有三方面突破:在认识论方面,抛弃墨子天志鬼神,明确提出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在逻辑学方面,将墨子逻辑思想看作专门学问,把它升华为逻辑学;在政治理论方面;《墨辫》通约思想的新见解。前两方  相似文献   

8.
梅贻宝所译《墨子》典籍是西方了解中国墨家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受语言符号、文化差异、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梅译英文版《墨子·卷一》存在文化流失问题,我们对这种文化流失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文化补偿或者经典重译两种方式来弥补典籍翻译中的文化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墨子》一书中,有被人们称之为《墨辩》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和《小取》等六篇文章。近人研究认为,这些文章是战国中、后期墨子后学即后期墨家(本文简称墨家)的东西。这些墨子后学发展了墨子的唯物主义思想。他们在《墨辩》中,提出了许多关于辩论的主张和辩论中表述事理的方法。这些看法,不仅是  相似文献   

10.
(一)《诗经·王风·黍离》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相似文献   

11.
《墨子》是墨翟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集录。《墨子》一书虽然旨在反映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政治、社会主张,但以今天的小说观念观照《墨子》全书,其中的寓言故事、志怪传说、叙事写人等方面均与后世的小说文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墨子》与小说文体的关系,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小说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籍华人学者李绍崑教授系湖南永顺县人,获美国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李绍崑教授曾任美国宾川雅玮纳学院哲学系主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美国宾州爱丁堡大学心理学资深教授.李博士著作甚丰,已经出版的有《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墨子研究》、《墨子思想》、《闻道集》、《哲学·心理·教育》等九部专著.一九八六年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应邀到吉首大学讲学,现将他讲学专题之一:《墨子非儒与孟子批墨》整理发表,以飨学人.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墨子》独具特色。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中评价《墨子》的散文“意显而语质”。鲁迅先生也曾指出“墨家尚质”、“其文辞皆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汉文学史纲要》)。古今大师们的评价都客观地指明了《墨子》散文语言质朴这一特色。墨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是比较大的。可是不久便销声匿迹了。司马迁的《史记》也没有为之立传,仅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篇末附了这样两句话:“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而今一般的文学史著作中对《墨子》常常三言两语一带而过,不以专门的章节来评价。长期以来,《墨子》被人们  相似文献   

14.
《墨子》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典籍,其所涵盖的学科范围广泛,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早在19世纪,《墨子》就已经成为西方汉学界研究的对象之一。150多年来世界上产生了多个《墨子》英译本和众多研究其思想内容的英文文献和译本,在译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梳理和评析《墨子》英译有代表性的文献和译本,探索了《墨子》英译发展的脉络和轨迹。  相似文献   

15.
《非儒》是《墨子》中的一篇,内容涉及墨家学者对儒者及孔子的评价问题,对研究儒墨关系以及儒墨后期思想的演变有重要意义.然而前辈学者多从儒墨相非的角度去研究《非儒》,对其成篇年代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将《非儒》与墨子、《孟子》、《孔丛子·诘墨》三者相比较,然后结合墨家的思想演变,便可考辨出《非儒》的成篇年代.结论是《非儒》成篇大约在孟子之后与秦焚书前的70年之间,可能作于荀子之时或稍后.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先生在解放初期发表的《墨家节葬不非殉》一文,是他对四十年代研究墨子的论著《墨子的思想》、《孔墨的批判》的一条重要补充,是他研究墨子的新发现.郭先生此文一开头,就以“墨子的话”为醒目标题,接着引述了下面一段话:  相似文献   

17.
"主·则·谓"结构在《左传》中具有较高的出现频率,对该结构中的"则"字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准确理解语法和把握文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专书研究的方法,对《左传》中作为复句中一个分句出现的"主·则·谓"结构作了统计和研究,并据此认为,"主·则·谓"结构中"则"字的主要表意功能为:陈述理所当然之事,强调主语,表假设,表对比等,并因其在复句中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8.
现有辞书的成果,应当吸取;其漏误处也必须补正。兹从“释”字所领词目,举三例简述如下: 释憾现有辞书的释文与例证,几乎全同。旧《辞源》:“谓心有所怨恨,因事以消释之也。”旧《辞海》:“谓消释雠恨也。”《辞海》未定稿:“消除仇恨。”《汉语词典》:“谓解去心中之怨恨。”所引书例,皆为《左传·隐公五年》“请君释憾于宋”。《中文大辞典》释为:“消释怨恨  相似文献   

19.
关于“……之谓”式,至今说法尚不一致。本文专就“……之谓”式的作用及特点进行一些探讨,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并借此机会求教于王力先生和其他同志。(一) 翻开古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句式: 1.《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上》) 2.《书》曰:乃大明服,惟民其力懋,和而有疾。此之谓也。(《荀子·富国》) 3.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4.野语有之曰,闻道百,可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相似文献   

20.
中华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集中的体现,《墨子》作为中国文化典籍的代表作之一,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运用描述翻译学的方法,选择《墨子》的英译为语料,通过对《墨子》英译进行历时和共时描述性研究,找出影响其英译的各种因素,以期总结《墨子》英译历史过程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