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立群 《社区》2009,(20):18-19
当公众眼中的一些企业家明星突然“形象崩溃”的时候,我们回过头去重新审视两千多年前的范蠡——从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成功转型为一代商圣.再到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慈善家。范蠡跌宕起伏的一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激流勇退的人生智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向来是中国最佳励志故事。这是一段中国人无比熟悉的往事。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有一个异常关键的人物——范蠡。范蠡与文种相偕入越,被越王勾践用为谋臣.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7,(8):22-25
伍子胥遗恨终生 伍子胥为报父仇的忠肝义胆、为酬吴恩的文韬武略的确可敬可佩。但是,他对夫差的“愚忠”却留下一生遗恨。清人韩荚曾就此事将伍子胥与范蠡进行对比.“吴有伍员,越有范蠡,两臣均忠于谋国者,但夫差与勾践有听与不听之异耳,然伍员不免于鸱夷,而范蠡得霸越以扁舟五湖志,岂不谓智哉!”伍员与范蠡二人均为经济之才,用之即能富国强兵。越王勾践任用范蠡,在国破家亡的逆境下而能东山再起。吴王夫差不用伍员,以致国灭身亡。这是君主因为不能任贤使能所致。而从为臣之道来说,伍子胥则不如范蠡聪明。范蠡看透勾践之为人后,即急流勇退、隐姓埋名,逍遥于江湖。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史记》的《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在《国语·越语》的基础上对范蠡有了更全面的记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范蠡形象,成为历代文人了解范蠡其人其事的重要途径。诗人们也纷纷有感而发,创作了许多以范蠡为创作主体的咏史诗。以唐宋两代诗人歌颂范蠡的咏史诗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这些诗歌对范蠡建立功业的称赞,对其功成身退的向往等,探讨唐宋诗人对范蠡形象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4.
徐文怡  武强 《南都学坛》2005,25(5):40-41
范蠡作为中国甚或世界的第一代儒商,其经商之道为后人所推崇,从两个方面给现代商界提供了启示:一是范蠡成功的客观背景和主观条件;二是范蠡的经商之道。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他为人类解放事业所作出的巨大功绩是永存的。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的战斗的一生,是不断探求科学真理的一生,他既是伟大的革命家,又是杰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简述了近几十年来范蠡研究的总趋势 ,指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然后对范蠡的籍贯、故乡予以考实 ,认为其籍贯为楚宛地三户邑 ,即古之丹阳 ,属于南阳郡。在此基础上 ,探求了南阳之地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两位人物——楚始祖鬻熊及姜太公吕尚——对范蠡思想可能产生的影响 ,从而探明了范蠡思想深远的历史渊源 ,为探求“黄老之学”的产生、形成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7.
范蠡与文子的师承关系及《文子》一书对范蠡思想的影响是范蠡思想渊源探讨中必须涉及的问题。文子其人的有无、与范蠡的师承关系是否存在、《文子》一书的真伪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 ,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一一进行考证 ,认为 :先秦时存在两个名为“文子”的人 ,可能为范蠡之师的文子在楚平王之时 ;今本《文子》虽经后人改易 ,但它与竹简本《文子》有关 ,不能视之为伪书 ;竹简本《文子》更为可信。所以 ,本文以残存竹简为依据 ,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它与范蠡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 春秋末年,曾在临猗牛杜公社太范村居住过的陶朱公范蠡,不但是大政治家,而且是个重视预测市场信息的大富商、经营家。据史籍记载,越为吴所败后,越王勾践起用范蠡、计然。计然,乃范蠡之师。曾制定了助越灭吴的计策,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是农业丰歉循环论、平籴论、积著之理等。范蠡对“计然之策”推崇备至。他认为强盛时应戒骄,衰弱时要争取有利时机,创  相似文献   

9.
范蠡是春秋末期一位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实业家于一身的人物。本文分三个部分对其作了分析评价。第一部分分析评价范蠡的政治军事才能和明锐机智的品格;第二部分分析范蠡的天道观和发展观,着重阐发其辩证精神;第三部分分析范蠡弃官出走后“三致千金”的事迹,对其经商致富、富而好行其德”作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之际的越国大夫范蠡,究竟寿终何处?《湖北方志通讯》1984年第一期登了一篇文章。题为《范蠡寿终鹿角峰》;同年第八期又登了一篇,题为《范蠡并非死于石首》。两篇文字,各执一词。笔者乍读第一篇,同第二篇的作者持有同见。但经认真查阅史料,反复思考第二篇的论据,则又觉得前者可以存疑,后者未免过分武断。因此,我们不揣冒昧,略陈浅见,与《范蠡并非死于石首》一文的作者商榷。作者开篇断言:“春秋之际越国大夫范蠡的死地,本与今湖北无关。前人虽曾一度有过“陶朱公冢在南郡华容县西”的传说,但也早被澄清。”接着对《范蠡寿终鹿角峰》一文进  相似文献   

11.
范蠡,春秋末期大政治家。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提出了一些切中时弊的经济主张,使一个弱小的越国,成就霸业。 勾践羁吴返国后,“欲行一切之变,以复吴仇”,便立即找范蠡问策。 扶越削吴是范蠡的夙愿。早在沦为亡国之臣、陪勾践在吴为奴期间,他就暗自筹划过治越之术。范蠡陈述了早以酝酿成熟的治越设想;在经济上实行保民政策,奖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他认为:民以食为天,  相似文献   

12.
今年十一月十二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正如毛泽东所说:“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不斯进取的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孙中山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不仅为海峡两岸炎黄子孙所肯定,而且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公认。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人民进行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陈鲁民 《社区》2014,(14):18-18
南宋杰出诗人陆游,素重家风教育,一生留下家训26则。在良好家风熏陶下,陆游的后人皆成长为有用之才,一时俊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军队的卓越将领,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八路军一二○师政治委员关向应同志,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一日病逝于延安。毛泽东同志在挽联中高度评价了关向应同志的一生,题为:“忠心耿耿,为党为国”,这正是关向应同志毕生革命经历的光辉写照。关向应同志的青少年时代,正是这伟大一生的序曲。  相似文献   

15.
艺术美是美的集中表现形式,也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一个真正杰出的艺术家总会在他的艺术实践和作品中闪射出进步的美学思想光辉。徐悲鸿先生的一生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而且在他的艺术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美学思想中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下面对徐悲鸿先生的美学思想作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16.
富贵的距离     
《北方人》2007,(8)
越王勾践是一个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因而西施和范蠡在越王称霸之后悄悄乘一艘小船离开了越国。西施和范蠡何其聪明!早早看穿了人性的卑劣。  相似文献   

17.
<正>一、李白跌宕起伏的一生唐代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歌风格独具一格,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和深厚的诗歌价值。那么,李白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呢?李白的一生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李白在5岁到25岁时,他饱读诗书并在蜀中游历。李白在五岁时就跟随父亲来到了江油县,十五岁的他已经创作出许多诗篇。  相似文献   

18.
韦素园一生极其短暂,却为20世纪早期的文学翻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韦素园和他主持的"未名社"在鲁迅的支持和指导下,译介了大量苏俄、东欧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19.
今年11月15日,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大师范文澜同志诞生100周年.范文澜同志是与郭沫若同志并称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杰出奠基者之一.他一生著述丰富,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刊特发表陈其泰同志的文章,以表达对范文澜同志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一生。但周恩来同志最初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却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日本。东渡日本在他早期思想的发展中是一个转折点,是他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开端。本文想就周恩来同志留学日本前后的思想发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求教于诸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