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竹林七贤"不见载于曹魏文献,不是因为政治残酷、文献缺失,而是因其在当时不被关注以及士风使然。西晋元康时期,由于贵游子弟的追慕、仿效,他们被士林关注、推崇,于是有"竹林七贤"之称,阴澹《魏纪》所载就是标志。东晋时期,随着士林热衷于"贤人"品藻话题,林下之风遂起,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精神文化特征,将他们七人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竹林诸人"、"竹林名士"、"竹林七贤"称之,从而完成了这一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唐人所撰史书、类书、蒙书三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竹林七贤留给了唐人丰厚的记忆。《晋书》所揭示的是初唐史家对竹林七贤的钦慕、同情与理解。以《艺文类聚》与《初学记》为代表的唐代类书,则汇集了大量与竹林七贤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也体现了唐人的价值观、审美观,而《蒙求》一书则可见唐代士人在启蒙时期便对竹林七贤事迹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3.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颇有影响的一个士人群体。他们在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他们的个性精神和人生追求,在中国文学史乃至整个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文章主要从竹林七贤本身属性、政治态度、魏晋玄学对他们的影响、他们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们对后世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近20年竹林七贤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与不足,以期推进竹林七贤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画像砖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墓葬建材和艺术品,它在东晋时期产生了多砖组合的拼幅画像这样的新形式。这种新式线刻画像在南朝帝陵和王侯贵族墓中突然勃兴,出现了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等这样的宏幅巨作。南朝晚期画像砖以浮雕为主,由线刻的"密体"发展为丰实的"疏体"。南朝时期,画像砖分布范围迅速扩大,形成了以都城建康和雍州襄阳为核心的两个中心区域。画像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画像砖形制多样,题材丰富,既有对传统题材的继承,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及佛教题材也大量出现。佛教对画像砖墓的影响呈现出一种自中间而上下、由周围向中心发展的趋势。南朝墓葬画像砖也对北朝和隋唐墓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竹林七贤”是生活在三国魏晋时期的特立独行的不拘泥于礼教的贤哲群体 ,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但其活动的地区和范围多有争议。本文论证了“竹林七贤”的主要活动地区 ,认为其具体寓居地应在焦作市修武县东北五十里太行山之天门谷百家岩一带  相似文献   

6.
魏晋之际,世道凌夷,文人风气为之一变。其始作佣者,当推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得名,最早见《世说新语·任诞》第一则:“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该则指出,“竹林七贤”的得名在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此观点也为传统观点,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陈寅恪先生却提出新的见解,他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认为:“竹林七贤”一语,当“先有‘七贤’,取《论语》…  相似文献   

7.
竹林七贤与<文选>之关系可从两方面看之:一是<文选>辑录的七贤作品;二是其他作家与七贤有关之作品.两者相较,以前者为重,前者又以嵇阮之作为重.前人对嵇阮之作论之甚众,此文以<文选>选文之角度讨论竹林七贤及其作品,<文选>对七贤作品的辑录自有其标准,大抵重阮诗重嵇文,而刘伶<酒德颂>的入选值得思考.同时,<文选>里尚有其他有关竹林七贤的作品,对这些作品的讨论也有助于我们了解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8.
瑶林琼树啸傲风尘──评《世说新语》中的“竹林七贤”傅江《世说新语·任诞》第一则称:陈留阮籍、谎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聚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实...  相似文献   

9.
爆爆 《社区》2011,(2):52-53
继铁血三国之后,最为人们牢记的当属魏晋.没有了热血的英雄,却迎来了出世的风雅。千百年来,对于竹林七贤,历来众说纷纭。然而,以现在的健康理念来看.竹林七贤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正是一种贴近生活本源、天然环保的生活方式,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活”群体。  相似文献   

10.
“竹林七贤”关于“竹林七贤”这一名称,历代都已相沿成习。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提出了新说: “竹林七贤”是先有“七贤”而后有“竹林”。“七贤”所取为《论语》“作者七人”的事数,(笔者按,语见《论语·宪问》,孔子的原意是避世、避地、避色的身体力行者有七个人。)意义与东汉末年的“三君”、“八俊”等名称相同,即为标榜之义。西晋末年,僧徒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之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页49)寅恪先生学识的博大精深,为中外所共仰。但是这一结论,却窃以为不敢苟同。寅恪先  相似文献   

11.
宫昀 《社区》2010,(26):16-17
最早接触竹林七贤来自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当时不到20岁的我,确从这本书中了解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有《抱憾山西》讲晋商的辉煌,因此后来慕名去了平遥:有《一个王朝的背影》,为清朝某些为我们所不齿的人们正了名:而其中最触动我心的便是初识了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期,儒学的思想统治开始松动,出现了儒、道、玄、佛多元文化的格局,儒家以礼制情的情礼观受到了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的冲击.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人对生命意识的觉醒时期,竹林七贤从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和生存状态等方面反思情与礼的关系,表现出了崇尚自然、尊重个性、追求精神超越和自由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竹林七贤寓居“河内山阳”地望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阮咸、向秀、刘伶、王戎寓居河内山阳,共为竹林之游,世号竹林七贤,但山阳地望所在却存在分歧。经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我们认为河内山阳地望应在今河南焦作、修武一带,辉县山阳应为竹林七贤的游历之地。金元时期的山阳与魏晋时期的山阳不可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4.
简评山涛     
对魏晋时期著名隐士团体竹林七贤中的山涛从政为人处世作了介绍和分析 ,认为他的一生是“遵儒者之教 ,履道家之言”。  相似文献   

15.
竹林七贤政治态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林七贤政治态度研究陈雪奇被誉为“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阮咸和刘伶,是汉未魏晋之际的一个颇有影响的名士集团。他们的思想和活动,为当代和后世所瞩目。宗白华曾指出:“汉末魏晋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  相似文献   

16.
鹤立鸡群     
你听说过成语"鹤立鸡群"吧?可是,知道这个成语的典故吗?知道其中的含义吗?晋朝时,有个叫嵇(jī)绍的人,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嵇绍体态魁伟,聪明英俊,才学出众,忠勇爱国,在同伴中格外出色。晋惠帝时,嵇绍当了宫中的侍卫官。那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闹起内乱,史称"八王之乱"。身为侍从官,嵇绍对皇帝非常忠诚,时时保卫着皇帝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竹林七贤”始见于晋人孙盛《魏氏春秋》:“(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阮)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在本文中,“竹林七贤之有”是指魏晋时期确有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怜此七人,并分别在中古文化史上占有地位。“竹林七贤之无”是指从中古时期特有的文化现象出发,可证明其时并无以嵇康、阮籍等七人组成的实体或团体。本文将对此分别作诠释,并将由此出发,进一步探讨中古时期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竹林七贤中,一般以阮籍、嵇康、山涛并称代指,《世说新语·任诞》与《晋书·嵇康传》均作如是提法,山涛在七贤中年辈最高,比排行第二的阮籍长五岁,比排行最末的王戎则大29岁;《晋书·山涛传》云:“(涛)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游,著忘言之契”,可见山涛在竹林七贤形  相似文献   

19.
山涛故里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田野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考查了山涛的故里武陟县西小虹村的历史文化,分析了山公墓祠的碑刻资料,走访了口头文学的传承者,收集了一些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厘清了一些历史史实,为学术界深入研究竹林七贤的游历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0.
采取田野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考查了山涛的故里武陟县西小虹村的历史文化,分析了山公墓祠的碑刻资料,走访了口头文学的传承者,收集了一些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厘清了一些历史史实,为学术界深入研究竹林七贤的游历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