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魂》2014,(24):4-5
开罗宣言发表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发表。宣言主要内容:一致同意三国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对日作战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乃动乱与割据之世,该时期内南北政权围绕蜀道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通过对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蜀道争夺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的蜀道争夺战极为频繁,在中国历史上较为罕见;三国时期各条蜀道的使用频率较为平均,五代时期则严重倾向于选取故道和金牛道;三国时期蜀道争夺战多取用其中一条,而五代时期则数条同时进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秦汉时期颇为重视蜀道建设,以至于三国时期蜀道的畅通性仍保持良好,而隋唐五代时期故道长期作为官方驿道,便于行军打仗;与三国时期相比,故道在五代时期的军事地理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三国时期曹魏以长安为伐蜀基地,与五代王朝多以凤翔为伐蜀基地不同。  相似文献   

3.
地理环境因素与汉末三国历史进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灾害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恐慌、混乱是导致汉末战乱乃至中央王朝崩溃的重要原因;华北、江东、巴蜀迥然各异的地理环境是三国局面形成的基础。三国军事成败中,地理环境是一重要影响因素,诸葛亮利用秦岭山地地势交通险阻的特征成功地阻挡曹魏铁骑于秦岭以北,使蜀汉国祚延续半个世纪;孙吴长于水战,因而能有赤壁、夷陵之胜;曹操长于平原作战而疏于山地用兵,故有汉中之败和放弃西进征蜀这一战略失误。三国兵家对地理形势的利用得当与否,有时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败。汉末三国时期频繁爆发的疾疫不仅对赤壁之战等战役有重大影响,也直接促成了天师道等民间宗教的诞生与盛行。  相似文献   

4.
明清三国戏曲出现了众多的翻案补恨作品,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为翻历史定局之恨,这是翻案补恨之作的主流;二是弥补个人之恨。除此之外,转世报应也可以视为另类的补恨方式。前者围绕着诸葛亮及蜀汉集团,后者则围绕着蔡文姬、荀奉倩等人。转世最主要的对应方式有两种,一是西汉初年与三国对接,另外一个则是曹操的身后报应。  相似文献   

5.
法、德、日三国民事再审程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再审程序(civil retrial procedure)主要存在于以法国、德国和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法、德、日三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具体制度虽然有所不同,但三国都将再审规定为一种规范的再审之诉,对提起再审的法定事由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而且对当事人提起再审之诉都作了严格限制.借鉴三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有益经验,对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言曹魏兵制者,多论述其士家制度;言孙吴兵志者,则集中于其领兵制度之探讨;至于西蜀兵制,由于材料奇缺,论之者甚少。又魏、蜀、吴三国之兵制,虽有差异,但差异之中却有共性,而此共性,恰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且有助于对三国时期兵制变化根源的探讨。有鉴于此,故作《三国兵制杂考》一文,企补其缺。关于吴、魏兵制之主干,我曾有《孙  相似文献   

7.
宜昌,古称"夷陵",乃"楚之西塞"。在汉末三国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价值,是名副其实的"争地",乃三国兵家们拼死争夺的焦点:三国之争,争在荆州,荆州之争,争在夷陵。蜀汉集团的悲剧始于夷陵之失,夷陵成为蜀汉英雄们永远的伤痛。  相似文献   

8.
论三国时期的交州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交州的战略地位凸显,备受关注.先有曹操、刘表将交州纳入势力范围;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的交州之争体现了双方既联系又斗争的关系,并形成三国最后的地理均势;最后,晋、吴对交州的争夺拉开了晋统一全国的序幕.交州之争大致反映了各派的战略意图,力量的消长,也昭示了三国的分裂、统一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三国论体文由建安向正始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由"务本求实"到"藻以玄思"的题材之变;由"缘情求美"到"思辨精妙"的风格之变;由"同题共作"到"辩难蜂起"的形式之变。这些变化直接折射了其时士人的思想及文化的变迁。因此,以论体文的变易为切入点,探究三国时期社会思想文化的转变给文学带来的影响,进而探究文体变易的内在机制与外在精神关联域之间的关系,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联夏攻金的“秦巩之役”是嘉定年间安丙发动的影响宋金夏三国时局的重大事件。安丙决策发动此役本身是正确的,其失败原因主要是宋、夏各怀目的和宋方蜀口将帅对发动此役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11.
霸占辽东半岛,是日本侵略者发动甲午战争的主要目的之一,他们击败了清军,迫使腐朽的清政府屈膝求和,并不得不按日本之意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媾和大臣,前赴日本马关议和。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有中国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之规定,日本侵略者通过这一条约,实现了它霸占辽东半岛的阴谋。正当日本得意忘形庆幸囊括辽东半岛之时,俄、德、法三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暂时联合起来,共同干涉日本放弃占有辽东半岛。日本在强援断绝,无力对付三国的情况下,为确保《马关条约》中其它利益,而被迫接受三国之“友谊忠告”,五月五日,声明“抛弃奉天半岛之永久领有”。日本虽对三国表示全然让步,但对中国却一步不让。首先日本坚持必须按时批准互换《马关条约》。三国发起“劝告”日本归还辽东半岛后,沙俄曾告诫清政府切勿过急批准换约。清政府亦恐正式换约后,日本“还辽”问题将化  相似文献   

12.
:1 8 99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曾对近代中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始于 1 90 0年日本《外交时报》之《有关清国开放主义的英美往来公文》。其后 ,研究这一政策历史之影响的 ,多集中于中、美、日三国学者。三国学界的研究角度及其评估是不相同的。对这一政策专项研究还处于开拓阶段 ;资料面仍有扩展的弹性。这些将为以后学术界提供足够充分的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兵书观止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本伟大的文学著作,而且是一部杰出的兵书;它不仅是描写三国之间近一个世纪的战争,而是将从春秋至元末的兵法和战例之精华溶化于其中.其所写战争场面之形象,人物塑造之生动,战略战术之幻奇,实令人叹观止!在中外战争小说中是无可与之伦比的。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期有三大战役:一是官渡之战;二是赤壁之战;三是夷陵之战。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称赞它们“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对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论者颇多,但对于夷陵之战,还不曾有人认真研究过。然而,恰恰是夷陵之战才决定了其后蜀吴两国的长期结盟和后来诸葛亮的北伐无功。因此有必要对夷陵之战来一番再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东亚三国现代化的早期阶段为切入点,探究中日朝三国现代化运动产生的契机和条件,三国现代化的推动与领导集团的形成、演变以及三国现代化进程的异同,进而发掘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以资为当代中国现代化之鉴.  相似文献   

16.
有"汤屠夫"之称的汤芗铭在湖南统治三年,血债累累,可青年毛泽东却以独特的眼光分析汤芗铭在湖南的政绩,并为汤芗铭被赶走抱不平。其原因,一是毛泽东看问题的方法确实与众不同;二是愤于汤芗铭去后湖南时局的混乱和长沙秩序极不稳定;三是当时的毛泽东在政治上并不十分成熟,尚未认清军阀的政治本质,因而对汤芗铭多有溢美之词。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治理蜀国,力图以一州之地复大汉皇朝。他在强烈的忠君思想的支配下厉行改革、依法治国;发展屯田、务农积谷;平定诸夷、稳定政局;厉兵秣马、挥师北伐。在他短暂的政治生涯中,取得了一些成功和胜利,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没有能够实现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抱负。  相似文献   

18.
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数据分析等方法阐述了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机制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研究表明:借鉴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经验,辅之以必要的政府扶持和引导,是目前金融危机影响下,改善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千人伊姓     
祖先伊尹“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女千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这段文字出自《史记·殷本纪》,说的是夏末有莘氏人伊尹曾寻机当了商汤的厨师,以烹调之理暗示为政之理,深得汤的赏识和重用。后来伊尹助商汤灭夏,商初佐四代五王,成为上古有名的贤相。历史上有关伊尹的记载和传说很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三国志》为基础,初步探讨了三国时期婚姻类型、婚姻与政治之关系以及妇女再嫁等问题。通过阅读此文,即可对三国时期婚姻状况有一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