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关系角度思考价值即是从实践出发对其作主体性理解。价值的主体性包含两层含义:一事物是否有价值由主体判定;价值是由主体创造的。由价值主体性第一层含义可以理解价值客观论、价值主观论的缺陷,透视价值的多元性和相对性。由价值主体性的第二层含义切入,有助于理解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关系问题、价值超越性问题和"是"与"应该"问题:满足人的需要的客体的属性、效用或功能是人创造的,人在创造客体价值的同时彰显并实现了自身价值;主体性活动具有超越性,故而价值具有超越性;"是"因为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人们才认为"应该"对其加以改变。价值主体性的第二层含义包含第一层含义,比第一层含义更具根本性。  相似文献   

2.
健康是人类永远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的含义和所包括的层面也日趋丰富和多元化.文章从人的健康出发就其含义、评价以及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亚健康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对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解方式。纳入"历史的进程"去理解是这种理解方式的基本意义;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去理解是这一含义的延伸与丰富;从意向性角度去理解是这一含义的补充与发展。准确把握这一理解方式,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意义理论。根据语境与语言形式,话语含义可分为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规约含义的哲学溯源可追随到一百多年前,弗雷格将规约含义贴上了"含义的色彩"的标签。格莱斯认为,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包含了说话人取向性,在动态中再现说话人意图或认识。探讨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哲学渊源、本质特征,并从语言形式依赖程度、语境依赖性、推导性、撤销性、分离性、非真值条件性等因素探究了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精神"概念从词源学的角度,可分解为"精"、"神"二字.关于"精"、"神"二字,早在儒家典籍与道家典籍中就出现,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或意义."精"主要有精细、精气、精粹、精华、精微等意思;"神"主要有鬼神、神灵、微妙的变化、人的精神作用或人的智慧等含义."精神"概念,主要指天地万物的精气、活力,事物运动发展的精微的内在动力.考辨古典精神概念,不仅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建设,而且有助于深化民族精神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概括地阐述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从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着力建设一流大学校园文化应包含的内涵,以求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德性与知识的关系出发,各式各样的追随者将苏格拉底对幸福的看法发展为三种基本理论:德性工具论、德性自足论和德性至上论。从"灵魂"和"幸福"的原初含义看,苏格拉底的幸福观更贴近"灵魂"的原意:保持"活"的生命原则,并在活的过程中寻求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诘问"是审查生活、获取幸福的重要手段。"好人"不是通常意义上道德高尚的人,而是善于统筹一切、使之真正有益于自我人生的人。"死后"则开启了灵魂的新航程、生发出"幸福"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社会学的观点从现代人社会化的理论含义、现代人社会化的基本特征和现代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等三个方面,对现代人经过社会化科学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健康和谐地成长,成为现代社会所期望的“社会人”作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论崇高>作为美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其作者并非1世纪的朗吉弩斯,而是3世纪的朗吉弩斯.其"崇高"不是纯修辞学的含义,也不是纯美学的含义,而是蕴含了从修辞学向美学的过渡及二者的统一.人们对<论崇高>的判断,不是求真的逻辑判断,不是对文本质的规定性的理性开掘,而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对文本意义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因此,我们应该从<论崇高>全篇整体的角度出发,从西方美学发展史特别是美学范畴、概念的演变史出发,全面、系统、完整的理解和判断朗吉弩斯"崇高"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界定了大学生维权的含义,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维权的现状及成因以及大学生维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深入领会"以人为本"的内涵,要从"规范人、管理人、教育人"转为"为了人、尊重人、服务人",提出几点对策以便更好地维护大学生的正当权益,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稳人心、暖人心、感人心"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的"人"、"民",在不同情况下,含义有所不同.前者多半泛指一切人,有时特指统治阶级;"民"则多指庶民百姓.两者具有种与属的关系.人中的"君子"、"小人",是对个人品德、学养的评价,指无定则.文章对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论语新探·释人民>一文,把"人"、"民"分别归属于"奴隶主与奴隶"两个阶级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与此同时,对<论语>中与"人"、"民"相关联的教、诲、爱、使等词语的含义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从西方思想发展史的角度出发,阐析异化这一概念,认为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其基本的含义是背离、疏远和对立,中世纪的神学思想正式确立这一基本含义以此来说明神与人的疏远或神性的丧失;近代以来,英法的启蒙思想家用"异化"来讨论人的权利转让问题,只是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代,异化才有了真正哲学意义上的阐述;黑格尔从思辨的角度建立了宏大的异化理论体系,而青年黑格尔派的费尔巴哈和赫斯分别对宗教异化和经济异化进行了批判;指出西方的异化思想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孕育着不同程度的科学因素,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创立正是对这些科学因素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3.
人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里,人的独有本性是使用符号。艺术作品的情感是符号的含义,艺术结构具有生命的特征。本文分析一首宋词,从"情感符号"和"生命形式"两个方面分析艺术作品的结构,举证符号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何谓"乐活",如果单从字面含义解读,很容易让人想到快乐地生活。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快乐的根源是我们在都市的喧闹与繁忙中,始终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在美国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是"乐活族",欧洲约是三分之一。近年增长最快的是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目前,中国的"乐活族"也正在迅速壮大,吃绿色有机食品、穿棉麻天然织物,才是当前流行的生活方式。而福州呢,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乐活"或许隐匿其中,或许尚待挖掘,真相是,福州其实从不缺乏自己丰富的内容,缺乏的只是表达自己的方式。总而言之,福州其实可以乐活,可以潮流!  相似文献   

15.
朱熹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哲学思考,是其整个理学思想的核心。正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有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朱子理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天理"的内涵并不单纯是指封建主义的伦理道德,更重要的是指宇宙天地间一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正向定理;"人欲"决不是指人们的正常的物质欲望和生活欲望,而是指那些违背社会健康发展之内在规律的邪恶的不正当的个人私欲。  相似文献   

16.
先秦传世文献"情"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先秦传世文献中的"情",李天虹和欧阳祯人都曾作过细致论述,既有其合理内核,也有其明显不足.从先秦"性""情"说的大背景中考察,"情"在先秦传世文献中应具有两种含义:一种与"性"相对,具有形上意味,指人或物的自然本性;一种有形下意味,又可分为两类:(1)主观的,指内心之实;(2)客观的,指事物之实.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中,"我"有三种含义,第一人称自称;适宜;人、地、族名的同一."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我"向商王纳贡称臣,服务于商王室,参与王室活动.对"我"考察,有助于了解诸侯与商王朝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形象引发了人们深层次的思考。他是真实可信的形象,每个人都能够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又是立体多层面的形象,每个人也能够从他身上得出对生命的感悟。可是,对于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形象,却很难准确概括他的性格特征。仅从许三多的名字入手,解说"三多"的含义,就是真多、情多、拗多,这三点在人物形象中是交叉的,不分你我的,许三多的性格就是这样一个凝聚体。  相似文献   

19.
人名是一个人的外在标志,是一个社会人与另外一个社会人之间相互识别的符号。人名中包含了很多深奥而又普通的意思,这些人名所含的意思也是语义学研究的内容。人物命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给孩子取名时,往往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和祝愿。乐意选用表示善良、美丽、健康、勇敢、聪慧、吉祥、优雅等含义的名字。因此,人的名字中蕴含了很多的含义,以期通过名字的用字来表现某方面含义的特色。本文通过对400名80后一族的调查,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该调查结果,期望能从中发现当代人名中仍然存在某些特点和规律。让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人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杜诗"诗史"精神的理解一般包含两重含义:能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某些反映个人家庭生活的作品亦能折射时代的心理特征。它还应该有第三重内涵:通过反映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精神风貌,再现真实具体的历史;杜甫论人也如史家论人,有不附时议、敢于坚持己见的勇气。写人的史家风范,使杜诗"诗史"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