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南海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一番穷和尚,禁不住大笑起来。穷和尚莫名其妙的问:“怎么了?”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教学里四会指的是听说读写。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在听说读写的训练里培养的。听说读写紧密联系,互相促进。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得出语言教学即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音刺激和学生对声音刺激进行反应。过程的理论,所以汉有听,就不可能有说:离开说,听也受到限制。天生的聋子必是哑巴,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这个事实也说明了听和说的关系。在英语教学里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目的;在听的基础上培养说的能力,在说的练习里检验和提高听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虚云和尚、印光法师、弘一法师与太虚法师等四位近代佛教人物的修持方式进行梳理,这四位现代僧人,有誉为"民国四大高僧"者。文中从"虚云和尚主张禅净不二"、"印光法师强调念佛往生净土"、"弘一法师持戒导归净土"、"太虚法师要在人间创造净土"等四部分展开论述;结论部分,再对这四位僧人的修持方法与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并指出:虚云和尚虽是禅师,但他主张"参禅、念佛","道本无二",对他而言,"禅净不二"。印光法师深通经教,以一句弥陀,为日常行持。弘一法师是专弘南山律大家,因受印光法师影响,所以在修持上,推崇净土念佛法门。但他鼓励修读诵《普贤行愿品》、兼修地藏法门与药师如来法门,这是他师从印光而有别于印光之处。太虚法师是一位富有创意的僧人,在修持上他虽曾有"过定境三次",终"因为悲愿心太重,未能向禅定去继续深进",而走入人群,开展出影响当代的"人间佛教",他可以说是一位人间菩萨的真正行者。  相似文献   

4.
有四个和尚,为了修行,他们一起参加禅宗的“不说话修练”。四个和尚当中,有三个道行较高,只有一个道行较浅。由于修炼时必须点灯,所以点灯的工作就由道行浅的和尚负责。修炼开始了,四个和尚围绕着那盏灯,盘腿打座。几小时过去了,四个人始终默不作声。这时,油灯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  相似文献   

5.
赵秀玲 《南都学坛》2009,29(1):103-109
"贵和尚中"是极具中华民族个性特色的、其他民族极难复制的核心价值观;以"贵和尚中"为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极具持续竞争潜质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传承和创新;增强我国文化核心竞争力需要唤起全民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卡塔西斯"(catharsis)含义,由于亚里士多德的疏忽而引起后学者诸多解释."净化说"由于其建构的前提不具有普遍性而没能无懈可击地说清"卡塔西斯"的作用."陶冶说"由于其以"中庸"平衡为基础,而中庸、平衡并非获得美感的唯一途径,所以"陶冶说"也并非尽善尽美."宣泄说",是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解释"卡塔西斯",人的情感需要宣泄,但悲剧绝不是最好的宣泄方式,所以,"宣泄说"也不尽如人意.而笔者认为,"卡塔西斯"在终极意义上只是一种快感,一定的审美距离是"卡塔西斯"的产生的必要条件;一定的理性意识、人类的正义感和道德感是"卡塔西斯"产生的主体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很有钱,每天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个很穷,每天除了念经时间之外,就得到外面去化缘,日子过得非常清苦。有一天,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很想到印度去拜佛,求取佛经,你看如何?”有钱的和尚  相似文献   

8.
正我最近去泰国拜访一位朋友。他告诉我,刚在寺庙里当了一个月的和尚。我正纳闷呢,平时很喜欢把头发打理得井井有条的他为什么剃了个光头呢!朋友说:在泰国,每个男子一生中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时间长短不一,一般要经过三个月的入寺修行,才能取得成人的资格。在泰国当和尚,犹如中国人上学,未取得"和尚"资格,就等于没拿到学历证书,在社会上就会遭到人们的鄙视。泰国男人出家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或为儿女积德。在泰国男女相亲时,女方如果听说男方没有当过和尚,就会拒绝来往,因为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未报,何谈婚娶?  相似文献   

9.
一和尚要西行取经。师父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和尚回答,旅途遥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身。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我来请信众捐赠。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好几十名信众送  相似文献   

10.
"德不责众"是我杜撰的一个新词儿.所谓"德不责众"显然从"法不责众"比附而来,是说这样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个体角度说,明知一种行为背离道德标准、道德要求,却明知故犯,照样去做;从社会角度说,是因为大家都如此,所以不作道德谴责,对其听之任之、麻木不仁.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一个能把下厨当情趣的女人,必是懂得生活的。你是这样的女人吗?  相似文献   

12.
说汉诗     
说到汉诗,很容易使人想到那必是五言诗。这倒并非我同意如某些人所说,四言诗在汉代已经死去,而在魏晋之世又死灰复燃。实际上四言诗在两汉并未绝迹。不过要钩稽这方面的问题,将会扯到别处去,这里不想多说。至于七言诗,更麻烦了,《柏梁台》诗的真伪问题到现在还不曾落案,总之也是一言难尽的。所以只想随便说说汉代的五言诗。  相似文献   

13.
冷笑话     
<正>1.有人说我不要脸,胡扯!——这么帅我哪舍得不要?2.一位胖妞来到整容医院,向大夫哭诉:"他们都笑话我太胖,不能反手摸到肚脐……"大夫说:"所以你想我们帮你减肥吗?"胖妞摇摇头说:"不,我想你帮我在后背安个肚脐眼。"3."爸,今天父亲节,能跟你一起洗碗我觉得好幸  相似文献   

14.
四一 《百姓生活》2012,(5):53-53
清代有民谣说,"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说的是如果京城出现一暴发户,新盖豪宅,其内的树还没长大,墙上又挂着近人的画,那必定是内务府官吏。因为在内务府当差,是给皇家办事,来钱极快,要不了多久即可在寸土寸金的京城置办高宅大院。  相似文献   

15.
坐言起行     
山上有两座寺庙,分别住着东庙和尚和西庙和尚。两位和尚都志存高远,决心走出封闭的庙门,去南方取经。半年后,两位和尚相见,东庙尚就问西庙和尚:“老兄,半年不见,你在忙什么?”西庙和尚说“唉,别提了!为了去南方取  相似文献   

16.
<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遵循的生活规律,让人反其道而行之,那是非常不情愿的。但古时也需要上夜班的人,如更夫、门僮等,此外还有和尚。且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  相似文献   

17.
新罗礁是浙江普陀山岛"观音跳"前海域上的一小块暗礁,它涉及到不肯去观音院的建立和东亚三国之间的关系.有关新罗礁和不肯去观音院所供奉的观音菩萨像的来历,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它们与日本和尚慧锷有关.近来,韩国一些学者提出不同观点,指出它们应该与新罗商人有关.事实上,仔细考察有关纪录和说法,将这两者认为是基于同一事件,即持新罗商人和日本和尚慧锷同一说,则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商晓娜 《新少年》2011,(Z2):42-44
马太太说:"商场里的秋装正在打折。"所以,她要带马一左和马一右到商场转转。本来,马太太也打算邀请马先生一起去的,可马先生是个很不喜欢逛商场的人,而且也不喜欢在打折区里挑便宜货。马先生说:"这样的事情别找我。"  相似文献   

19.
古时候的人们有个远大的目标--流芳百世,但那时候时光好像比较慢。"百世"也没多少改变。可如今再想"百世"就有点难,这个世界的变真的让人有点抗不住。所以便是泰斗也总有被说的余地。总把王朔和老舍放到一起说,是有点不公平。首先他们本质上就是不一样的;其次,这与王朔说金庸不同,这其中没有交锋,我们倒能听听王朔怎么说老舍,但只能猜猜老舍会怎样说王朔。  相似文献   

20.
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错别字大王对小刚说:"一人(亻)身背一张弓,两只箭儿穿当中(弗),有人问我名和姓,我是和尚老祖宗。"他说完昂首挺胸,大摇大摆迈开四方步。小刚听完,知道错别字大王在打一个字谜,仿效他的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