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們回顾五四以来的話剧創作时,在許多优秀的剧作中间,有两部具有独特的光彩的剧作强烈地吸引着我们,这便是曹禺的《雷雨》和《日出》。多少年来,这两出戏不仅一直活在我国話剧舞台上,是五四以来优秀的剧目中上演次数最多的。而且在国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在苏联、匈牙利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日本演出时,国外的朋友們給了它們极大的荣誉和很高的評价。《雷雨》、《日出》之所  相似文献   

2.
在曹禺的剧作《日出》中,作者塑造人物的着眼点不仅仅在于关注每个人物的命运,而是更加关注由一个个人物构成的一种社会形态;他着力展现的不是人物命运的纵向发展过程,而是社会世态的横向展览过程。作者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塑造了一组社会群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特定的中国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现实,呼唤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的诞生。本文从这个角度切入,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剧作中不同人物形象的个性和共性特征,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3.
童年生活中五位具有母性色彩的女性对曹禺施加不同影响,中学时期扮演女角的艺术尝试,使曹禺很早就萌蘖出强烈的女性关怀意识;清华园美好的学习环境与黑暗腐朽政治社会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积淀在曹禺心理形成正负情感的交错碰撞,因而曹禺在创作<雷雨>时能不断进发出诗意的火花;备受争议的结尾与序幕是作家抒发求学清华园,初涉爱河正性情感的唯一通道.  相似文献   

4.
《日出》是曹禺先生非常有代表性的剧作。其题材庞杂,结构严谨,用“片断”的方法来阐释剧作的主旨,控诉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日出》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设计也没有主宾关系,通过铺陈众生百相,揭露了这个黑暗社会的本质。交际花陈白露的自杀,并不意味着人生的无望,剧作结尾夯歌激扬,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太阳就要出世。  相似文献   

5.
言外之意是人们交际会话时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语言现象。本文尝试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运用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对曹禺代表作《雷雨》中的言外之意作梳理、分析、阐释。论文分析了作品中言外之意体现的手段,概括了其特点,并阐述了作品言外之意运用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曹禺的《雷雨》中有显而易见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特别是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受莎士比亚的影响,曹禺在刻画《雷雨》的人物时充分利用了区分对比、心理分析和疯子形象等戏剧手法。而在构建《雷雨》的情节时,曹禺也使用了莎士比亚式的多条线索和戏剧反讽等戏剧技巧。莎士比亚对曹禺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雷雨》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剧作之一,自发表以来,受到普遍的欢迎,曾印行过許多次。曹禺对剧本也曾进行过几次程度不同的修改。現在《雷雨》基本上有五种本子:一种是一九三四年发表在《文学季刊》第三期上的,这是最早的本子了;其次是一九三六年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单行本,作了点小修改,这个本子解放前一直没再变动;第三种是一九五一年开明书店出版的《曹禺选集》,这一次改动很大,有几个人物面目大变,  相似文献   

8.
在曹禺早期的剧作中,都暗含了对革命新生力量热情抒写。从“自觉”到“自醒”,从“个体”到“集体”,从“精神反抗”到“有组织地斗争”,曹禺描绘了一幅革命新生力量发展成熟的壮观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批评"认为<雷雨>初版是曹禺‘一生不改的版本',曹禺对<雷雨>的序幕与尾声的看法也始终如一"的错误见解.为此,本文简介了<雷雨>的主要版本及其修改的基本情况,叙述了曹禺对序幕与尾声的观点之前后变化.  相似文献   

10.
她对自己的目标定得很死,决定了的事情就绝不回头。  相似文献   

11.
我家附近的一座小屋已经好多年没住人了。屋后有一棵小桑树,别看它十分瘦弱,不过你可不能小瞧它,它中量棵坚韧的,不屈的小桑树。  相似文献   

12.
从话剧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其接受的影响更多地来自于西方传统戏剧,较少来自于中国古典戏曲,其叙述方式也应是潜在的戏剧叙述和外在的戏剧展示,然而曹禺的《雷雨》却更多的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显在叙述方式,并使其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而剧中采用的“回溯法”、“直叙法”、“省略法”、“概要法”等手段便集中体现了这种独特的时空控制机制的主要叙述特质  相似文献   

13.
<日出>的开局与第三幕采用人像展览的开放式结构描述了上层社会的腐朽堕落以及下层人民的悲惨境遇,"帮闲者"在"有余者"与"不足者"之间展示了多种中介功能,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双连环的手法营造情境,将人物的命运定格在社会的罗网中,将观众的心理情境牢牢地吸附在角色活动的情境中,形成互涉牵制的心理场域,构建奇妙而隽永的剧场性,同时展现了人世百态以及对命运母题的探寻.  相似文献   

14.
繁漪是《雷雨》中具有“雷雨”性格的悲剧性人物,而繁漪的人生悲剧又是一出性格悲剧,她性格中强烈交织着的封建与反封建、勇敢与软弱、崇高与自私促成了她的极端行为,以致把剧中人物包括她自己一步步推向毁灭的深渊。像繁漪一样人性张扬的女性形象在曹禺的剧作中还有陈白露、金子、愫芳等,这一系列繁漪式女性形象无一不折射出曹禺崇尚个性解放、关注人性张扬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曹禺与巴赫--关于《雷雨》中的宗教音乐提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与巴赫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曹禺自幼神迷巴赫的宗教音乐,在<雷雨>创作中,通过借鉴巴赫的<B小调大弥撒曲>,渗透进了自己对宗教和人生的理解,并暗示出人们应将自己的身心交给上帝,信仰上帝的心念.  相似文献   

16.
曹禺的剧作和青春主题结下了不解之缘:青春礼赞、青春堕落、青春反叛与青春复仇,这些青春主题构成了曹禺剧作的主要内容。曹禺笔下的青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既展示了青春的热烈与美好、理想与希望,又揭示了青春的盲目和脆弱、疯狂和残酷。他以一幕幕青春悲剧愤怒控诉黑暗社会和专制家庭对青春的压抑、扭曲和毁灭,又以主人公的青春反叛和抗争带给我们一次次震撼和感动。炽热的青春创作激情给曹禺剧作带来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敏锐深入的青春思考使其剧作呈现深邃阔大的哲理境界。  相似文献   

17.
《雷雨》通过一个两代人陷落其中的爱情悲剧故事,对于感情、爱情、人性、阶级、命运及其背后的力量,做了一次深刻的探索。作者所说周朴园的“老奸巨滑,诡计多端”,那是周所属儒家文化无意识所致,他本人并不自觉。同样,作者不知不觉地就在蘩漪身上寄托了他的梦想:不希望他眼下创作此剧本时的恋人成为第二个四凤。曹禺自己说:写到末了,他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他,他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还有另一种无意识,即政治无意识,却在阻挠着作者对周朴园的批判,而要求把作为当时的社会贤达的周写得深情款款。在优秀的文学创作里,作者往往不能完全控制笔下的人物,甚至对于“为什么写”这类问题无从回答,莫名其妙,《雷雨》在这方面是相当典型的  相似文献   

18.
日出     
四周静悄悄地,天空灰蒙蒙的。 一会儿,天空变亮了,地平线上跳出一丝丝红霞,慢慢地,红霞范围开始泛大,直到让人看到满天红云。 这时,太阳从大地妈妈的怀里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不知为什么,它又缩了回去,又猛地一跳,挣脱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微笑着,徐徐升上了天空。 太阳的光芒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朝霞红着脸忙碌的点缀着碧蓝的天空。草地上,牛羊悠闲的吃草,孩子们背着书包奔向学校,集市上小贩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汇成一片…… 日出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它给了人们一个新的开始,给了人们蓬勃的朝气和无限的欢乐。 指导教师 刘小玲日出$湖北省…  相似文献   

19.
隐喻常常在文学作品中辅助作者传情达意,要解释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还要借鉴认知语言学对概念隐喻的分析。隐喻也会在文学作品的语篇构建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语境又对隐喻机制的运转起着制约作用。隐喻不单是一种修辞手段,也不单是一种认知方式,更多体现在多领域的融合中。因此,隐喻现象及其应用值得引起文学和语言学研究者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20.
石油高价、欧元疲软、股市动荡、技术增长出现减速迹象,这使人们开始担忧,美国持续已近10年的经济扩张还能维持多久?美国《商业周刊》经济编辑迈克尔·曼德尔(Michael.J.Man-del)在最近出版的《即将到来的因特网大萧条》一书中说明,为什么美国技术驱动经济的繁荣可能以急剧衰退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