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构与能动的二元对立问题是社会学理论界始终试图突破的重要问题。对此,吉登斯与布迪厄分别提出了结构化理论与实践理论,通过概念创新和实践视阈下的理论构建等途径,对打破这一对立做出了重要尝试。两人的理论在建构核心、理论倾向、理论外壳和理论色彩等方面均有所区别,但又统一于对社会实践的深切关注及打破二元对立的总体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方法论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在本体论思维的束缚下把各自的个体、社会整体本体化、实体化,并因此导致了个人和社会、行动和结构、微观和宏观等的理论对立。彻底抛弃本体论预设、解构实体,从实体视角转向关系视角是克服上述二元对立的有效途径,布迪厄和吉登斯的努力体现了社会学方法论的这一转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视角述评养老福利理论的主要观点.分别从功能学理论、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现代化理论、福利国家理论、社会生物学理论以及哈贝马斯、布迪厄、吉登斯等社会学家的不同研究角度综述了老年社会福利的主要思想,为构建养老福利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社会科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结构-能动性、系统-行动者、主观-客观等诸多二元对立的现象,皮埃尔.布迪厄试图通过自己颇具特色的实践理论超越这些二元对立。本文认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关注实践过程和实践未经表达的逻辑,反思是其实践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实践理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社会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首先,布迪厄对社会学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的反思有助于增强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其次,布迪厄指出社会学也是一种政治科学对于认识社会学学科性质、促进社会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他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工作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路和概念。  相似文献   

5.
"行动"问题是社会学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许多著名社会学家对"行动"问题,特别是在"行动"与"结构"关系中做出经典的阐述.古典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当代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关于"行动"论述具有一定代表性意义.韦伯明确地界定了"行动"概念,而且认为社会行动优先发生转变并作用于整个社会结构,社会行动外在于社会结构.吉登斯只是在论述结构化理论时,含糊地提到了"行动",并认为行动既受到结构的制约--在结构之内,又作用于结构的再生--在结构之外.两者论述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变迁,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分析视角由二元对立向多元融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社会学研究一直壁垒分明地划分成宏观分析与微观探究,两者在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等方面呈现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始终无法统整合用,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也陷入了这种纷争之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试图将结构与行动两者统整在连贯的理论系统中,主张过去有关结构与行动、个体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等概念之间的关系都应该重新组织,两者不再是二元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吉登斯虽然并未直接论述其理论在教育情境中的应用,但是他所提出的结构化理论却对教育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中关于时空分离、脱域、信任、焦虑与自我认同、现代性制度、全球化等问题的探讨,展现出其作为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试图超脱主客二元对立,在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经验性和整体性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理论风格.但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吉登斯对科技这一给社会及社会学研究带来日益深刻影响的重要因素,缺乏更深入、更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行动与结构的整合——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体与主体、行动与结构的关系问题,是每位社会学家首先面对的基本问题。西方社会学160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以上两组关系的对立倾向。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正是通过对这一社会学方法的二元论进行批判性解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结构化理论从人类实践活动的向度出发,对人(行动者)的主体能动性和社会结构的客观制约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作出了新的分析和说明。从而实现了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又一次融合。  相似文献   

9.
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皮埃尔·布迪厄是国际知名的法国社会学家 ,他的场域理论是其社会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场域这一概念和分析单位来自他早年的人类学研究 ,场域中充满着力量和竞争 ,个体可选择不同的竞争策略 ,资本既是竞争的目的 ,又是竞争的手段。场域有自主化的趋势 ,但场域本身的自主性又受到外来因素的限制。惯习是与场域对应的一个基本概念 ,惯习与场域紧密结合。布迪厄通过场域理论 ,为实践自己的社会学宗旨 ,为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 ,做出了较为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个体与整体是具有关系性的二元存在,二者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西方哲学和社会学史上,对个体与整体关系进行阐释的方法论主要呈现为"实体性"的思维方式。时至今日,这一思维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因实体性思维方式预设了过多的"本体论承诺"而存在着学术和现实局限性,面临着阐释的难题和困境。基于此,布迪厄和吉登斯试图破解实体性思维方式所预设的二元对立,尝试以"关系主义方法论"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超越。辩证地看,"关系性思维"尚不能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彻底超越,探究两种思维方式的辩证互补性运用将为二元存在的关系阐释开启新的境遇。  相似文献   

11.
行动的意外后果是人类活动的独有现象,社会学家默顿、吉登斯和贝克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社会学理论问题作了系统的讨论.默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意外后果作为一个专门的社会学理论问题和范畴提出来,从功能主义和知识社会学的角度作了具体的研究.吉登斯将意外后果的范围扩展到风险,直接把现代社会的意外和风险与专家知识的特征及其运用联系起来,从而深化了这一问题的研究.由于不满吉登斯过分强调专家知识的作用而忽视意外后果以及人们对它的无知的重要性,贝克从行动者之间基于社会分层和权力分化而在知识和理性上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来解释意外后果和风险,认为正是这种矛盾和冲突造成人们对意外后果和风险的无知,并使工业社会转变成风险社会.这三位社会学家还就意外后果和风险的预防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布迪厄象征性社会实践观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是其社会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布迪厄反对主客观二元对立的时间观,主张社会实践行动行为是惯习、资本和场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理论是关于研究女性本质以及女性生存发展现象和规律的一系列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女权主义理论、社会性别理论、性别和谐理论等。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惯习与场域、资本与权力、阶级与品味,以及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构建方法,即关系论与反思法等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对当今的社会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在批判继承从前的社会学方法的基础上,力图挣脱旧“规则”的框架,建立自己的“新规则”体系,对于社会学的方法论研究和实际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分析社会学方法的几种典型的方法论规则(实证的方法、解释学方法和结构功能主义方法)入手,进而论述吉登斯对这些社会学传统方法规则的解读,及其建立“双重解释学”和“结构二重性”两种社会学方法的思想过程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是从对以往形形色色的社会学二元主义的反思批判开始的。他指出了各种二元主义的唯智主义偏见以及反思性缺乏的社会性原因:个体研究者不同的社会出身和社会标志所导致的观点分歧和偏见、研究者在学术场域以及权力场域所占据的位置以及整个学术场域和研究者群体的集体性科学无意识。据此,他主张展开对社会学实践本身的社会学检验,即将社会科学建构研究对象的过程本身作为对象来研究。这是其实践社会学理论的伟大贡献。但是,由于忽视了构成唯智主义偏见的人类认知方面的原因以及社会与认知两方面原因的相互交织,因而布迪厄的反思是不够的,其实践理论在理论有限性上的自我警觉也因此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6.
运用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在以1905—1930年赣中南地区为中心的第一手史料基础上,对后科举时代的乡绅群体进行社会学解读,勾勒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中带有地域社会性质的诸面相。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微观和宏观社会学理论存在明显的分歧,它们各执一词,难以在解释共同的社会现象上达成共识.社会学知识的无序状态日益严重,社会学理论也陷入危机与困境之中.这些阻碍了社会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不少学者致力于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探求一个完整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以解决当今社会学理论所面临的危机与困境.吉登斯与柯林斯就是其中两位.吉登斯提出了结构化理论,以结构的二重性取代二元论,并以此来弥合宏观--微观社会学理论之间的分歧;柯林斯则从微观的个体互动入手,通过所谓的"互动仪式链".着手构筑微观与宏观社会学理论之间的桥梁.二者的努力为缓解宏观--微观社会学理论的对立以及社会学理论的综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学理论大师之一,以其结构化理论闻名于学术界.文章认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得以形成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吉登斯自己的学术旨趣、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运动、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结构化理论主要是从结构二重性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行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这为分析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视角,个体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体行动与教育结构互动的过程,教育活动处处体现了结构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9.
郭忠华 《东方论坛》2008,(2):100-105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早期,吉登斯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的传统社会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廓清它们在主客体问题上存在的偏差。在此基础上,他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地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结构化理论主张,主体与客体之间并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社会结构赋予行动所必须的规则与资源的同时,自身又必须通过行动才能得到再生产。从社会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结构化理论在解决主体与客体、宏观与微观、共时与历时等范畴之间的张力方面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吉登斯建构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是通过对解释社会学的批判性超越而实现的,这种批判性超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吉登斯澄清了行动的概念以及行动与目的、理由和动机的关系;将行动理论与对制度结构的性质分析联系在一起;解决任何试图阐明社会科学方法的逻辑都会遭遇的认识论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