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政府选择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基础上,探讨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新时期政府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和传导机制,强调了反周期政策选择时的政策组合以及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调控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在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下,资本账户开放的初始条件取决于其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曲线的情况,即使绝大多数的条件不具备,但只要某一方面的改进能够构成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那么资本账户开放的初始条件就已具备,可以在开放进程中来促进其它条件的成熟,进而可以推进资本账户更大程度的开放。资本账户开放初始条件的具体构成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经济竞争力和经济状况、国内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金融监管体系和宏观经济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3.
在主流宏观经济理论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实践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两大宏观经济政策。但在中国,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转型发展,时至今日却进入了地根经济的时代,土地政策已经成为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后的第三大宏观调控政策。地根,即土地供给的松紧,成为撬动中国宏观经济的第三杠杆。  相似文献   

4.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通过系统分析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资本流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汇率、利率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一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当前中国面临的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国际收支非均衡状况,使得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文章分析了在外汇、利率双管制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对中国经济政策选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是作为短期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我国从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是第6个年头了,短期政策在我国出现了中长期化的趋势,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实施这一政策组合的特定背景和政策组合的特点;政策组合实施的效果及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能够中长期化的可能原因;在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化可能对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后指出,积极财政政策应该适时淡出。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复杂性和进化性的理论出发,可建立一个基于主体的微观模拟模型,模拟量化经济转轨时期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和合理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经济效果,确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的非对立性,为根据具体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合理组合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此 ,正确分析和评价政策效果 ,对于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日益深入,厘清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效应对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TVP-SV-VAR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将前沿的经济在险增长研究框架引入资本账户双向开放的经济效益研究中,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深入探讨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对长期经济平衡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1)随着资本账户流入与流出的非同步开放,流入开放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小,而资本账户流出开放成为打通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促进机制的关键点;(2)双向资本账户开放会导致金融稳定性下降,但金融稳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没有特定的模式;(3)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对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具有正向的直接影响,但会通过降低金融稳定性间接地加剧经济增长下行风险,且后者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9.
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对我国来讲是对内进行结构调整 ,对外开放资本项目的一个较好机会。中国要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保持稳定增长 ,必须采取正确的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方向应当是 :扩大内需 ,启动消费 ;开发西部 ,增加投资 ;吸引外资 ,发展科技 ;调整出口结构 ,适当增加进口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做好开放资本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10年10月我国政府公布从全面反危机的扩张政策退出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形成了一系列新特点,被称为“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发生了新变化,具体表现为新起点、新机遇、新条件、新挑战四个方面.但同时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出现“滞涨”的可能性增大,较长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下行”双重风险并存的局面.针对这一特点,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组合宏观经济政策,并进一步探讨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松紧搭配、反向组合中的政策力度.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须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方位部署改革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  相似文献   

11.
汇率制度选择并非一个单纯的经济学问题,当汇率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不协调时,是放弃既有的汇率制度安排还是改变其它宏观政策安排,往往必须考虑国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博弈。从政治学角度来看,中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实质内容是:美国政府基于其国内政治经济压力而试图对中国在寻求汇率制度安排的动态最优解时施加有利于自己的影响;中国政府则基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艰难、维护稳定政治经济环境的需要和对渐进式改革的政策偏好等因素而力图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因此,中美人民币汇率争论是一个典型的汇率制度选择过程中的大国政治博弈案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动态的视角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探讨了我国投资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并提出协调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和强化财政职能等对策性建议,以解决宏观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有效性与我国现阶段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将逐步居于主导地位,其有效性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面对新一轮的宏观经济过热,持续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虽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微观主体超乐观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各项宏观政策相互牵制与冲突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调控经济的效率并不高。基于当前的复杂形势和国际惯例,应当采取以货币政策为主,外贸、汇率、财政和金融监管等多种政策为辅的协调性调控措施来稳定宏观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日本宏观调控中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导性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在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过度使用经济计划会导致“经济计划泡沫”和“宏观调控政策泡沫” ,最终产生“泡沫经济” ,严重影响经济运行。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和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 ,2 1世纪日本政府应缩小产业政策使用范围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 ,正确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为检验中国1978~2006年间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差异性特征,应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积极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均有正效应,而积极财政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呈现负效应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显著。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失效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不合理和支出管理失控产生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6.
企业资本结构对宏观政策的动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企业决策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资本结构对宏观政策的动态适应性;给出了包含宏观政策变量的最优资本结构函数关系式;讨论了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货币经济学中关于物价水平决定的理论包括货币观点和财政观点。货币当局(中央银行)、财政当局(政府)、民间部门之间的行为博弈共同决定了均衡物价水平路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组合协调搭配关系可以归结为:积极型货币政策+积极型财政政策;积极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财政政策;被动型货币政策+积极型财政政策;被动型货币政策+被动型财政政策。1990年之后中国货币政策属于被动型货币政策规则,财政政策类型属于李嘉图类型。中国均衡物价水平主要是由货币政策决定的;通货膨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财政当局在利用增税方式来平衡债务方面具有较好的控制力。未来中国可以从渐进导入以利率为主要操作工具的通货膨胀目标框架和财政政策债务目标框架、设立财政政策委员会等方面构建保证物价稳定的基本政策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18.
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地区均等化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与财政差距是密切相关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通过政府间资金的流动来对政府财力进行再分配,实现财力的横向及纵向均衡,进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笔者在简要阐述我国转移支付体系的基础上,从我国横向及纵向财力分配状况来考察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地区均等化效果,并就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模式、结构以及其中的"因素法"、专项拨款存在的问题予以剖析,指出构建公平、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