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2001和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劳务派遣新型用工形式,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劳务派遣企业派遣的对象主要是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的派遣劳动主要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保洁、保卫等后勤服务工作,以及部分生产加工辅助配套工作。日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学术交流》2005,(10):121-125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城市社会结构发生着急剧变化,城市中出现了数量庞大的以下岗、失业职工和“三无”人员为主体的贫困人口,并形成过渡性、群体性、边缘化等特点,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的贫乏致使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下岗失业人员难以按理性选择原则求职,而主要是在感性意识支配下求职.用感性选择方式求职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再就业的被动性、求职信息匮乏、备选方案缺少和求职行为紧迫等等.只有认真研究失业人员在感性层面上的求职行为,才能有效地把政府设计的企业改革和下岗再就业的理性选择方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骆群 《学术交流》2007,(9):129-131
产生于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待业"、"下岗"已经为"失业"所取代,"失业"现在正式登上我国社会生活舞台。失业人员是指处于劳动年龄内(男16—60岁,女16—55岁)和调查期内(1个月),欲获得而没有获得或不能获得从事有偿或回报的劳动,在当地劳动就业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在众多的失业分类表达中,"隐性失业"实质上并非失业,而用"失业"表述,具有非逻辑性,不利于理论界与实践部门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对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影响及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失业结构、就业趋势以及社会保障都带来了深刻影响.从失业主体看,由体制转轨时期的下岗失业者向下岗失业者、大学生和农民工并存转化,从40-50人员失业向40-50人员以及青年人失业并存转化;从失业分布看,由内陆、中西部向内陆、中西部、东部沿海地区并存转化,从煤炭、森林等资源性行业向资源性行业、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并存转化;从失业维度看,由国有大企业向国有大企业与私有中小企业并存转化,由开放程度低的企业向开放程度低与开放程度高的企业并存转化.失业结构变化及其产生的新特点,使就业形势呈现更为严峻复杂的局面,社会保障也因此受到挑战而产生挤压效应.为减少政策博弈成本,增加政策产出效率,建议对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进行联动调整.即:以就业为主,由积极的就业政策调整为更加积极的点面结合的就业循环支持政策,开辟就业循环通道和网络;以社会保险为辅,由强化社保政策调整为完善社会保险、服务就业与民生的弹性政策;以社会救助为网,由强化低保配套救助政策调整为低保、低收入救助一体化的系统、动态的救助政策,并构建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联动调整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失业群体”已浮出水面,我国失业人群结构正发生新的变化。透视这支“新失业群体”大军,我们不仅发现,它是由“两大板块”构成,一是新成长型劳动力,初高中毕业生或肄业后在家待业,成为“新失业”的主体;二是怀揣高学历文凭的青年,他们从学校毕业就走进了失业的大军。“两大板块”的人员逐年增加,使“新失业群体”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知识结构也越来越高。据南京市劳动保障局的资料透露,前几年下岗失业人员中,大约70%是初中以下文化,高中学历就算是“高学历”了。但是这两年,特别是2004年下半年以来,登记失业人员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增加很快。现在南京市登记失业人员中,27%具有大专以上文凭。  相似文献   

7.
秋阳 《今日辽宁》2005,(6):24-27
2005年4月19日,辽宁省政府就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进行全面部署2005年全省帮助14.3万户零就业家庭17.5万家庭成员实现了再就业2005年1-11月份全省实现就业和再就业117.5万人到“十五”期末,全省累计发放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7.2亿元到“十五”期末,全省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已经发展到1715个辽宁,作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下岗失业人员。2001年7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辽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方案》,辽宁省被定为全国惟一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省份。试点期间,辽宁省共有17…  相似文献   

8.
曾经世界闻名、亚洲第一的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艰难起步、辉煌创业到资源枯竭、破产关闭,不仅遗留下一个严重威胁城市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世界最大人工废弃矿坑,还由此引发整座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骤增、经济迅速衰退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扶贫:从制度创新到组织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大用 《社会》2002,(3):4-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化 ,单位之间与单位内部都在出现分化 ,单位体制受到巨大冲击。大批职工下岗、失业 ,流入社会 ,原来隐藏于脆弱的单位体制下的剩余劳动人员问题 ,终于急速地突现出来 ,成为城市“新贫困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此情况下 ,单靠原有的社会救济制度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因此 ,应对城市新贫困的制度创新迫在眉睫。一、制度创新与城市扶贫在制度创新的实践中 ,上海市走在了前面。1992年 ,上海市就召开了专门会议 ,研究对各种收入较低、生活困难的在职职工、退休职工、社会闲散人员实施生活保…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失业治理一直是中国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不可否认,在最近几年中,党和政府已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扩大内需、实施"再就业工程"以及多种多样的"送温暖"举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下岗失业人员生活上的困难,但效果还不太显著.如何扭转失业率继续上升的势头,依然是当今中国政府所面临的首要难题.温故方能知新.以往我国失业治理工作的经验,弥足珍贵.这篇文章回顾了我们共和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1961-1963年.这段时间尽管很短,但中国就业格局的反复无常,第二次城镇失业高峰形成的戏剧牲,政府失业治理举措的独特性,堪称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11.
赵定东 《社会》2006,26(3):99-117
大型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出现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转型适应发生了障碍,其根源在于单位习性的惯性作用和社会认同的自弃制约。单位习性源自国有企业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施行的影响;社会认同的自弃行为则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脱节的现实表现。转型适应有同化、整合、分化和边缘化四种表现形式。同化、整合是转型适应的良性状态;而分化和边缘化则是其恶性状态。分化和边缘化的产生是由于体制内社会国家责任过重、社会保障项目过于全面等因素的影响。就社会政策的导向效用而言,社会保障必须把握一定的度,否则就会导致保护懒惰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资料 杨巧赞 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权街道在对辖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摸底时发现,全街道共有47户特困老年家庭急需照顾,有的是孤老户,有的是子女下岗、失业无力赡养。以前,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经常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和照顾。但是,由于人力有限,时间也不固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同时,许多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困难,长期在家,靠低保金过日子。街道巧妙地将这两个弱势群体相结合,先将下岗失业女工培训成养护员,再利用社区慈善会所得捐赠支付养护员工资,开创出一种不设围墙的家庭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3.
理性面对当前形势,轻松告别“知识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一向是各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标志。因此,知识失业作为当前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亟待妥善解决。为提高民众对知识失业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导莘莘学子就业,有必要从认识知识失业现状入手,从政府和个人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吕鹏 《社会》2005,25(4):119-142
近些年来在关于下岗失业问题的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思维定势是,人们所说的失业下岗往往针对的仅是国有企业的失业下岗人员,至多将原来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人员包括在内。但事实上,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存在另外一个数目庞大的失业群体,这个群体至今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就是在本文中我们称之为“新失业群体”的这么一批人。对于他们,我们既缺少一个经验层面上的全面描述,更没有在政策层面上对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至于理论层面的梳理,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本研究试图为改变这一现状做一个初步的尝试,不过,首先,我们必须阐明我们所使用的概念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庆利 《社科纵横》2005,20(1):24-25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失业下岗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和“三农”问题等为代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及其政治后果 ,使得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危机走向显性化。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共产党治理显性化合法性危机 ,践行合法性维护的理性自觉行为。以合法性维护理论为工具探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一政治决策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一个易于观察的、具有普遍性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社会流动破题 ,研究挖掘了职工下岗择业的社会动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造成了社会流动的不争事实 ,作为社会流动的外在表象的职工下岗择业也就因为流动的特性而具有了必然性、必要性、进步性和现实性。作者认为 ,一旦企业职工理解了下岗择业的历史必然性 ,就会形成稳固的心理承受力 ,从容面对下岗 ,积极重新择业 ,从而谅解企业的困境 ,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 ,推动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区建设:问题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的真正本质是社区精神。人们通过参与社区生活,形成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社区的认同。中国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人文生态环境,它的社区发展和社会结构与西方有着明显区别,中国的社会组织没有得到充分发育,政府在社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社区建设应该培育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并针对特定的社会问题(诸如无家可归、失业下岗、家庭照顾、贫困等)。  相似文献   

18.
背景材料一:  根据国务院国发 [1997]29号文件规定,城市贫困居民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那部分人的生活困难问题,完全由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承担,其余人员,则必须是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下岗人员领取下岗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领取离退休费、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之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才可以按差额的原则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  背景材料二:  [摘自新华社 2000年 4月 27日播发的朱基总理在辽宁考察工作时讲话 ]朱基总理强调:当务之急是各级政府必须不折不扣…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高度组织的社会,人们的主要收入来自工作单位,个人专业特长的利用发挥、晋级升迁、学习进修、出差出国、医疗保险、住房分配、社会地位、家庭婚姻生活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在的单位。这就使职业对每个人的生活现状和以后的生活具有较全面的、决定性的影响。失去工作包括下岗待业则不和避免地对他们及其家庭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带来一系列负性的心理效应。一、失业引发的个体心理危机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就业、低工资”和“铁交椅、铁工资、铁饭碗”政策,人们在没有竞争、没有风险的环境下生活了几十注,…  相似文献   

20.
高倩 《社会》2001,(3):10-11
进入9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一个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城市贫民阶层开始出现 ,他们人数众多 ,经济拮据且社会地位低下 ,已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城市贫民的存在 ,是一种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因此 ,如何客观地、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对于反贫困战略的选择及其社会救助网络的建立都是十分重要的。西方社会的歧视性观念西方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也曾出现过庞大的以贫困者、失业者为主体的城市贫民。在解释这一现象时 ,许多学者出于维护现行制度的需要 ,对城市贫民往往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