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湖北省云梦出土的秦代竹简里,有一部分是《编年记》,其中有秦始皇十九年“南郡备敬”一条。诸家考释都把“敬”作为“警”的假借,此条就成了“南郡备警”。于是,不少研究者就说“南郡备警”反映了楚国奴隶主势力蠢动而秦在南郡准备迎击云云。我认为,此说是可商榷的。史载秦昭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史记·秦本纪》)。南郡在今湖北省江陵、安陆、云梦一带。从前278年南郡设立时起,到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年)已历时五十余年,这期间并没有发生过楚国进袭南郡的事件。秦始皇十七年秦灭韩,十八年兵分两路攻赵,第二年灭赵,秦集中兵力南征北战取得了赫赫战功。这  相似文献   

2.
秦简所见“新地”的界定应改变过去以时间界定为主线的研究取向,立足秦统一战争的宏观视角,考察郡制推展、罚戍署地规定与“新地”划郡而治、“东故徼”分界下的故秦地与“新地”,结合空间关系进行重新界定。“新地”实际以郡为单位进行划定,在时间上,“新地”可能是秦王政十七年至十九年间开始设置;在空间上,秦统一前东部边境防线“东故徼”变成统一后故秦地与“新地”的分界线。由此“中县道”、故秦地之郡与“新地”构成秦统一后的“差序疆域”。  相似文献   

3.
林剑鸣同志《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第340页说,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的秦、赵大战中,“秦将桓齮由于失败,畏罪逃奔燕”。作者自注,系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赵世家》”。经查证《史记》这两篇均未言及秦将桓齮败逃燕国事;先秦、两汉典籍亦无此种记载。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第171页云:“(公元233年)赵派大将军李牧向桓齮反攻,大破秦军于肥,把桓齮打跑了。”杨氏于此加注:“(《史记》)《李牧列传》也  相似文献   

4.
秦“都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都官”之设,旧因不见于史载而无论者。自湖北云梦秦简出土,其考古资料在《文物》1976年第6、7、8、9期发表后,由于简文中有关“都官”之记载多达14见,故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拟在诸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秦“都官”之制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或有助于此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秦简中的“隶臣妾”,不少研究秦简的同志都认为它是奴隶,在本质上与“臣妾”没有区别。但是,林剑鸣先生在《“隶臣妾”辨》一文中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秦简中的“隶臣妾”不是“官奴婢”,也不相当于“奴婢”,只有“臣妾”才是奴婢;而且秦汉以后的“隶”字,已无奴隶的涵义了。由于对秦筒中“隶臣妾”身份的探讨,关系到对秦的阶级关系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故对林先生的见解有深八讨论的必要。为便于讨论,将按林先生提出问题的依据和论述的顺序,集中阐述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九七五年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内容有《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珍式》及《日书》甲种、《日书》乙种等十种.秦简大部分为法律和法律文书,包括秦律的部分条文、解释律文的回答以及冶狱的文书程式.它的出土,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法律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学术界基本上认为,秦简的法律条文适用于自商鞅变法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这一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
贾谊《过秦论》云:“故周王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史记·秦始皇本纪》后附《过秦论》文,“王序”却写作“五序”。到底谁是谁非呢? 当从《史记》作“五序”,“王序”乃形近而访。《国语·周语上》云:“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  相似文献   

8.
睡虎地秦简 《 编年记》有 “ □安陆□史”记载。此处墓主喜究竟为何职?目前学术界共有五种不同的解 喜释,但均嫌证据不够充分。令史可称佐,而秦已有“假佐”之制,且喜已完全具备假佐条件,故合理的简文解释应为“ 喜假安陆令史” 。该解释也符合秦简的记载习惯。  相似文献   

9.
“战国七雄”中的秦国为防御北方的匈奴,在伊克昭盟境内曾筑了一道土夯而成的长城,经学者考证是秦昭襄王时所筑,距秦始皇建立的秦朝约五、六十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连接起来,修成万里长城之后,本段长城因在始皇筑长城之南,渐被荒弃。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即用秦国的小篆统一全国的文字。与小篆并存于世的尚有隶书。隶书出现于何时?传统的说法是始于秦始皇时代,以往范文澜等均持此说,近年来仍有人认为“隶书始于秦代”(《汉字的演变》。见《语文导报》1987年12期)。考此说源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序》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这段话明确地断为隶书为秦时初有。但许  相似文献   

11.
杨巨中在《人文杂志》2 0 0 0年第 5期撰文指出 ,1 975年 1 2月在中国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发掘了秦昭王四十五年到秦始皇三十年的秦简。云梦秦简律文共有 1 8种 ,其中有关自然保护的律文集中在第一篇《田律》中 ,它包括以下内容 :(1 )自然保护的内容非常广泛 ,包括飞禽走兽、鱼类等所有动物 ,也包括所有植物 ,还包括水道等自然河流。 (2 )划定了自然保护区 ,被称为“禁苑”。 (3)视自然保护和农业于并重地位。中国人在公元前 2 30 0年前就制定了这样细致的自然保护法 ,实在令史界惊叹。查遍世界史 ,不要说其他几个文明古国 ,就是中世纪的文明大…  相似文献   

12.
“史子”、“学室”与“喜揄史”——读云梦秦简札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梦秦简《秦律十八种·内史杂》云:“非史子(也),毋敢学学室,犯令者有罪。”又,《编年记》载:“今(指秦始皇)……三年……八月,喜揄史。”把简文中“史子”、“学室”与“喜揄史”联系起来作一番考察,有助于  相似文献   

13.
最新刊布的《岳麓书院藏秦简(叁)》出现了有关秦商品交换、市场管理和商业纠纷等新材料.岳麓秦简显示,秦不仅商品交易种类丰富、货币经济发达,而且还出现了合伙经商的情况.岳麓秦简还披露了秦“列肆”的新史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世文献记载之不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批简文不但首次出现了秦“亭佐”及其管理职能方面的史料,而且还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秦处理商业纠纷的过程,为学界深入探讨秦亭制和法制史问题提供了新的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史记·魏公子列传》记窃符救赵的故事时,言魏安厘王二十年(前257),秦围赵邯郸,“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从救赵”,但在秦王的恫吓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后来,信陵君“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魏王先“恐”后“畏”,屡表现出惧怕。于是有人问:一个在位已长达二十年且有些作为的国君,会如此怯懦胆小么?是真怕还是假怕?我以为魏王怕是真的,但内涵很复杂。诚然,本传前有段话透露了怕的原因,即“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  相似文献   

15.
汉高祖元年十月(前206年),秦王朝在农民战争的强烈冲击下趋于灭亡,秦王子婴“系颈以组,自马素车,奉天子玺符”(《史记·秦始皇本纪》),向起义军投降了。刘邦回军霸上,令“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史记·高祖本纪》)。为了笼络人心,给自己日后王关中打好基础,刘邦召集咸阳诸县豪杰父老,表白自己入关  相似文献   

16.
“儒者不入秦”是传统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然而,由对昭王问“儒术”、《吕氏春秋》的编纂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综合研究,秦人与儒学的关系应被重新认识。自荀子西入秦后,儒学已在秦地广为传播。对固有观念和传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岳麓秦简所见的“执法”应为中央与地方部分行政官员的统称,秦中央与郡中并不存在以“执法”为名的独立机构和官称。“执法”与“二千石官”有密切联系,在中央包括内史、御史、廷尉等官员,负责处理中县道及全国的相关事务;在地方则指郡守与郡尉,负责新置“郡县道”下的各类政务。以上长官与其属吏组成了“执法官”,亦即广义上的“执法”。郡制实行之初的意义在于衔接中央与地方,郡的主要职责是代表中央推行并监督政令的实施以及接受县级政府的政务汇报,实为中央在地方的代表,这是地方执法仅见于郡级行政机构的原因。中央执法与郡执法的存在虽体现出秦治理国家的“内外之别”,但二者在行政中仍具备程序上的一致性,显示了郡县制推行到全国后国家权力对地方行政的支配与限制。  相似文献   

18.
岳麓秦简中有一组"县官田令"简,共21枚,经整理,可大致系联为六条令文,其中有四条比较完整。"县官田令"是第一次出现的秦令名,简文中出现的"县官田""田徒"和"田者"等语词也具有其特定含义,通过分析解读,大致可以确定的是,这"县官田令"并不是一般田作管理的秦令,而是专门针对县官田的管理者所颁布的法令条文,它与秦汉简牍中所见的《田律》性质并不完全相同,故不宜简单对比。  相似文献   

19.
秦、赵同源,本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得很清楚的,后世学者如吕思勉等,也曾有过论述。不过,由于秦、赵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和间隔的距离太大:秦建国于公元前770年春秋开始之时、位于中国西部;赵建国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之后。因此,多数的史学家其实并未将其视为信史,许多人仍以郭沫若提出的“五帝三王是一家,都是黄帝的子孙,那完全是人为,那是在中国统一前后(即赢秦前后)为消除各种氏族的畛域起见所生出的大一统的要求”(《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观点,来解释《史记》的记载,进而认为“秦赵同源”的说法也是后人附会的。然而,被公认为“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  相似文献   

20.
“策”“简”辨张觉《孟子·尽心下》:“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赵歧注“二三策”为“二三简策”。杨伯峻《孟子译注》则注“策”为“竹简”,其《春秋左传注》第78页亦注云:策和简“对文则异,散文则通,单简亦可谓之策。”似从赵注而实为形似神非。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