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地位。随着对它研究的深入,很自然出现一些不同的意见: (一) 关于《聊斋志异》的写作年代问题。这个问题分歧很大。蒲松龄的儿子蒲箬在《祭父文》中写道:“我父……暮年著《聊斋志异》八卷,每卷数万言。”蒲松龄一生活了七十六岁,所谓“暮年”云云,最早也应在六十岁左右。可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却说:  相似文献   

2.
生态美学是国内美学界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论域,是以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哲学或生态伦理学为其基础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论意蕴.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和"的观念等等.从生态论角度来透视中国美学思想,使美学研究具有了深化的独特途径.  相似文献   

3.
蒲松龄固然不是文艺批评家,他的《聊斋志异》也不是美学专著,但是,这部三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杰作,却记载着作者对美追求的足迹。它虽然没有系统演绎美学概念,但其审美特征却是十分鲜明的。《聊》有哪些审美特征呢?我们以为,它有三大特征,即:以善为美,以痴为美,以虚为美。这三大特征构成了蒲松龄独特的审美理想。以善为美是《聊》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以“善”为创作出发点,设计、塑造人物。所谓“善”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  相似文献   

4.
"礼法自然"是《礼记》生态美学立论的的基础。"人法于礼","天人合一"是《礼记》生态美学的表现。社会存在以"礼"为美,包括艺术思想,其中"乐"是"礼"作为生态美学思想的典型表现。"礼"的核心思想与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和老庄哲学的"道法自然"是一贯的。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7,(7):91-97
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时期,蒋孔阳提出"美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生成"的美学思想。这个思想既与朱光潜"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致,也与李泽厚一样,试图从实践角度揭示美的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蒋孔阳在大讨论时期已经运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理论来建立自己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并在其中强调美是人的自由的活动,认为美是在主体与客体循环中生成的。他的美学思想具有活动论美学的性质,已经突破了抽象的形而上学路径,孕育着生成论美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6.
自然至美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望衡 《河北学刊》2005,25(1):43-48
自有人类产生以来,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经历过神本主义与人本主义两个阶段,现正进入生态主义阶段。在生态主义的视角下,自然美的性质与地位将被重新审视。自然关的审美潜能是自然创化与自然人化共同的产物,而自然创化是主要的;自然美的因子主要是自然性与文明性,而文明性消融在自然性之中,生态和谐是自然美的本质。自然不是全美,但自然是最高美。确定自然为最高美,必将带来美学观念的一系列新变化。在以生态主义为核心整合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创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关学体系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7.
曾繁仁 《学术研究》2012,(8):120-126
宗白华曾经期望"中国的美学大放光彩",这一愿望在建设性后现代突破工具理性、突出生态文化的语境下得以实现。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是在特有的地理环境与以农为本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呈现出"天人合一"、"阴阳相生"与"生生为易"的中和论生命之美的形态。具体表现为风调雨顺之美、吉祥安康之美、生命旺盛之美与借助自然的绿色想象。在具体艺术形态中表现为民间艺术的吉祥如意、绘画艺术的气韵生动、音乐艺术的"与天地同和"、建筑艺术的"法天象地"、诗学的"六义"之说以及人格培养的"天地境界"等。这种"天人合一"的中和论美学应在积极参与当代美学对话中发挥作用,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生态美学李欣复生态美学同生态环境学、生态哲学、生态意识学等生态科学群落一样,是伴随着生态危机所激发起的全球环保与绿色运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研究地球生态环境美为主要任务与对象,是环境美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构成内容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物质生产...  相似文献   

9.
蒋孔阳     
蒋孔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文学的基本知识》、《论文学艺术的特征》、《形象与典型》,《德国古典美学》、《美和美的创造》、《美学和文艺评论集》、《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美学新论》、《文艺与人生》等。译著有《近代美学史述评》、《从文艺看苏联》等。主编有《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文集》、《美学与艺术评论》、《19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哲学大辞典·美学卷》、《辞海·美学分册》、《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艺术卷》、《西方美学通史》等。蒋孔阳全集已…  相似文献   

10.
幻化怪异喻世讽时──二论《聊斋志异》中的动物描写陈炳熙《聊斋志异》正像鲁迅所说,“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因为不同于普通的社会人生,所以称之为“异”。但它实际上却是在写普通的社会人生。它写的以动物本相出现的故事,固然是社会人生中本...  相似文献   

11.
张法 《人文杂志》2006,(4):70-74
20世纪西方的美学原理的代表性著作,迪基《美学导论》用了一种史论结合的方式写作,提出了不少与中国美学原理不同的观点和内容,特别是“制度论”。从而与中国美学原理在写作方式、体系结构、观念诠释、具体内容等方面,形成对照。  相似文献   

12.
对《聊斋志异》的研究是近些年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热点,但对与《聊斋志异》关系极大的蒲松龄生平、《聊斋志异》版本,及蒲氏诗词、杂著等的研究却被忽略了,因而也影响了对《聊斋志异》研究的深入。袁世硕教授的《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齐鲁书社出版,下文简称《新考》)对蒲松龄的事迹著述进行了新的考察和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最广泛地占有各类珍贵资料,是《新考》的一个主要特点。过去研究蒲松龄的学者,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态美学思想探讨分析勒克莱齐奥代表作《乌拉尼亚》中人类与纯自然、人类与现代文明以及人类与人类自身之间关系的危机。同时浅论勒克莱齐奥在《乌拉尼亚》的创作过程中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生态和谐的憧憬。  相似文献   

14.
道家关于自然、全美、虚静、坐忘、虚实结合、得意忘言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道"、"心"、"悟",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意境的自然美、融合美、超越美的特征,造就了李白自然、奔放、淡远的诗风.  相似文献   

15.
美生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理想,是从古代和谐和近代自由转换出的当代美学主潮。美生学从生态美学的进步中涌出,由美学经由审美学发展而来。生态美学在形成与发展、升级和转型中,其核心范畴由审美场向生态审美场、美生场、自然美生场、天籁美生场提升,衍生出美生式、美生论、美生说、美生学的逻辑,呈现了生态美学生发美生学的规程。美学以自然为本原,其美本体和美本质的循环运动,显现出美的生发图式,是为美生的初起样态。审美学以人类审美为本原,形成美感本体论和审美本体论,发展出审美生发的美生样式。美生学以生态为本原,在生态存在与审美存在的同一、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同一、整生存在与天籁栖息的同一里,提升出绿色审美生发的美生样式,完发了绿生美活的本质规定。美生的三大样式:美的生发、审美生发、绿色审美生发,内在于美学经审美学到美生学的生发中,是谓美生学问世的累加性动能。美生学凭绿生美活的质性,提升了美丽家园的建设,凸显了学术的自立创新追求。  相似文献   

16.
庄子生态哲学在解构了人类视域的基础上,实现了在万物视角下的对于自然的观照和生命的尊重,同时以其全息整体的生态宇宙观、万物平等且相通的生态认识论、物无贵贱的生态价值观以及注重生态修养的心性论组成了具有前瞻性的生态思想体系,描绘了一幅"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生命共同体蓝图。庄子生态哲学提醒我们跳出人类视域的局限来接近世界,去感受人类命运与自然命运的联结;提醒人类思考自己在生命共同体中的位置,顺物自然、寓诸无竟,回归自然的本真。庄子生态哲学对于当今世界具有独特且深刻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衍青 《阴山学刊》2008,21(6):46-49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及其诗文作品推崇人与自然亲和共融,敬畏与尊重自然生命,肯定人之本真存在,透露出作者崇尚自然、复归人性的人文生态观。这一观念源于作者对老庄思想的汲取、对晚明启蒙思想的承继及其诗人情性。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谈狐说鬼写成《聊斋志异》,其动机何在?学术界据《聊斋自志》一文,一致认为它是作者的“孤愤之书”,有所“寄托”.而《东岳论丛》1989年第四期所载《〈聊斋志异〉写作动机试探》一文,则有新的见解.该文作者王枝忠,是西北地区研究《聊斋志异》的专门家,有关著述颇多。他通过《聊斋志异》中各篇的写作时间及其内客的考察,认为蒲氏写作此书的思想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不是疑固不变,一以贯之的,而是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同  相似文献   

19.
严昭柱 四川重庆人,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美学专业。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1982、1988年先后评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1年12月调入中国作家协会,任《文艺报》副主编。发表有《自然美论》、《自然——人类心灵之母》等著作,以及有关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的研究论文80余篇。  相似文献   

20.
<正> 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之所以占有杰出的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独树一帜地塑造了一批花妖鬼怪的异类现象。鲁迅说:“明末志怪群山,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中国小说史略》)这就明确指出了《聊斋志异》在当时“志怪群书”中倜傥不群的独特风姿。郭沫若也指出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特点。对此,评论家也是承认的。马丁·布贝尔在德译本《聊斋志异》弁言中说:“最多的与最有意义的,乃是那些精灵的作品:动物的精灵,植物的精灵,水中的精灵,云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