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史稿》(中华书局标点本)卷第四百七十五《洪秀全传》,在提及湘军顺长江东下,安徽无为州,(无为)太平军将领马玉堂谋内应,未成“至是玉堂事泄,伪顶王朱王阴幽之”。如按此句意,可知太平天国封顶王者,乃朱王阴。但太平天国并无顶王朱王阴其人。据王定安《求阙斋弟子记》,在《贼酋名号谱》,见有顶王肖朝富者,衔系“殿前工部又副冬僚顶天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一部分研究太平天国(以下简称“天国”)的史学家对天京事变(以下简作“事变”)所作的结论是:东王杨秀清因逼封万岁,阴谋篡夺天王领导权,被天王诏令韦昌辉、秦日纲等所诛。可是我们在探讨事变史实中,发现大量史料足以证明,天王褒封东王万岁是史实,而逼封则是伪说;东王之死,是被北王韦昌辉为首,有燕王泰日纲、豫王胡以(日光)、佐天侯陈承瑢等参加并得到翼王石达开支持的叛乱集团共同密谋杀害的,断非天王所命。  相似文献   

3.
郭老在《甲申三百年祭》文中提到,李自成失败牺牲后,“牛金星不知所终。”据《清史稿·季开生传(附常若柱)》载:“顺治初以建言名者,又有给事常若柱、张国宪。若柱疏言:贼相牛金星弑君残民,抗拒王师,力尽始降,  相似文献   

4.
《卷三·宋本纪下》(元徽 )二年夏五月……甲午 ,车骑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贼入屯中堂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86页 )。按 :“车骑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南齐书·高帝纪上》同 ,而《宋书·后废帝纪》则作“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建康实录》卷十四作“护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今考《通鉴》卷一三三云 ,是时“抚军长史褚澄开东府纳南军” ,《考异》云 :“《宋书》作‘抚军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南齐书》作‘车骑典签茅恬’ ,盖皆为褚澄讳耳。今从《宋略》。”据《南齐书·褚渊传》 ,褚澄乃齐开国元勋褚渊之弟 ,且…  相似文献   

5.
<正> 太平军北伐的主将是林凤祥还是李开芳?目前史学界颇有争论。有的说是李,有的说是林。二说各有所据,争持不下。原因之一,为李、林二人名次先后的排列,史料记载不一。郭廷以的《太平天国史事日志》、《金陵杂记》、《畿辅平贼纪略》等书,将李排在林前,《畿辅平贼纪略》载: “初,粤匪洪秀泉、杨秀清等窜居江宁,连陷镇江、扬州,乃遣伪丞相李开芳、林凤祥、吉文元等渡江,自浦口窜扰皖豫两省。”(《太平天国资料》第67页)相反,咸丰朝《东华续录》、《戴经堂日钞》等则将林放在李前。《戴经堂日钞》云:  相似文献   

6.
两篇天京内讧的洋人报导:一是《裨治文通讯》,1857年1月2日写于上海,刊于1857年1月3日上海英文报《North China Herald》。简又文译作《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纪实》,刊于《逸经》第十七期。一是《麦高文通讯》,1857年1月27日写于宁波,刊于1857年5月9日《北华捷报》;简又文译作《太平天国东北两王内讧详记》,刊于《逸经》第三十三期。这两篇报导,据简又文说;“当时在天京之西人事后报告是役真象”。又说:“其经过有西人报告,至为翔实。”罗尔纲说:“我们要知详细的情况,应该看布列治门和麦高文的记载。”经过两位太平天国史专家的评论,这两篇洋人报导,竟成为叙述太平天国天京内讧的标准记载。是否如此?还应仔细分析。 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 1801——1861)。美国公理会的传教士。是1841年美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的美方翻译,是商人,又是美国驻华公使的助手和替美国侵略者搜集情报的人员。他这篇报导,自称:  相似文献   

7.
唐朝中期,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一部分官员,在顺宗李诵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春,发动了一次旨在褫夺宦官兵权和裁抑藩镇势力的政治改革运动。由于它触犯了宦官、藩镇和大官僚贵族的根本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拚命抵抗。在革、保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新政的推行仅仅一百四十六天就匆匆失败了。王叔文、王伾被贬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历史上叫做“二王八司马”事件。改革失败了,但斗争并没有完结。中唐以来的一切顽固保守势力,从与柳宗元、刘禹锡“交情很深”的韩愈起,一直到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大刽子手曾国藩,都无不大骂王叔文派,什么“群小用事”(韩愈:《顺宗实录》)、“小人乘时窃国柄”(韩愈:《韩昌黎全集·永贞行》),什么“小人之无忌惮者”(苏轼:《报江季功书》),什么“王伾、王叔文……为一时奸回”(曾国藩:转引自《韩昌黎文集校注·顺宗实录》补注)等等,俯拾皆是。一场“意欲内抑宦官,外制方镇”(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七四》)的政治革新,在尊儒反法派的笔下,竟成了“朋党”“窃国”的“卑谋”。  相似文献   

8.
《学术月刊》1963年第4期刊载了郭若愚先生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募兵训谕考”一文(以下简称郭文)。石达开的这件募兵训谕是有价值的文献,从郭文中见到原件的照片和著录,我作为太平天国史的爱好者和业余研究者,感到非常高兴。一份历史文件发现后,为了辨别它的真伪,笺释它的事实,说明它的意义,对它作一番考证分析,是必要的。郭文说明系“就原物作了考证”。但是,我在读完这篇文章以后,感到有一些意见和想法,需要提出来向郭先生请教。石达开这件募兵训谕的内容很明白:“招募兵壮,出力报效”。时间也很清楚,写明是  相似文献   

9.
1960年2月出版的《安徽史学》创刊号上,刊载了罗尔纲同志的一篇长文:“捻军正名——一个有关立场问题的名称的商榷”。我在反复读了这篇文章以后,逐渐地产生了几个疑问。现在提出来,请罗先生和其他同志指教。罗先生认为,在我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活跃于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一带,其中主要是安徽的蒙、亳地区的起义农民,即通常被称为捻军者,不应称为捻军,而应“在(捻军的)不同阶段中,对它提出不同的称请”——如1855年张乐行号为“大汉明命王”后,就应称为“大汉起义军”或“大汉”;1857年“加入太平天国”后,应称为“太平天国张乐行部”或“太平天国龚得树部”等;1863年蒙、亳军队数万人请“遵王赖文光领导”后,应称为“太平天国新军”或“太平天国鲁王任化邦部”、“太  相似文献   

10.
建天京于金陵,是太平天国的一件大事,也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今就有关问题,试陈管见。 建都地点的酝酿与选定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就以“扫除妖孽,廓清华夏”(《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为己任,太平天国辛开元年二月二十一日(1851年3月23日),在广西武宣县东乡,洪秀全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否有过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之事,即所谓“逼封”,一百多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者一直在不断地探讨、争论,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谜”。1856年秋,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一件绝大的政治事故:天京事变。在这次变乱中,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杀害。杀的原因,有些人认为主要是杨秀清“逼封万岁”引起的。“逼封”这一举动表明杨秀清企图篡夺太平天国最高领导权,取洪秀全的天王地位而代之。洪秀全为保护自己而“密诏”当时督师江西的韦昌辉以“勤王”的名义回京杀  相似文献   

12.
继九江、安庆保卫战之后的太平天国常州保卫战,自1863年底起,历时五个多月,护王陈坤书率太平军将士固守婴城,浴血常州,为常州近代史谱写下气壮山河的一页。常州市历史学会(筹)、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州市博物馆,于4月26日至28日,联合举办了“纪念太平天国常州保卫战、护王陈坤书就义一百二十周年学术活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省历史学会、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苏州大学历史系、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徐州师范学院历史系、省文管会、南京太平天国历  相似文献   

13.
我把太平天国的封王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天京事变”以前封七王为前期;“天京事变”后到一八六一年秋冬之际大封王爵以前为中期;这以后到天京失陷为后期。前期一共封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以及豫王胡以晃。用东、西、南、北、翼、燕、豫作王的称号,包含着洪秀全打倒“阎罗妖”、清除一切“妖徒鬼卒”、建立“地上天国”、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何以封燕王、豫王?  相似文献   

14.
幼南王考     
萧一山的朝天朝主图题跋中说:“案东王系以秀清第五子(龍衣)疑封……南王系以子冯某、豫王系以子胡万胜(龍衣)封,均为幼王。”又提出问题说:“福甥是否即幼东王,均待考证。”(太平天国诏论) 我们已经证明幼东王不是杨秀清的第五子,而是天王洪秀全的第五子——王五殿下。(1956年8月“新史学通讯”)那末,福甥究竟是谁呢?现在看  相似文献   

15.
白坚同志的《太平天国改“六经”为“六韵”考》一文(见本刊1980年第4期),为证明罗尔纲先生所提出的洪秀全《改定诗韵诏》中的“诗韵”就是《诗经》,引用了洪仁玕《钦定军次实录》两段批评“八股六韵”的话为新证,下结论说:“‘六韵’即‘六经’无疑。由此可见,改‘六经’为‘六韵’,确是太平天国当年故事。在《改定诗韵诏》中,《诗韵》即《诗经》也可以论定了。”对此,特提出不同意见如下: 一、洪仁玕所批评的“六韵”,并非“六经”,而是指科举考试的试贴诗。试贴诗源于唐代,直到明清仍与后起的八股文相辅而行,是科举必试的项目。因其通常规定为六韵,也有八韵,故多被称为“六韵”。这与制艺文章有八股或六股,而通称为“八股”是同理的。太平天国制度有不少异于清朝之处,但其科举考试形式基本照搬清朝。张德坚《贼情汇纂》(下简称《汇纂》)说太平天国“试文亦如八股,诗则试贴。”(《太平天国》(三)112页)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 ,太平天国史研究曾很受重视 ,其研究成果几乎比近代史其他领域研究成果的总和还要多。“文革”后到 80年代中期 ,太平天国史研究虽没有 50、 60年代那么热 ,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强。近几年 ,太史研究显得冷寂。就这一现状 ,我走访了年过七旬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王庆成教授。问 :王老 ,太史研究这几年似乎平静了许多 ,但也让人感到深刻宽泛了许多 ,可以这样说吗 ?王庆成 (以下简称“王”)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人数渐渐少了。过去强调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农民战争 ,这影响到人们对太平天国重…  相似文献   

17.
1865年5月18日,清廷王牌师僧格林沁蒙古马队被捻军聚歼于山东曹州,“朝廷震悼”,急令两江总督曾国藩速速北上,督师剿捻并节制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7月,曾国藩抱定“与贼相终始”之志,率部开赴攻捻前线,开始了他的剿捻生涯,并在攻捻战争中,对触及清廷心腹的“捻患”,开列出一系列处治之方。本文择其要者,进行一番审视,寻出方、“患”距离关系及方、方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8.
罗尔綱先生在有关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諸項著作中,基本論点有二: (一)1944年广西通志館至湘乡曾家据以拍攝照片与抄录之所謂“李秀成亲供”,因和龐际云所藏的所謂忠王“亲笔答詞”,及“忠王諭李昭寿手書”笔迹相符,而确定系出自忠王手笔,为“原稿无疑”。 (二)李秀成“供狀”充滿乞降語句,乃系效法三国演义中蜀汉大將姜維降鍾会的故智进行假投降。我对罗先生的論点不敢贊同,关于“李供”真伪,罗先生所列举之笔迹,經我商請有关專家科学鉴定  相似文献   

19.
洪仁玕《戒浮文巧言谕》,扬州师院中文系编的《洪仁玕选集》(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的《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等一些新版的资料书都这么录道:“推其原故,盖由文墨之士,或少年气盛,喜骋雄谈;或新进恃才,欲夸学富。甚至舞文弄墨,一语也而抑扬其词,则低昂遂判;一事也而参差其说,则曲直难分。”其中“低昂遂判”,商衍鎏《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却作“低昂远判”。我们认为:该作“远判”。查《戒浮文巧言谕》收在《钦定军次实录》卷内最后一篇,原刻本是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年)新刻的,1957年在江苏常熟发现,今藏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原刻本也作“低昂远判”。其实,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籍贯问题,向来没有一致的意见。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1.广西贵县人;2.广西藤县人;3.广西桂平县人;4.移居藤县的桂平籍人。最早提出“贵县说”的,是凌善清的《太平天国野史》卷13《陈玉成传》,此后又有郭廷以的《太平天国史事日志·附录五表》,莫一庸的《广西地理·乡贤》。以上主张贵县说的三种著作,根据何在,均未注明,但这些著作成书时间较早。这一说法与史籍记载颇有相合之处:1857年张德坚编成的《贼情汇纂》中说陈玉成是“广西老贼陈承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