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通过对1978年以来云南省初次收入分配数据的研究,文章发现云南省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明显,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总体上不利于普通劳动者,但在2009年,这种局面有所改善。导致云南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而,云南省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构建一个集灵活与安全于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保障劳动者报酬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我国在理论和宣传上是不存在失业的。“人人有饭吃,个个有事做”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几十年间一直为教科书所津津乐道。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劳动力资源的使用实行全面控制:在城市,劳动者的就业安排完全由国家一手包办,企业用工规模和用工数量完全由政府部门规定;在农村,人民公社这一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体系使劳动力不能流动。但是,失业问题其实是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3.
所谓失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并由社会集中资金,对因失业而丧失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性援助的制度.它本身具有强制、互济、福利等特点,目的是使非自愿性的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获得最基本生活保障,以为其尽快重新就业而创造条件.由于这种制度的核心是利用一般保险原理,集中社会资金,分散风险,因此具有别种保障方法所没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有了很大发展,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也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劳动者在维持最基本生活和失业、退休和医疗保险等方面,也获得了比战前较多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同这些国家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并且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此,垄断资产阶级宣称他们已经“消除了贫困”,实现了“公平分配”,建成了全民的“福利国  相似文献   

5.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在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根本转变的过程中,两种体制内部社会保障制度的所有制差别,给失业劳动者的再就业造成了严重的体制性障碍。必须通过“替代性资源补偿”政策的制订和实行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模式,才能实现城市经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渐进并轨,从而,为最终确立良性运行的劳动力市场竞争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通货膨胀得到了较好地控制,宏观经济基本实现“软着陆”的情况下,失业问题取代通货膨胀,成了当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从发展社会学的角度看,所谓失业,就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经济治理与整顿的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是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劳动力(部门)结构调整往往是伴随着投资结构变动而发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最终发展环节。若无此环节,是难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因此,劳动力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与产业结构优化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就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谈谈我国劳动力结构调整的问题。 一、现代产业结构变动中的劳动力转移模式 在现有劳动力资源条件下,劳动力结构调整主要是劳动力在产业部门间的合理配置问题。这种劳动力部门间配置的动态过程,就表现为劳动力的部门转移。劳动力的部门转移首先涉及到一个模式问题,即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方向及历史序列。我们之所以要考察劳动力转移模式,是因为这个问题与产业结构优化有直接关系,而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对劳动力转移模式却没有明确的认识,以  相似文献   

7.
试论失业的存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失业存在形式的一般划分关于失业存在形式的划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经济学家均有所涉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失业区分为三种存在形式:流动的、潜在的和停滞的。流动的失业是指暂时找不到工作的临时失业者;潜在的失业主要是指农村中的过剩人口;停滞的失业是指没有固定职业、依靠干些杂活勉强维持生活的劳动者。而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存在形式的划分和讨论则更加广泛而深入。西方各学说流派在阐释失业理论的时候,对失业存在的形式都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如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家庇古认为,在完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失业有“自愿…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地遇到各种“经济陷阱”其中“就业陷阱”就将随着人口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而呈扩大的趋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同是两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但劳动力又是一切生产要素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因为劳动者积极性发挥的程度决定着经济效率的高低,所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关键是要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劳动力。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C:V)的理论,就充分揭示了劳动力资源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而…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按投入取得报酬的分配原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社会主义企业工资改革必须把工资决定权逐步下放给企业,使企业成为工资杠杆的操纵主体;同时,把职工工资区分为“必要工资和“分享工资”两部分,以克服目前企业工资与上交利税挂钩所产生的企业利润与工资相哄抬的弊端;劳动者个人的工资由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双方协商、选择工资分配形式确定。应将目前企业工资与上交税利挂钩或与产值、产量等经济效益指标挂钩浮动的模式改变为“企业自主分配、国家间接调控”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的调整,既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道路,又要考虑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由于效率的提高而导致富余人员的增加,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调整过程中新的行业和部门会不断产生,劳动力缺口还有扩张之势。要认清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调整中的劳动力缺口,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与再就业现念,为劳动者的再就业创造条件,牵线搭桥,遵循经济规律,投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直接为劳动者提供再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产权形态客观上经历了一个由共有状态向私有状态转化的社会历程 ,其产权性质对转轨经济中劳动力失业风险分担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失业风险的成因与类型 ,国家与劳动者应分别承担总失业风险中的“系统风险”与“个别风险”部分。中国转轨经济失业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就是建立“国家与个人共担、个人为主体”的失业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2.
孙放 《理论界》2004,(3):99-99
一、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目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将会对社会治安、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聚集众多资金,分散危险损失”,通过互助共济,使需者得到帮助,体现了国家福利政策和福利分配的色彩。失业保险是由国家以强制性的法律规范予以确立和推行的制度,他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全体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能使失业的群体得到最低的生活保障,使国家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提出了发展经济的宏伟…  相似文献   

1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要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加速开发,使滞留于种植业内部的剩余劳动力能及时地、有效地转移出来;②要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整个农村经济能得到协调的发展。其核心是“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为了满足转移合理性的第一个要求,我  相似文献   

14.
论劳动力要素的利润分享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西方分配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承认 ,劳动者在其收入结构中 ,除了获得劳动力价值 ,还可以获得利润的一部分 ;从分析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出发 ,我们可以看到劳动者参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分享利润的合理性 ;承认和实现劳动力要素的利润分享权 ,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完善和发展我国分配理论、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帮助国企走出困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产业结构有关。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首先要从农村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开始。农村产业结构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目前,贫困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形式是“粮~副”和“种~副”结构这两种。贫困山区劳动力过剩是属于农业内部结构性过剩,因此,农业劳动力转移主要也是结构性转移。在近期,只要通过调整合理的产业结构,就能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潜力和作用,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商品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视野和政府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虹 《天府新论》2005,(6):69-70
国家就业政策应该对劳动力市场上的所有合法求职者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解决失业问题,并非消除失业现象,而是通过发展经济开发就业岗位,通过职业培训提高求职者的素质和技能,把失业人员的数量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同时,通过实施失业保险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劳动者给予帮助,把失业造成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就业保障的难点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当前呈现的新特点是 :供需矛盾突出 ,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素质要求 ;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因失业而导致的贫困、疾病、离婚、犯罪等不良影响波及社会其他方面。对此 ,政府应有所作为 ,必须确定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既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原则 ,又要强化对就业的政策调控。确定“就业优先”战略 ,制定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人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都要充分考虑“就业优先” ;建立统一公平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并在“市场失灵”之时实施必要的政府干预 ;完善劳动法律体系 ,调整劳动标准以促进就业 ,制定竞争规则 ,进行就业市场的监督检查 ;强化政府对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指导作用 ,提高劳动者素质以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 ;近年 ,要着力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并特别关注其中的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可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如减免税费、开发公益岗位、使用财政资金直接扶持等促进其就业 ;同时 ,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和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口数量与物质资料生产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是实现人口与物质资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人口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把人口控制在最大容量之内,又要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还要发展可持续农业。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要协调好产业结构与人口———劳动力资源分配结构,尤其是对进入城镇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工商业,必须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失业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不同的国家失业原因不同,治理失业的对策也不一样。中国在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失业现象严重。这一现象使中国的贫困人口增加,保障这些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地实现再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原有失业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失业保险———失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保险新模式,势在必行。一、现行的模式  (一)失业保险制度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 986年国务院发布了《…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流动要求形成劳动力市场.开放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意味着让劳动力从行政分配领域走向流通领域,用市场机制来分配社会劳动力资源,让企业和劳动者自主地选择人员和职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什么还存在劳动力市场,理论界已经提出了许多理由,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一问题作点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