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宪法诉愿程序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直接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宪法诉愿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公民宪法权利与宪法秩序的价值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宪法诉愿制度设计了统一而规范的程序。宪法诉愿程序有助于发挥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有助于发挥违宪审查制度的功能,有助于建立以宪法救济为中心的权利救济体系,有助于保持宪法诉愿制度的“补充性”功能。是缓和还是强化宪法诉愿程序应考虑各国司法体制的实际情况,从宪法诉愿所发挥的社会功能进行思考,力求在保障人权与维护宪法秩序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我国修宪实际程序所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对修宪的详细法律规定,执政党实际领导和参与修宪过于直接,人大修宪的实际程序未能充分体现出其特殊地位等.因此,在宪法中应当设专章或专条予以详细规定,改进执政党对修宪的实际领导和参与方式,实行民主化、法治化、间接化的领导和参与方式,以及完善人大修宪的实际程序等.  相似文献   

3.
宪法的演进及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演进包括重立、修改、补充、解释等方式的交叉应用。但中国近百年的宪法史却形成了以重立为主要方式的演进传统。这种传统对和平时期的法治有很大的危害,难以使宪法拥有权威。因而,对宪法演进的重立手段应当慎用;对修改和补充应当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运用(或者少用);对解释手段则应当充分重视,将其当做保持宪法稳定性、权威性的措施和协调社会变迁关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战后日本的思想界和政界,一直存在着修改日本宪法第9条的呼声和行动。随着日本国内外局势的变化,这一过程近年有加速进行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宪法所规定的和平体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回顾了日本国民维护和平宪法的历史,重新挖掘了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程序化的宪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宪法程序是宪法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是使宪法有实效的最关键的问题。它包括正当程序原则、国家权力运行程序和合宪性监督程序、立宪程序等内容。其中合宪性监督程序 (又称违宪审查程序或宪法解释程序 )几乎与宪法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它可以避免非程序的政治纷争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普通法发源于英国,但法学体系中的宪法解释学却是在美国起源并在普通法体系中发展到最高水平的。美国的宪法司法审查实践引发了三个紧密联系的问题,即法官宣告由民主选举产生的立法机构(包括国会和州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无效是否合法,法官如何解释宪法,法官如何发挥能动性从而在审查立法行为时能做到多大程度的自我控制。通过分析可知,司法审查的合法性正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且目前也存在着许多解释宪法的理论、方法和方式,而对于司法能动性适合于何种情况却仍然是美国宪法辩论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红  陈彦彦 《社科纵横》2009,24(4):74-75
从世界各国宪法诉讼的实践来看,宪法诉讼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世界性的潮流,但中国宪法目前还没有明确确立宪法诉讼制度,本文分析宪法诉讼制度的基本功能,认为中国要实现依法治国,须以改革与发展的观点来思考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法诉讼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洪 《日本学刊》2003,(1):24-34
21世纪的日本将走向何方 ?日本宪政体制乃至整个政治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针对这一国家发展道路上带有根本性质问题的讨论 ,正在国会这个“行使国权的最高机关”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场涉及政治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刻辩论 ,宛如一块鉴别不同党派政治家立场观点的试金石 ,让人们清楚地观察到 ,尽管同为当代日本社会中的政治家 ,其思想境界和政治行为却判若云泥。在刚刚出台的《众议院宪法调查会中间报告书》中修改宪法的观点占了上风 ,尽管报告书在形式上采取了客观罗列各种意见的方式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修宪正在从政见争议走向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在推动宪法实施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行政诉讼是中国宪法实施的重要推动力。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中国宪法有关公民申诉控告权的规定得到贯彻落实,也使其他实体性的公民基本权利开始受到普遍重视,并彰显了权力制约的宪法精神,而且还探索出了"依宪解释"的宪法实施新路径。当然,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及其实践在推动宪法实施方面仍有不足之处,面临挑战。由此,应该进一步积极发挥行政诉讼的立法适用宪法、监督适用宪法、解释适用宪法的三大功能,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宪法的立法实施、监督实施和解释实施。  相似文献   

10.
宪法学为什么要以宪法文本为中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翔 《浙江学刊》2006,(3):14-22
宪法学是在法体系内的、规范导向的、直接或间接为宪法解释服务的研究,是法律系统的“自我观察”。而政治学以及其他学科对宪法的研究是法律系统之外的“异观察”,其问题视角和基本任务与核心意义上的宪法学(宪法解释学)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宪法学应该以宪法文本为中心,坚持以“规范性”为基本特征的法学品格,非此无以建立宪法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利用国家的公权力解决私人利益间的冲突,实现对私权利的合法救济,其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就在于它的公正性.为了保障裁判公正,各国民事诉讼制度中都建立了上诉审程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案件类型与数量的剧增,我国的四级两审终审制度所存在的各种矛盾已凸现出来.法律制度借鉴与民事诉讼制度的本土化,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民事上诉审指导思想,将公正与效率价值作为民事诉讼的内在基础价值,按照现代审级制度和司法独立的要求重新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建构以两审终审制度为主,兼采三审终审制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民事审级制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行政程序立法已纳入了我国的立法规划。即行政程序法典化、理论基础的建立及加强司法审查。指出行政程序法典化是长期的任务 ,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可采取两步走的办法 ,成熟一个制定一个 ,逐步推进。可在宪法中设置程序性条款 ,宪法中的这一条款规定可以作为行政程序立法的根据 ,相应制定完善的可操作性的规则。另外 ,要加强对行政立法和自由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 ,使行政程序法的执行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3.
罗亚海 《创新》2016,(4):85-91
财产权的正当性包含两个维度:财产权作为权利的正当性和财产权受法律限制的正当性。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沉淀和凝炼,依宪治国对我国宪法原则及其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民财产权的正当性抽象上也是如此,现代社会财产权正当性探讨的维度应该是财产权法律限制的正当性。因此宪法在依宪治国的背景下要实现对财产权的有效保护,就必然对宪法财产权制度的正当性体系进行重构,并以体现宪法的最低道德性和宪法的伦理性为体系前提。依宪治国原则下的财产权正当性的凝炼既要坚守宪法的基本精神,也要关注财产权在依宪背景下的合法性与正当性的互动和融合,体现财产权的规律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4.
李丽英  沈赏 《学术交流》2004,(12):36-38
建立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体系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关于对信用的理解学者们各抒己见,但在探讨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中必须给信用一个合理的定位,才能进一步探讨我国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构架,从而提出一些设想。倡导和培育现代信用观念和信用文化,建立个人信用征集制度,完善信用公开披露制度,加强信用监督制度,加大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法律制度,制定一些与个人信用有关的法律,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政府应为建立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涌 《学术交流》2007,(10):38-41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促进信息化建设将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鉴于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缺乏整体统一的可操作规划,缺乏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和共享机制,以及管理上存在障碍造成跨部门政务协同困难,推进电子政务深入实施应采取的举措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电子政务的深刻认识;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完善政府专用通讯网络,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库;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民地位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福利等多方面与城市居民有很大差别。其成因既有传统的户籍制度、城市偏好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等体制性因素,也有对农民地位问题认识上的偏差。提高农民地位当务之急是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归还农民权益和自由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根本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完全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主要义务或预期违约致使履行不能 ,其结果严重影响到另一方根据合同有权期待的经济利益的情形。根本违约责任或补救方法主要可采取赔偿损失、解除合同、宣告合同无效等三种。根本违约的免责理由主要是不可抗力。在根本违约问题上 ,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不够具体、明确 ,要对之区别规定并进行立法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非监禁化措施和行刑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假释具有调动罪犯积极改造的内在力量的激发功能,并为罪犯由完全剥夺自由的监禁生活逐渐适应完全恢复自由的正常社会生活架设过渡的桥梁。本文对西方假释制度的发展和我国假释制度实践加以梳理后,指出我国的假释制度在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监督管理方面仍需要加以完善,以适应行刑社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外部经济失衡调节的政策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传兴 《求是学刊》2007,34(2):63-68
200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急剧增长,外部经济出现了失衡,已引起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如何调节外部经济失衡、实现内部与外部经济均衡正成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热点课题。文章通过对我国外部经济失衡及其效应分析,重点研究了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政策配合调节机制和完善内外经济均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喜 《学术交流》2003,3(3):83-86
我国目前主要通过银行中介 ,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在现有体制和经济关系中正不断积聚金融风险 ,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 ,影响资本形成的速度。因此应大力加强有关的制度和基础建设 ,发展直接融资市场 ,及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以疏通全社会范围内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