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初税亩”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税亩”是鲁宣公十五年鲁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改革措施,其意义关系到春秋时代社会变动的性质问题,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但因记载简略,其具体内容不详,给后人的理解带来了许多不便。一般的论者都从字面上理解“初税亩”为“履亩而税”,至于其具体方法、施行范围,税亩之后鲁国田制有什么变化,则因对当时土地制度的理解不同  相似文献   

2.
明代前期河南部分州县在赋税征收中已进行折亩。嘉靖、万历后,一些州县在辖区内实行了丈地折亩均粮的办法。受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明代河南州县折亩在时空、力度和方式上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折亩制与三等九则制在赋税征收上只存在纳税方式的差异,对税负负担未有实质影响。一些州县的具体折亩措施体现了明代国家对均平理念的追寻与实践,而南北方在折亩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3.
论“初税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与当时该国的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它不出自三桓,而是出自东门氏。“初税亩”只是谋划之中的事,并未能付诸实践。鲁国土地赋役制度的真正变革,是春秋晚期的“用田赋”。  相似文献   

4.
周国林同志在《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发表的《曹魏“亩收租四升”辨误》一文,对曹魏租调令的田租额提出了疑问,认为“亩收租四升乃为亩收租四斗之误”。我们认为周国林同志的意见很难成立。首先,我们来谈曹魏田租剥削的轻重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由于缺乏两汉时期亩收田租的具体数字,所以曹魏的亩收租粟四升,较两汉时期的田租剥削量是轻是重,还是相等,无法断定。学术界在这方面发表过一些意见,也多属于推测之辞。但曹魏收田租亩4升,如一家按耕种70亩土地来计  相似文献   

5.
我区入列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后,进一步调动了群众搞开发的积极性。最近,我们到芷江、麻阳、黔阳等县对山地发情况开,进行了实地考察。所到之处,开梯土,栽林果,垦荒地,造良田,兴水利,办电站,修公路,建农科教中心等等,形成了开发热潮。特别是群众植树栽果的积极性高。这三个县已涌现出10个万亩果园(含新开面积)乡镇,基本做到人平1亩果树。人均开发1亩果园,意味着5年以后,每人每年可从果园获得收入1000元左右。万亩果园开发乡(镇)的崛起,表明我区山地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展示了“八亩山地奔小康”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山西清代摊丁入亩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晋阳学刊》2004,(3):14-16
摊 丁入 亩作 为 清代 一项 重 要 的 赋税 改 革 政 策,在 山西 省 从 开 始实 施 到 最 终实 现 ,耗时 近 140 余 年 时 间 ,历 经 六个 皇帝 为 全国 所 仅见 摊 丁 入亩 政策 在 山西 省之 所 以实 施难 费 时 长 在 于 该 省贸 易 民 多 民 贫 地 瘠、多 征本色 等 多种 原因 。 针对 山西 省 的特 殊情 况 ,清政 府 先后 采取 了 大量 豁免 虚 额 人丁 和 荒 地 、先 减 则 计算 再 摊 入 地亩 、分期分 批 逐步 摊入 等 种种 变通 措 施,最 终 在山 西实 现 了摊 丁入 亩 ,完 成了 这项 具 有重 大意 义 的赋 税改 革 。  相似文献   

7.
“摊丁入亩”政策是清朝初年重要的财税制度,它取消了人头税,减轻了人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保证了国家税收,但人民身上的负担依然有增加的趋势。根据各省在摊丁入亩后丁银征收的数额来看,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丁银增加的现象,而且贫民依然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人丁流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读了《中国经济问题》1983年第1期发表的夏窗、胡月二同志的《对我国耕地问题的经济分析》一文后,感到文中对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计算有些矛盾之处。例如,该文在第三部分“我国耕地减少的危险性”一节中,提出“我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净减少零点零九亿亩即九百万亩”,但写在文章中的数字合计起来却在一千八百万亩以上。第四部分“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一节中,分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三个方面的原因时说,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合亩制衰落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寻:工艺技术的冲击;对外贸易的影响;生产资料的典当、买卖与出租的影响;贫富分化的影响;婚姻制度的影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彼此息息相关,互相作用,促成合亩制度的瓦解。  相似文献   

10.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刺时"、"归隐"、"采桑"和"情歌"等四种观点.经考察<十亩之间>的字词含义及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此诗是以一个男子的口吻,抒写了他与妻子共同归隐于桑园的愿望,表达了一种人生选择一归隐,远离十亩之外那喧嚣的世界,回归十亩之内这宁静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人统一观 ,尊重生命 ,兼爱万物是这一伦理思想的主题。寡欲节用是中国古代珍惜自然资源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已形成了渗透环境伦理意识的政法理念。不同于西方传统伦理学所奉行的人类中心主义 ,中国先哲主张保持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是保证和维护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存繁衍和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对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 ,有分析地借鉴我国古代的环境伦理思想 ,对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伦理学 ,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变革主要包括 :读者范围的重新确立、新的知识传播载体出现、流通服务手段的变革、流通服务系统的重新定位和馆员角色的转变 ,正是这种变革才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探索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内涵,以及网络环境下实施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以及晚明小品与英国随笔"合成"中国现代散文"源流"的主张,对于维护文学的自主性、自觉性以及在对待传统与现代、中与西的态度上,值得重视。但周作人这一主张自身存在着粗疏片面之处,许多后续研究也多表现为"重同略异",在"同"的梳理归纳上较为详细,而在"异"的辨析总结上则不够深入具体。这容易导致对五四散文意义估价不足。无论从时代文化背景,创作主体的创作态度、审美取向、知识构成,还是从文学功能,散文体式各方面看,二者之间都只是相似相近,而有着本质的不同,是形同而实异的。  相似文献   

15.
创意型传媒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的人才。山西高校应积极探索以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为体系构建的创意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改变传媒专业设置较为落后、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差异化不够、学生实习实效性不强和市场需求拉动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许多学者认为在中国教育史上唐朝的教育非常繁荣,但实际上唐朝教育的"繁荣"只是统治者规划出来的繁荣,是纸面上的设想,而非生活中的实情。唐朝的教育规划不切实际,且没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种专科教育发展规模由于硬性的法律规定而受到限制;等级教育、教育特权阻碍着唐朝教育下移和发展;在唐朝教育的规模中,对地方教育重视不够。这些问题,造成唐朝教育"繁荣"的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面对新的形势 ,已不能够完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需要。本文对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透视和分析 ,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的全球影响力之下,英语培训市场繁荣发展,意识形态的宣传也随着英语培训产业的广告话语渗入人们的思想。对中国私人英语学校的广告和网站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大量意识形态的表达。这些意识形态宣传的主要策略有:将英语学习资本化、西方化,将西方教育神圣化,把英语学习等同于现代、时尚和科学,将学习者置于消费主义的幻像和快感中。这些话语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宣扬了自由竞争、消费主义、西方优越的价值观,维持、巩固西方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对中国人的本族母语态度、文化认同及道德规范具有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询 《北方论丛》2004,(1):105-113
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经济组织是农户.然而,在农民家庭与农户的一致性程度方面,中国与欧洲是不同的,由于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布较为分散,两者的一致性较高;而欧洲的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集中,农户中包括了较多非家庭成员,两者一致性相对较低.在由于制度、耕作技术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对农户间合作的需要与合作社会形式方面,以及以村落为分析范围的社会中间组织方面,中国与欧洲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特别是本土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心理学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但对将西方心理学的治疗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探讨尚显不足。本文从认知治疗的取向及策略、过程及特点方面对其进行实质性分析,然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入手,着重阐释和解读中国儒道文化的心疗思路:儒家的信念——养气思路和道家的明道——守柔思路,最后提出了儒道文化的心疗思路和认知治疗的趋同性,论述了将儒道文化的心疗思路与次知治疗相结合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基于道家文化的道家认知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