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长江和汉水是联系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的自然纽带.武汉三镇既以长江和汉水互相联系,又因长江和汉水彼此隔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分有合;直到1949年5月解放以后,才真正在经济上交通上、城市建设上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来看,汉阳和武昌均在东汉末年显示了它们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两者大致同时出现,但以后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则武昌比汉阳更为重要,特别在明代以后是这样.汉口兴起在明代中叶以后,明初,朱元璋洪武年间,汉口还是一片芦苇丛生的沼泽地带,十五世纪中叶以后,才成为一个千户左右的居民点;但发展很快,不久就和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江西的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期汉口的商品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它位于汉水与长江的汇合处,是全国水陆交通干线的交叉点,而汉口是武汉三镇的商业中心所在。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潮流中,武汉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以“两通”为起点,振兴武汉经济的改革方案。即从搞好交通、搞活流通两方面入手,带动武汉经济的全面发展。目前它在活跃经济,繁荣市场方面已经初见成效。这在武汉,尤其汉口,是有其深厚历史根基的。可以这样说,清代前期汉口镇之兴起,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也正是“两通”发展的结果。因此,回顾这段历史,或许对当前武汉市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借鉴。限于篇幅,本文仅先就清前期汉口商品市场的形成、规模及主要功能等方面试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它位于汉水与长江的汇合处,是全国水陆交通干线的交叉点,而汉口是武汉三镇的商业中心所在。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潮流中,武汉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以“两通”为起点,振兴武汉经济的改革方案。即从搞好交通、搞活流通两方面入手,带动武汉经济的全面发展。目前它在活跃经济,繁荣市场方面已经初见成效。这在武汉,尤其汉口,是有其深厚历史根基的。可以这样说,清代前期汉口镇之兴起,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也正是“两通”发展的结果。因此,回顾这段历史,或许对当前武汉市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借鉴。限于篇幅,本文仅先就清前期汉口商品市场的形成、规模及主要功能等方面试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一、阳夏战争结束后黎元洪实际地位的变化 辛亥武昌首义以后,清军与革命党人领导的民军在汉口、汉阳展开激烈战斗,这便是著名的“阳夏战争”。1911年11月底,民军放弃汉阳,退守武昌,阳夏之役告一段落。此后,武昌政局出现一个重大变化:湖北军政府内革命党人与黎元洪之间的控制被控制关系,渐渐发生颠倒。这种格局的形成,与湖北军政府内部各种矛盾的演化有关,同时又是袁世凯老辣的反革命策略带来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5.
刘建平  汪慧琴 《社区》2005,(19):52-55
汉正街的由来汉正街,地处湖北武汉市的古汉口旁。15世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长江汉江交汇处,尤其是沿汉江(又称汉水襄河)一带地域逐渐成为汉口商业的中心地带;清初,汉水沿江码头形成以北岸为主的“八码头临一带河”的态势,“四海九州之物不踵而走,特形异物,来自远方者,旁隘露积”;清康熙年间(1662~1722)此地因设立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当时沿街店铺林立,八方商贾云集,街情民风淳厚。汉正街市场西段以粮、油、棉、什业居多,东段以药材、参燕、金银、票号、典当为主;中段最为繁荣,密布百货、布匹、山珍、海味、纸张…  相似文献   

6.
一 武汉牙行业的兴起及其特点武汉牙行业何时兴起,一直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从一些史籍的记载看来,我认为早在明末清初武汉牙行业就已经兴起了.据《湖北通志·经政志》载:康熙十六年,湖北牙帖银为五千九百三十六两八钱,江夏(武昌)县牙帖银为一百六两九钱五分,汉阳“牙税”随时增减,夏口厅(汉口)“原归汉阳,无额.”①《江夏县志》亦载有江夏县的牙税情况:“牙帖税银一百四十两九钱,原额银八十二两九钱五分,乾隆八年开除银六两五钱,二十五年量增银六十四两四钱五分.”②对这些税银的数目细加辨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牙帖是牙商和牙行的营业执照,一帖准开一行.明代开始,封建政府规定:牙商必须领取牙帖后方能开行营业③.领帖时所交的帖费,谓之牙帖税.我国牙帖税银,在乾隆时最高三两,而“湖北牙税,向章税率颇轻.”④“牙帖税额向例:繁盛上行每年征银二两;偏僻上行,繁盛中行各一两;偏辟中行、繁盛下行各五钱;偏辟下行三钱.”⑤即使我们都以繁盛上行来计算,乾隆八年以前,江夏县的牙行数起码有41户,到乾隆二十五年最少也有70户.何况那时湖北的牙行并未受到户部的统辖⑥.尽管在雍正十一年清政府已“禁止州县自由发给牙帖,令各省总督巡抚酌定牙帖额数,报告于户部……其后又规定牙帖由户部颁给”⑦,然而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一八五一年——一八六四年)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规模最大的旧式农民起义,是民主革命初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高潮.湖北是太平天国前期重要根据地和后期重要活动地区,太平军曾三克武昌,四克汉口、汉阳.在武汉三镇辽阔的土地上,当年太平军的革命活动旧址斑斑可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翔实史料论证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不是发生在长江上,而是发生在汉水上.文章通过对在汉川境内的众多有关赤壁之战遗址、遗迹和遗物的考证以及引证大量的历史文献并结合对赤壁之战当时的战况的分析,指出蒲圻、武昌、嘉鱼、黄州、汉阳、钟祥赤壁不是赤壁古战场;论证真正赤壁之战古战场应在汉水下游的汉川赤壁街和垌冢镇(古代乌林镇)一带.  相似文献   

9.
凝望碉楼     
开平,有两处景观是非常独特的。一处是三埠。一条酷似长江、黄河那样一泻东流的潭江,南北两岸分列着新昌、荻海和长沙三个繁荣小埠,势如武汉的汉阳、汉口和武昌那样鼎足三立。展望广东全省100多个县城,再也找不到三埠这样气派壮阔、令人心旷神怡的县城了。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板块经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武汉经济的地域分布特征,武汉板块经济发展模式分两级,第一级分三大板块(大汉口、大武昌、大汉阳),第二级在大板块内细分若干基础板块。武汉城市发展的过程和方向应为:通过基础板块质量和数量的增长,促进经济实力增强和城市空间扩张,三大板块鼎足而立,形成城市群。  相似文献   

11.
清代徽商出自学术之邦,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徽商的主体和代表是盐商,他们与江浙的盐商同样溯江而上,往来于维扬与川陕之间。他们热爱汉口的大市场和城市山水,写下了很多描写汉口城市的诗文。本文依据清代盐商范锴《汉口丛谈》的记载,着重反映了这些盐商的儒雅风范,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这些盐商描绘的有关汉口镇的市场、街道、山水、名胜、人文景观的美丽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2.
王涛 《社区》2006,(22)
户部巷是一条与武汉小吃颇有渊源的小巷。与其他地方小吃街不同的是,这条颇具地方世俗特色的小巷却有一个官方色彩浓厚的名字——户部。有关户部巷的得名,史料中并无确切记载,民间流传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明清两朝,武昌城内衙门云集,而布政司主管钱粮户籍,民间称为“户部”。明、清年间,户部巷东为藩库,是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户部巷西为武昌府的粮库所在地。户部巷正好位于两个库房中间,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此巷曾经出过一位官至户部尚书的人,户部巷因此而得名。但无论传说的虚实,这条小巷历史悠久是确定无疑的。南宋时,…  相似文献   

13.
武汉的市井     
南在南方 《社区》2012,(35):28-29
一个朋友说,武昌是个火车站;另一个朋友说,汉口也是个火车站。挺有意思的两句话。对于旅人,许多时候武汉是用来路过的,是北上或者南下绕不开的一座城。长江带着许多河流奔涌至此,像是迎接:汉水带着许多河流奔涌至此,像是投奔。然后,相携滚滚东去。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党的诞生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回顾一下建党初期党在武汉大学(前身)的革命实践活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活动家为民族往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对于激励我们信心百倍地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枉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是很有意义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一九一三年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她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一九一九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期间,武昌高师学生在当时英语部学习和工作的陈潭秋等人带领下,组织了宣传队,到武昌汉阳门、司门口、大东门等处讲演,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发动人民群众起来进行反帝、反  相似文献   

15.
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北成立了革命军政府,清政府以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进攻湖北革命军。双方交战月余,革命军连连败绩,汉口、汉阳失陷,武昌被炮击。但武昌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省份日益增多。帝国主义担心其在华利益受到损害,乃由英国驻汉口领事当面调停战事。11月30日至12月3日,独立各省代表在汉口英租界集会,议决:若袁世凯反正,当公举为临时大总统;派伍廷芳与袁的代表唐绍仪举行具体谈判。12月3日,停战开始。12月18日,南北双方代表在上海开始会谈。会谈主要讨论“国体”问题,最后达成协议,决定召开国民会议确定“国体”问题。此时恰逢孙中山由海外归来,独立的省份遂选之为临时大总统。袁以南方有违初衷,宣布不承认已达成的协议,南北公开谈判宣布破裂,但特殊方式的接触仍在进行。孙中山就职当天就致电袁,表示若袁能推翻清廷,则“虚位以待”。袁得到许诺,加紧逼宫,并指示唐绍仪与伍廷芳就优待清室的条件进行磋  相似文献   

16.
《勇往直前》(汉水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以1955——1956年间高等学校地理系学生的学习生活为题材的中篇小说。1961年出版后,曾被一些人吹捧为我国第一部描写大学生生活的杰作。我们是地理系学生,当时又是一年级,所以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看过。它对我班同学的影响极深,也极坏。有人以为小说描述的是我们大学生活的规范,有人很向往小说中人物的生活方式,有些班甚至兴起给别人起外号和“爱称”之风。  相似文献   

17.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载江琦同志《汉口方言声调问题新探》,得出汉口方言有入声的结论,认为语言学界对汉口方言“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误解”,因而有必要重新开展调查研究。我是个“老汉口”,多年从事方言教学和研究的工作,对汉口(武汉)方言进行过调查研究,持的是没有入声的看法。我愿意站在客观的立场,发表几点有关的带根本性的意见,供江琦同志和一切熟悉、关心汉口(武汉)方言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汉冶萍公司这一名称正式出现的时间是1908年.而学界对其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在研究1890~1908年之间的历史时往往模糊和交叉使用汉冶萍公司和汉阳铁厂的概念,使初涉汉冶萍公司历史的人产生困惑.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学界的主流观点将汉阳铁厂的历史纳入到了汉冶萍公司历史的框架内,这就不可避免造成这样的情况:既坚持汉冶萍公司起于1890年左右汉阳铁厂创办之时,又承认1908年三处合并正式定名为汉冶萍公司;在研究1890~1908年间的历史时,同时使用汉冶萍公司和汉阳铁厂的概念.严格说来这是不科学的.目前,模糊和交叉使用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9.
赤壁:地名,有四,皆在湖北省,即黄州赤壁、汉阳赤壁、武昌赤壁、蒲圻赤壁(解放前曾一度属嘉鱼县管辖,因此很多书上称嘉鱼赤壁).“三国周郎赤壁”何在?这个“赤壁之战”古战场的问题,本来是一个巳被很多人考证过的问题.如《资治通鉴》的注释,《清一统志》转引的胡(土圭)的《赤壁考》,范文澜同志的《中国通史简编》的注释等等,都认为古战场在今蒲圻赤壁.但吴应寿同志的文章,却认为“古赤壁应是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见《光明日报》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五日)  相似文献   

20.
1945年 8月16日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25日 国民党第六战区接管敌方物质委员会成立,孙蔚如兼主委,王东原任副主委,林逸民代理主委主持工作。 下旬 新四军第五师代表杨经曲进入武汉。 9月13日 孙蔚如令国民党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任武汉区日军总授降官。是日,王乘舰抵武昌,国民党六十六军、九十二军分驻汉口、武昌。 14日 国民党军委会任命第六战区副司令郭忏兼任武汉警备总司令。 17日 孙蔚如、王东元和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委邵华等二十余人,乘轮船抵汉。同日接收日伪省政府公物完毕。 18日 下午三时,在中山公园举行授降典礼。孙蔚如和罔布直三郎(日本华中派遣军总司令)在授降堂签字。日军第六方面军十五万多人向国民党投降。 25日 国民党军解除武汉地区日军三万三千余人的全部武装,接收日军在汉仓库百余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