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伤兵问题突出.<新新新闻>、<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等主流新闻媒介大力宣传"伤兵之友"运动的重要意义,引导民众正确认识伤兵问题;鼓动民众踊跃参加"伤兵之友"运动,组织推动游艺募捐运动,代收读者捐款;开展荣军基本情况调查,为其介绍就业岗位、提供劳务供需信息.新闻媒体的这些活动对于协调伤兵与民众的关系.切实推动伤兵问题的解决,进而促进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师教育"师范性"日益削弱以及忽视教育实践等问题,弱化了未来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要使优秀人才经过师范教育成长为优秀教师,必须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不断整合教育类教师资源以及课程资源,从而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系统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教育思维是教师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进行反映的机制,在这一反映过程中既要运用又会形成教育观念,继而作出判断、计划和决策.教师的教育思维在教育活动中体现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育思维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关键和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师范教育要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思维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心理健康及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文论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上对教师心理健康及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论述,提出了从教师自我的心理调适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二方面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高师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对师范教育都十分重视。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大力办好师范教育,培养和培训高水平的教师,实际上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先导性的战略措施。""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在,必须重视和办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研究和探索高师学生的"师范"心理,及时调整、解决高师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们差及存在问题,对于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高…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重庆开展的抗战文化运动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志和爱国热情,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堡垒".重庆抗战音乐活动作为抗战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大鼓舞了民众的斗志、抚慰了人们的心灵,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重庆抗战音乐活动的梳理,涉及当时重庆的音乐机构及组织、群众歌咏活动、音乐会形式的演出、歌剧形式的演出、创作及评论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学教育政策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战时期,我国大学教育陷入危机.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战时需作平时看"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主要有:内迁并调整院校科系,实施战时救济,改革教育制度,服务抗战、配合抗战等.这些政策对战时大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我国当今大学教育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受北京浓郁民间文化、近代尚武任侠潮流,以及个人成长环境、个性气质的影响,老舍承继了传统侠义思想,不仅以"黄天霸"这一经典形象集中书写民间侠义,塑造战时江湖奇侠,而且将其发展为战时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赋予了武侠文化更为崇高的精神价值。抗战时期对以"黄天霸"为代表的侠义精神、民间价值观进行重新定位、思考,是老舍将传统思想进行现代性转换以期服务抗战的一种尝试和努力。这种关注战争的特殊"启蒙"眼光是老舍在"国族至上"理念下对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理性审视,也是战时老舍写作的特殊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书法在近代师范教育发展的舞台上,它被赋予传承传统文化,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及个人修养等多重历史使命.近代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书法教育”走向“近代书法习字教育”.与此同时,一批有识之士也积极参与到这项教育中来,极大地推动了师范学校教师职业技能教育向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教师专业化为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以教师职业专业化为核心,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促进教师培养模式的专业化、加强教师专业精神培养、加强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是发达国家改革与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具体措施。以教师专业化为理念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西南联大的校史档案资料、师生的作品日记、回忆性叙述以及传记资料等是梳理与建构西南联大课堂上教师们讲授鲁迅的重要依凭。在课堂上讲授鲁迅及其作品,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乃至当代的鲁迅教育与文学教育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抗战时期一所重要的高校,西南联大课堂上的“鲁迅”讲授,无疑是研究战时鲁迅形象甚至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视点。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的美术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特殊篇章,而以进步的木刻运动为主流的“陪都美术”又是抗战时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八年,重庆木刻运动蓬勃兴盛,呈现出五彩纷呈的景象。由于战时陪都特有的社会环境,使其木刻运动与解放区木刻运动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它代表着战时国统区木刻运动发展的规律和特色。本文将通过对战时重庆木刻运动兴盛的原因,分期及各阶段特点,理论建设和木刻运动特点的分析,从宏观上观照中国新兴木刻运动这特殊的一页,进而肯定其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准入的新政策要求师范毕业生须参加并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地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方可从教。师范教育类专业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新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确立新形势下的教育质量观——职前教师教育质量评价要以毕业生获得教师资格为合格,以毕业生通过教师招聘考试为良好,以毕业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全面、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为优秀。这一质量观的确立,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统计与公布师范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率,也需要高师院校以师范生培养质量为标准确定师范教育类专业的招生计划,更需要师范教育类专业开展师范毕业生"双考"背景下的教育质量观教育,明确培养职责,通过"适应"与"超越"相结合的职前教师教育改革,达到培养优秀教师的目的。?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民众接受中共的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野来考察这场运动,不难看出,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本身适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总结其经验对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事业和自我的普遍而持久的爱,教育爱对师范生能力和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目前的师范教育中,教育爱常常处于缺失的状态。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转变教育价值取向、增加教师职业情感课程、突出大学教师榜样示范和改革教育实践等措施来完善师范生教育爱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教师专业化的定义及发展,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阐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我校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教师学历层次的要求,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高校课程的改革,加强名师的楷模作用。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得力,大大推进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张敷荣先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师范教育专家。1928年到1998年的七十年间,他的师范教育思想先后经历了美国民主教育思想的熏染,抗战时期的教育救国实践,新中国成立后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后中西合璧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四个阶段。先生在强烈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推进下,形成师范与学术综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国与西方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整合的师范教育思想底色。这种底色上凸显的师范教育思想内涵师范与学术融合的属性观、经师与人师合一的目的观、个人与社会兼顾的课程观、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观、开放且终身持续的体制观。先生的师范教育思想体现外融中西,内通古今的特色,必将对延续师范教育传统,反思教师教育现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教育实践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实践是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师范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滞后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如何改革这一落后状况,这是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教育实践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教育实践改革的意义和基本模式,提出了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西北联大是抗战时期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两朵奇葩之一,它应全民抗战的现实需要,踊跃宣扬抗战爱国思想,积极灌输、培养师生以军事思想、社会责任意识,并组织师生积极投身于支持抗战的宣传、民众发动、军事技能培养、战时资源准备等方面的实际行动中去。同时,它在师生的学术研究与学养提高的领域迸发出了比以往更大的热情,作出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它所体现出的完整的战时教育思想及实践是当时国内高等教育战时教育思想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师教育转型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师范教育的百年历史提供了教师教育转型的深刻历史背景,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确立奠定了教师教育转型的专业基础,教师教育的体制变革确立了教师教育转型的管理基础,教师教育内容的探索开拓了教师教育转型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