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厶”字的象意特点及几个证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德茂  吴蕊 《文史哲》2002,(3):109-112
唐兰先生的“三书说”,比之东汉许慎的“六书说”更加贴近造字之初的实际情况。象意造字法是象形造字法的开创性发展。象意文字有的就是一种形象,但是,它的特点是在形象以外即字形以外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正是因为象意文字为抽象概念的造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才没有使汉字像其他古文字一样,被纯表音的字母文字所取代。古“厶”字就是一个象意文字,与它有关的几个字也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传统均认为,数以千万计的汉字,从结构上分析,有六种造字方法,这就叫六书。后人却将六书分为两类:一为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一为用字法(转注、假借)。但从构成汉字实际考之,六书之二的转注、假借仍是造字之本,不是用字之法。此说始见于汉代刘歆《七略》“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转录于班固  相似文献   

3.
朱兰芝 《东岳论丛》2007,28(3):73-79
六书是书法而不是造字法。把六书看作书法不仅合乎中国书史发展的实际,而且也符合汉文字发展的历史。从这样一个角度看问题,在“六书即造字法”说的理论框架中某些百思不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4.
燕国是周初分封的一个侯国.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公(?)与周天子同姓,姓姬氏,周武王讨灭商纣王以后,封召公于北燕.燕国建都于蓟,即今北京市.燕国起初是比较弱小的,它“北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由于燕国处于这种特殊地位,它就比较重视向东北发展.许多考古资料证明,燕国的势力一开始就向承德、凌源、宁城、喀左并沿大凌河到朝阳、北票这一辽阔领域延展.1955年辽宁凌源县马厂沟的农民在耕地时得一青铜器“匽侯盂”,其铭文日:“匽医(侯)乍(作)(?)盂.”燕,在西周春秋金文上都作“匽”,战国金文则作“郾”.“(?)”即“锛”字,同“(?)”,读ben,蒸饭的意思.“盂”就是一种蒸饭的器具.顾颉刚先生在《三监的结局》(见《文史》1988年第一期)一文中评价说:“这器虽小,这铭虽短,而它的历史意义却长.”陈梦家在《西周铜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个有音乐传统的国家。古典音乐中,有一颗曾经闪烁过光辉的明珠,它就是隋唐燕乐。广义的燕乐泛指贵族人士朝会燕享时演奏的音乐,周秦时代就有这名称。隋唐燕乐则是一种比较狭义的燕乐。它是隋唐时期兴起并发展到顶点的一个古典音  相似文献   

6.
“假借”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阐释的“六书”理论之一,后人的解读众说纷纭。“假借”究竟属于造字法,还是属于用字法,成为论争的焦点。从实例分析中得到证明,我们应该把“假借”视为汉字演变的过程,它是汉字的使用方法之一:但从“假借”过程的结果来看,它又创造了一批新的汉字(同“形”而且同“音”)。  相似文献   

7.
六书有普遍适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书原理创始于中国,它不仅可以说明汉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还可以说明人类其他文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六书有普遍适用性”,这是比较文字学的重要发现。本文分析五种有代表性的古今文字中的六书,并把它们跟汉字中的六书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燕颔解     
《三国演义》第一回张飞的肖像描写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其后不少小说袭用了这一词语。《水浒》中两次用它描写林冲,容与堂本第七回写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七十八回又说,“林冲燕颔虎须,满寨称为翼德”。四十七回写李应时亦道:“鹘眼鹰睛头似虎,燕颔猿臂狼腰。”《醉醒石》第十五回赞陆指挥“燕颔知重器,虎头开异祥。”《雪月梅》第十回写殷勇也是“熊腰虎背,燕颔豹头”。《说岳全传》五十六回写番将完木陀赤“鼻高眼大,豹头燕颔。”《说唐》第一回写秦琼“生得河目海口,燕项虎头。”以虎豹喻猛将,理有固然,但为啥以穿云掠水、轻捷善舞的燕子形容一些剽悍的勇将呢? “燕颔”,郭璞注《尔雅·释鸟》时就已把“燕颔”作为有特征的代表性事物,与龟背、鱼尾等  相似文献   

9.
柏舟 《中文信息》1997,(1):55-58
有两种研究汉字形体结构的方法。一为字源分析法,即通过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来构拟最初的造字原理。典型代表是东汉许慎的“六书”说。我们采取的是一种对汉字形体作静态的共时的研究方法。按照索绪尔的观点:文字的符号是任意的,字母的价值就在  相似文献   

10.
古文字学是考释古文字的形、音、义,研究古文字的造字本义和演变规律的学科。所谓古文字,就狭义言之,是和李斯所整理划一的小篆相对立的先秦文字;就广义言之,则小篆也是古文字的一种,因为先秦文字和小篆都属于篆书范围。由于小篆经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诠释,今天识读它并不困难。先秦文字则变化多端,是古文字研究的主要对象。古文字大体上可分为甲骨文、金文、陶器上的陶文、刻石的如“诅楚”“猎碣”等石文、鉥印上的  相似文献   

11.
许征 《兰州学刊》2013,(9):185-189
“转注”是一种很能产的造字方法,可以定义为: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增加、改变偏旁造出新字的方法.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三个阶段,“转注”在由假借到形声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字发展阶段和方向 世界各民族的文字在最初阶段多是象形、指事、会意的。因而,从造字的那天起,文字就与语音产生了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才促进了文字一步一步地朝着表示语音的方向发展。即:文字产生于象形阶段(包括指事和会意),经过形音阶段(以形为主)、音形阶段(以音为主)。最终走向表音阶段。可以说,世界各民族文字的发展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六书”造字规律实为传统理论思维模式滥觞和原型 :在传统美学中 ,“美”的造字及会意思维 ,本身便包含着以味为美的原始审美观基本特征 ,并沿此合乎逻辑地发展出以和为美的思想 ;“美与善同意”乃造字上同源、思维方式同构之故 ;“诗言志”按形声思维理解 ,不过是“诗”的误读或讹传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得益于形象思维 ;“道”及“意境说”则主要依据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拜读了俞敏先生的《六书献疑》一文(见《中国语文》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俞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对“六书”本身和在大学中文系开“六书”专题课作了激烈的批判,并提出了与“六书”相并列的“加笔”、“减笔”、“变笔”、“反文”、“倒文”等造字原则。俞先生的文章对启发人们认真地、科学地去总结汉字的造字规律是有作用的。但是,有些观点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汉字造字规律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很有商讨的必要。下面分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意见。(一) 首先,我们要指出一点,“六书”不是东汉许慎的发现,不能把对“六书”的研究和“宗仰许氏”等同起来。在“四人帮”横行时期,许慎的名声很不好,据说他是“反秦始皇”的“儒家”,是主张“复古倒退”的。许慎这个人的政治立场和学术思想如何,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我们不同意把研究六书和“宗仰许氏”等同起来,倒不是怕也成为“复古”  相似文献   

15.
关于燕乐的商榷——兼及词之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燕乐(亦称“宴乐”,“宴”同“燕”),目前学术界多认为它起于隋代。如任半塘先生在《唐声诗》上编中说:“惟燕乐实始于隋。”这一判断,不仅关系到燕乐本身的起始时代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词的起源问题。因为长短句词是与燕乐相结合的,因此不少词论家便把燕乐的起始时代,定为即是词的起始时代。如任半塘先生说:“‘长短句词’亦属燕乐范围,当随燕乐之开始而开始,断在隋代,岂容主观派其兴于数百年后之中晚唐?”(《唐声诗·弁言》)又说:“盖诗乐、词乐共属于燕乐,而燕乐之具体形成,则开始于隋。”(同上第七章“与长短句辞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羊群庙石雕人像及祭祀性建筑遗址为燕铁木儿家族祭祀地 ,一至四号建筑基址即是燕铁木儿本人及其三代祖先的宗庙建筑。元文宗诏建的燕铁木儿“生祠”及“红桥战役”中的“红桥”即在羊群庙奎树沟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一、 汉字的历史发展 汉字虽然有它的特殊性,但从它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来说,汉字与其它的外国文字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 汉字决不是古代圣人仓颉一个人发明创造的。它有几千年的历史。殷代的甲骨文,造字的方法就已经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在甲骨文之前,或者说在汉字产生之前,有过“结绳记事时代”。结绳只能说是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中国很多古书都有“上古结绳而治”的记载。至今,我国台湾的高山族以及大陆上某些少数兄弟民族,还有结绳记事的风俗。南美洲秘鲁的土人用各种颜色的大小绳子,作成各种各样形状来记载事情。此外,北美洲、欧洲、西非洲的土人都有类似的情形。又如中国的“八卦”,可能与结绳有渊源关系。总之,结绳是帮助记忆的简单符号,用这种方法进行社会交际,帮助人们记住一些事情,显然是接近原始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正>翻开漆永祥教授的煌煌巨著《燕行录千种解题》,不由地联想到时下流行的一个词“最美逆行者”,它表彰的是那些在常人可能望而却步、闻风而逃的处境面前,勇于迎难而上的奉献者。漆永祥十数年对《燕行录》孜孜以求的钻研,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而《燕行录千种解题》则是他顽强逆行留下的坚实脚印。在我看来,漆永祥的学术逆行不只是一种精神,还具有三层学术内涵。首先,这种逆行是与当年燕行使者的相向而行。使者的燕行背景、过程乃至次数等,  相似文献   

19.
白小丽 《兰州学刊》2011,(11):172-177
文字系统内字符的形成是有先后层次的。按文字系统中字符形成是否参考了系统内已有的字符将其分成两个层次———初造字与新造字。根据此造字机制理论对殷商甲骨文初造字的造字机制作分析。甲骨文属自源文字,其初造字存在仿拟机制和吸纳机制两种造字机制,两种造字机制分别有各自的特点,并且不同的造字机制对符号体态的影响也是存在区别的。  相似文献   

20.
谈天     
天字甲文作■、金文作■,多解为“人形而特大其头。”说方块与园点是指示头顶所在的符号。广西新版《现代汉语知识》沿讹袭谬说:“天是正面而立的人,头上加一横,提示‘顶颠’的意义。”这虽然较之《说文》“至高无上,从一大”和段玉裁“其大无有二也”等人君思想的“会意说”进了一步;但仍囿于黄以周“上其画以象天”的造字法规,一横是“头上青天”的“指事”说,也不可从。天,是一个形声字,当为从人丁声。人形毫无疑义,但不是“特大其头”,方块、元点是声符丁。丁字,甲文有作方块或六角形的,金文有作钉形或元点的。在金器中成字从戊丁声即作钉形,可为佐证。此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