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保护农民权益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立法至关重要.当前,农民权益保护立法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欠缺和不足.应进一步加快农民政治经济权益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立法.  相似文献   

2.
农民权益的保护和拓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没有农民权益的巩固和拓展,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政局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持久和谐。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利是当代中国继改革开放后又一个值得推崇的政治,它的成功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民权益保护立法若干基础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农民权益保护进行专门立法是非常必要的。立法必须考虑体系上的科学性,妥善处理与其它相关法律的关系;在价值基础上应当寻求效率和公平、保障和限制的平衡;在调整范围上,需要准确界定"农民"的概念,实体权利和救济途径并重;立法中应当坚持平等、合法、便民和节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土地确权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农村地区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已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但理论界及业界对土地确权仍存有疑虑:一是确权是否会导致土地私有化;二是确权可能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三是确权可能有违初衷,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对于这些问题,应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出发,结合马克思产权理论和中国农村国情,厘清农村土地确权不是土地私有化,土地确权有助于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保护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土地确权后的土地流转应在农民享有土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下进行,即农民享有长久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获得合法合规的土地流转租金与履行耕地保护义务、遵循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相一致。农村土地科学、规范、有序流转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5.
地方立法的主要问题及其反思——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立法在我国法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权力机关缺乏必要权威、政治生活中的行政主导模式以及公众缺乏参与政治生活的政治自觉等因素,地方立法存在僭越中央专属立法权、地方立法权限范围模糊、地方立法主体之间立法权限不明、地方权力机关立法主导丧失等问题。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应最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保护农民权益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关键问题。当前,农民权益保护立法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不健全、不完善,立法上还存在着空白,一些急需的法律尚未制定出来;立法层次低,立法内容冲突,缺乏统一性;立法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为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农民经济、政治权益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以及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立法,以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既强调市场机制的高度参与,也需要地方政府主导。这一制度现实决定了入市必须处理好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角色转换问题。唯有在公共利益最大化制度目标下,以农民权益不受损为前提,综合考量粮食和生态环境安全、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等现实诉求和界定标准,将地方政府从角色明确和角色回避两个维度进行定位,方能处理好市场和地方政府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农民权益保障是指防止权益受到侵害,确保权益最终实现的制度化保护.当前农民土地权益和城市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最为突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城市农民工不应成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人”,其合法权益应该予以保障.要用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农民维权事业.  相似文献   

9.
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视角阐述了现行征地制度中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害,认为政府具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冲动,且我国农民缺乏维护自身利益的土地权力基础并受到"公私"理念的桎梏,而界定公共利益和征地补偿标准存在着现实难题,这些都是征地制度中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的原因。对此,提出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就必须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土地市场中引入价格机制;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补偿内容;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有效约束机制,建立法治政府等。  相似文献   

10.
《土地法》中有一个矛盾,即一方面规定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另一方面,又取消了它,这导致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处于无司法保护的状态,也间接地导致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快速减少。这一矛盾是与《土地法》的立法理念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1.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是破解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双重矛盾的有效方式,也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要求。在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容易受到侵害,需要通过提高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费用、征地补偿费用以及征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累进税等方式建立土地收益分享机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强地方教育立法是我国整个立法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以广东省为例,对广东省教育法规体系建设的现状和现存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与北京、上海等省市的地方教育立法内容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广东省教育教育法规体系建设的重点及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倾斜性土地权利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在设计制度与分配社会资源时,要考虑到各个利益阶层在获取资源时的前后顺序,使实质公平的价值要求在制度供给中得到优先体现。基于农民的弱势地位和当前土地利益分配不公的现状,提出在现有"多予、少取、放活"的基础上衍生出"促生原则",即通过组织促生、经济促生和主体促生来增强农民在土地利益博弈中的力量,以倾斜促公平,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利益,从而保证各个利益阶层能够平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部法律法规都是在一定价值理念指导下由立法决策者制定,体现着立法决策者的意志,并通过具体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条文内在地传递、表达、推行着立法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通过对中央苏区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立法实践的梳理,剖析了一系列与土地相关的体现性别平等的法律法规制定背后的价值观基础,揭示了接受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立法层面对男女平等价值观的坚守,以及将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视为自身奋斗目标的政治主张和价值立场,这对于当前从法律源头上维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0月18日至19日,由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和法政经济学院主办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高层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三农"研究的资深教授和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农业立法研究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的农业经济政策研究专家,上海、江苏、山东、安徽、云南等省社会科学院的农业经济专家或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官员,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苏州大学、海南师范学院等高校青年教授和学者共4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这一主题,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变化的新趋势、新问题","农民土地权利结构及权益保护的理论、政策、法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土地权益"等议题展开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下面摘编的是会议论文、主题演讲和大会讨论发言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事关人类的生存及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及延续,其意义重大,国家的整体生态环境存在着地方及地域性特色,需要地方落实《宪法》及《环境保护法》等诸多上位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漓江是我们广西乃至中国的一张别具特色的体现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的名片,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因此对于漓江的保护乃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漓江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果遭到破坏,不仅是漓江两岸人民的灾难,桂林的灾难,也是整个广西,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损失,而漓江的保护重点在水体的保护,通过地方立法,设定保护措施及标准,进行生态合理补偿是落实生态文明法治保障的重要机制体现。  相似文献   

17.
农民权益特别是经济权益保护的缺位事实上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虽然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保护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但是要想将农民经济权益保护落到实处,必须明确其内涵并将其加以具体化和体系化,同时应将经济权益中的部分重要权益上升为权利。因此,分析农民经济权益的特殊性、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农村"村情"的农民经济权益法律救济之路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本文选择三个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厘清和重构农民经济权益的内涵和体系,对农民经济权益的特殊性加以概括,通过立法安排和制度设计建立起对农民经济权益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8.
产权强度与农民的土地权益:一个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制度是一种基础性的经济制度,但产权的不同形成方式隐含着不同的强度。产权强度决定着产权实施,是政府代理下的国家法律赋权、社会规范与产权主体行为能力的函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重点在于改善法律赋权的非歧视性、农民行为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对农民权益的认同与尊重。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耕地抛荒何以是一种理性人思维。在此基础上,指出耕地抛荒与农地流转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农民追求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的理性选择。基于帕累托改进的原理,提出在完善以政府的农地流转服务链为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重构城乡相互哺育的良性关系的制度寻求方案。  相似文献   

20.
法律保留事项为国家专属立法事项,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地方立法数量不断增加,立法过于模糊和宽泛,各种法律叠加交织,侵犯公民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法律事件层出。透过《立法法》的立法与修法,进一步厘清了有关中央与地方立法的界限。法律保留在《立法法》中的落实,防止地方立法机关越权立法;严格限制立法权限是朝向于立法质量的改变。如此,正确理解法律保留思想在地方立法中将显得更为关键;而明确地方立法权力的合法界限,对建立法治国家更是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