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州卫是一支设立于通州的亲军部队,负责皇城守卫、宫廷侍卫,以及通州城的巡警、驻防等多重工作。它既具有明代军卫的一般特点,又因其亲军卫的身份和所处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体现出独特之处。通州卫所体现出的这种双重特性,反应了明代军事制度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为明代京卫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作为明代北京防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州卫所反映的军事实践与得失对当今国防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卫所制度是重要的军政管理制度,遍及全国各地的卫所,管辖着从各地抽调而来的军户和面积不菲的田地,从而形成了数量巨大的军卫移民群体。军卫移民以家庭为单位,他们自明初移居之后,近三百年间绝大部分都没有回到原迁出地。明代河南的军卫移民,在与迁居地军民共处的文化交流中,表现出以下特点:武官是卫所移民社会中文化建设和文化传僠的主导者,而军卫群体则是文化传播重要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3.
明代卫所军城是在继承原有城市的基础上,依托卫所制度建立的军事性城镇,主要分布在北边、沿海和内地民族聚居地区。卫所军城初兴之时,以军事功能为主,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人口构成的异质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功能也发生分化,其中部分卫所军城叠加了行政、经济和文化功能,演变成综合性城市。明代卫所军城的设置不仅对于明代政治、军事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明代城市以及清代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元代的宿卫制度,主要由两部分人构成,即怯薛和卫士。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开始建立了中国汉唐式的禁卫军,这些卫军是元政府的中央部队。 元代的钦察、康里、阿速,唐兀卫军在元朝的宿卫军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诸国人之勇悍者,聚为亲军宿卫。而以其人,名曰钦察卫、康里卫、阿速卫、唐兀卫。”下面,就这些卫军的建立、发展和组成情况,分别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明代为加强北边防御和边疆治理,建国之初便在北边设立众多卫所。其中蔚州卫作为宣大一线抵御蒙古南下的重要防御区域,地位作用突出。在九边众多卫所中,早期蔚州卫的军兵几乎全部是由外来的军事移民构成,这些军事移民迁入蔚州卫后,不断融入当地生活,支持当地众多文化场所的构建,为蔚州卫带来了多样的宗教信仰和宗族文化,他们在蔚州卫交流、融合,营造了颇具边疆特色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6.
明代募兵制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募兵制是明代的重要军制。但多年来,在明史研究中,对这一问题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本文对此问题试作初步探讨。一、卫所军的衰朽和世军制度的崩溃明帝国建立伊始,创设了卫所制度。《明史·兵志》序云:“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为。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此为卫所制度之大纲。卫所军的编制是:一郡者设所,连郡  相似文献   

7.
清政府不仅继承了明代的钞关制度,并且进行了许多重要创新,从而形成了一套远比明代钞关制度规范的清代常关制度。至清代中期,常关税收入仅次于田赋、盐税,在国家财政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自永乐朝始,明廷对于来自境外的"归降者"有意识的封授武职,赐予汉姓,安插于军卫,从而形成了特殊的"达官"集团。为了安抚、拉拢"达官",使之能真正融入明朝的制度体系之中,明廷在授职、支俸、承袭、生活待遇诸多方面给予了其超过汉官的待遇。明廷对"达官"的优遇措施增强了这一特殊群体的政治认同感。"达官"历经明代军制的多次调整,却保持不变,充分显示了明廷对这一群体的肯定与信任,也是明朝军事体系包容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淮建利 《文史哲》2006,(6):111-118
厢军是宋朝的常备军,除具“役作、工徒、营缮”等职能外,还具有明确的对内镇压和对外防御的军事职能。其主要表现在驻守各地的厢军作为一种现实的军事力量,与禁军一起发挥了防御和戍守的重要作用;厢军的军事职能在宋朝军事制度上也有较充分的体现,在北宋中期以前厢军实行了更戍制度,有效补充了各地禁军力量的不足;厢军还是北宋巡检系统中的军事力量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了维护地方治安的作用;由于厢军军事职能的存在,必然会参与对外防御和对内镇压的军事行动,而且在对外防御的战斗中不乏骄人的战绩。厢军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其军事职能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不仅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且同政治状况、官员素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明代因袭元制,对手工业工匠实行匠籍制度。清初明令废除匠籍制度,实是一大改革,这对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兹据史料对清代匠籍制度废除经过作一考述,以供研究清史者参考。有人认为:“清初继承了明代的匠籍制度”。征之史籍记载,并不尽然。这个问题得先从明制谈起,明代匠籍制度是封建国家束缚手工业者人身自由的枷锁,它表现为手工业者对封建国家政治上的人身依附和经济上的被奴役状态。当时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最为卑贱。他们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洪武二年,明政府下令:“凡军、民、医、匠、阴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卫所不是单纯的军事组织单位,而是拥有一定辖区和固定人口的军事地理单位。明代辽东都司作为一个军事行政区域,其徭役制度建立在军事卫所体制基础之上,呈现出与腹里州县十分不同的特点来。对辽东卫所徭役制度的揭示,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明代军事卫所制度的全面、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2.
孟宪实 《中国学术》2004,5(1):371-374
唐代的幕府制度,因为涉及唐代历史的重大转变,所以长期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当唐朝军事制度的重心从临时出征(行军体制)转变为边防驻守以后,军镇的长官不仅继承了行军体制中的战时权力,而且继承了行军体制中的组织机构。这个机构就是幕府。军事长官依靠这个幕府组织运用自己的权力,组合自己的利益,建立自己的统治基础。安史之乱的发生,当然有许多其他因素,但安禄山手下的幕府在其中发挥的推波助澜作用也是不容忽  相似文献   

13.
试析明代贵州军屯及屯堡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出于军事需要在贵州大量屯军,这些屯军及其后裔在特定的历史及自然环境中成为了后来被称为"屯堡人"的汉族支系,这个独特的共同体的构成有明初的屯军后裔,也包括各种各样的来源,但是,他们后来都成了有相同文化特征的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7,(11):91-97
在继承前制的基础上,明代科举磨勘与覆试制度逐渐发展成熟,在维护科举公平、公正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有制不依"的现象,明末甚至沦为党争的工具;究其原因,是因明代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顶峰,制度运行没有相应的制约和监督所致。  相似文献   

15.
徐嘉露 《中州学刊》2022,(8):129-136
“过继”是明代户绝家庭宗法继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的民间“过继”文书有“立继”文书、“出继”文书、赠与文书、遗赠抚养文书、招婿养老文书等。明代民间“过继”的内容有“奉祀”“继产”“当差”等,“过继”的方式有全部权利义务承继的“过继”、养老“承分”不“奉祀”的“过继”、以养老换取继产的“过继”、只继产不奉祀不养老的“过继”。明代的“过继”不仅继承了传统社会的做法,而且在继承方式和范围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规则,为现代民事继承制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论春秋五伯的争霸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五伯都有一套集政治、经济、军事与外交为一体的争霸战略。齐桓公的政治与外交战略是安民、尊王、亲邻与攘夷。军事战略是先代戎狄,后抑强楚。晋文公的政治、经济战略是尊王、利民、讲信、修礼、正官。军事与外交战略是联合齐、秦,侵曹伐卫,调动楚军北上而击之。楚庄王的政治、经济与外交战略是柔服中小国家,协调君民关系,发展综合国力,选拔亲、故人才。军事战略是加强军队建设,征代中问国家,团结齐、秦,克庸击晋。吴王阖间的政治、经济战略是任贤亲民,施恩行惠。军事外交战略是治兵奋、结晋、鲁,东并大越,西击强楚。越王勾践的政治战略是对内尊贤礼士,对外惑乱吴国。经济战略是奖励生产,蕃衍人口。军事与外交战略是遮掩军实,结齐、亲楚、附晋以制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明代审判案例集《折狱新语》中几个典型的继承案件,结合当时的法律制度,对明代法官在该类案件上的实体法适用及审理逻辑进行分析,并与现代民事案件审理原则进行比较,探讨明代法官在继承审理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清初设立驻藏大臣并统领清军的制度,是清政府在治藏方面高于“怀柔”政策的重大举措。清初通过在向西藏派设驻藏大臣、派兵驻藏的举措或加强或减弱的变化中,逐渐认识到驻藏大臣统领清军及其制度对于维护西藏稳定和国家统一极具重要的作用,从而加强和完善了这一制度及体系。驻藏大臣乃皇帝钦差,是总理西藏地方一切事务之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行使权力。驻藏清兵军事、藏军操练以及维持地方安宁等,事无巨细,均受驻藏大臣统领和管理。研究清初以来驻藏大臣统领清军的制度及其体系,表明清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制度具有多层次性和丰富性,是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行使主权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研究弥补以往之不足,且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朝与北方游牧政权的关系,是左右明代西北地域政治形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明代与蒙古等游牧政权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了明代政权出于西北地缘政治的变化所形成的不同措施,来调整中央王朝的国防体系.  相似文献   

20.
陈宝良 《中州学刊》2002,(1):116-120
本文从中央、地方乃至军事系统等方面,对明代的幕官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察,藉此证明明代同样具有一套完整的幕官制度;指出明代幕官制度在明代政治制度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幕官的衰败而导致以私人佐治为特色的幕宾制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