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道德底线,即道德的最起码的基本规范。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然而,当前大学生的道德底线频频被突破,他们的道德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突出表现在诚信品质缺失。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会要营造良好道德环境,学校要构建和谐教育合力,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从而使大学生坚守道德底线,不断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2.
底线伦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遵守的最低标准的道德规范,是人类良知的最低防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导向,底线伦理是道德基础。将底线伦理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可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底线道德是人类最低的道德,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一个基点,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把底线道德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视野,符合我国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首先对底线道德的内涵进行分析,认为其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在调整利益关系中符合善的最低、最基本要求而履行的基础性道德义务;其次分析了底线道德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社会公德缺失,原因在于学校、家庭对社会公德教育也存在缺陷,同时社会不良风气和道德法律化程度低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应通过理性教育、底线教育完善道德立法,增强刚性约束机制,来探索学校社会公德教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可是目前部分大学生正徘徊于或已突破道德的底线.大学生道德底线被突破,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己都有责任.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树立大学生的信仰,要加强纪律管理,学校要改变教育观念和加强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知耻教育: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知耻是“八荣八耻”的核心精神之一,知耻教育是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新视角。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开展知耻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知耻教育的内涵应包括道德底线教育、主体性教育、针对性教育等;开展知耻教育,要从培养耻感意识、内化道德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和扬弃,也是新时期我们党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八荣八耻”集中体现了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国公民应该恪守的道德底线。党的干部不仅要自觉遵守社会道德的底线,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良好的官德、政德来推动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促进新型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从古至今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即主从式和双生式。而今后法律与道德的共生形态即将走向终极的线面式。正确理解线面式的法律与道德的共生关系是探究法律是否是道德的底线的前提,而法律能否成为道德的底线也取决于法律本身的性质与社会价值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教育长期存在追求道德高标准,忽略道德的低标准的误区,从而造成德育教育实效性低迷,这种低迷是困扰德育界的一个中心话题。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学界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德育主张,即“底线伦理”,为德育教育走出现代社会的精神困境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为指导考察德育的层级。我们应该向学生明确宣示坚守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是做人的基础;应该把责任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把职业责任教育作为德育的重点;在进行“坚守底线”与“自觉尽责”教育过程中,必须渗透“法治意识、人文情怀、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精神的教育,这是我们追求的德育境界。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视阈下,"底线"是量变和质变的节点,"底线思维"是被动向主动的转化。传统工业文明在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导下,出现了人的物质需求缺底线、人的伦理道德失底线和人类破坏自然无底线的突出问题。生态文明是一种具有底线思维的最新文明形式,在人类个体价值上坚持集体主义,反映了人作为群的动物的社会伦理底线;在人类价值追求内容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反映出人追求意义的精神底线;在人类的类价值上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统一,反映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智慧底线。坚持以底线思维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强社会制度设计,切实保障人的生存底线;调适个人价值目标,坚守人的社会道德底线;反省人与自然关系,守住生态环境底线。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道德也具有多重性,按照方向划分,既包含符合伦理要求的正向道德,又包括逆伦理要求的负向道德;按照经济文化影响划分,包括自然道德和社会道德。市场经济道德是基于底线伦理之上的道德层次。只有互利和信任才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3.
媒体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价值导向与价值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使媒体和传播者时时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现代传播的双重属性、多样性、多渠道性和传播者责任和自律意识的缺失。破解困境的途径是弘扬受众意识,对受众要有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规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守住自己捍卫社会良知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4.
荣辱观以良心对荣誉、耻辱的体验,促使个体道德构建发生机制过程,成为道德认知价值构成、道德行为情感体验、道德性格社会认同的基础;以牵引荣誉的张力和排斥耻辱的驱力合成个体道德构建的动力;以高标要求和底线原则成为个体道德构建的鲜明标杆。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个弊端 ,那就是片面追求道德的高标准 ,而把道德的低标准搁置一边 ,不屑一顾。可是历史和生活的事实却告诉我们 ,道德的高标准从来就不是学校造就的。道德的高标准是社会个人长期内在修养的结果。学校的德育工作 ,只是道德的启蒙 ,只是道德的初步入门 ,只能把握住道德的底线而已  相似文献   

16.
用事实说话     
其实,公共关系对讲真话的遵守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对于一个始终在商业与道德边缘上行走的行业,其所要遵循的道德底线就是保证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只有如此才能降低于己于人的商业风险。  相似文献   

17.
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异同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和道德是规范社会生活的两种不同的手段,因此它们之间的差异不容忽视。然而,道德和法律之间又有某种关联,这主要是因为道德也是法,可以叫做道德法或道德律。道德和法律可以沟通,只不过沟通的方式不是道德的法律化而是法律的道德化。这是因为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法,而一般的法只是道德的底线。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道德是支撑人类社会生活的两支重要力量,保持合理的张力是人类生活的必需,也是历史的结论和现实的诉求。合理的张力意指科技与道德之间的动态平衡,使它们的发展保持在合理的界限,促进科技与道德的共同进步、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使科技统一于恪守道德底线和追求道德理想,道德谋求科学性、时代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整合,最终合流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健康持续这一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获得自身利益,许多企业突破道德底线,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也损害了企业本身的长远利益。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主张义利共生、见利思义,当自身利益与伦理道德相矛盾时,首先考虑伦理道德。只有通过企业的营销道德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社会法制建设,将道德原则贯穿于企业营销的全过程,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实现社会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 ,尊重主要包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这五个道德维度 ,它是人类最起码的道德共识 ,是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对于解决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