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感一旦产生,便渗透到人的一切活动之中,使活动染上情感的色彩。"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笔者在这几年的课改教学中,也越来越体会到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新课标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该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  相似文献   

2.
罗韬 《领导文萃》2007,(12):121-124
影响毛泽东晚年行事。也影响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进程的,是毛泽东的“身后之忧”。这“身后之忧”,在前期表现为“斯大林之忧”。晚期则是“晁盖之忧”。二者有一贯处,又有微异处。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强调了乐学,究其实质而言是强调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情感亦称感情,是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的表现,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发自内心,能引起,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因而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理性思维,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政治。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叔向贺贫》是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卿大夫韩起为自己 “忧贫”,叔向却向他“贺贫”,并明白地指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 为官者如不“忧德”而“忧贫”是非常危险的。自古忧贫丧德,则必作法自毙。反之,如果是忧己之德、忧民之贫,则是一个领导干部思想境界高的表现。但我们这里所讲的是一些为官……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情感的作用。情感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忧信息亦称“问题信息”或“负面信息”。忧信息,业内人士都能理解并予以开发之,然而,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囿于“报喜不报忧”之传统,对忧信息的开发一直持谨小慎微之态。正因如此,报忧难,难报忧,即成为忧信息开发难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8.
张景 《办公室业务》2011,(10):46-46
从事党委办公室信息工作的人都知道,信息工作难做,“忧”信息的上报更是难中之难,弄不好会得到一个“吃力不讨好”的结果。自己从事基层党委办公室信息工作多年,经过多年来的摸爬滚打,也慢慢悟出一些解决上报“忧”信息的门路,特别是近三四年来,每次遇到“忧”信息时都能及时准确上报,  相似文献   

9.
先锋商人     
《先锋商人》反映了在国家制定对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决策后,经济活动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先锋商人”的出现,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盘活国有资产的必然产物。是喜是忧?今天,谁也不好下绝对的论断。但是,注意和研究这种现象,政策失行,因势利导,防微杜渐,则是相关领导层必须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人具有生物性特征。人的生物性特征是指人兼有动植物两方面的原始性。教育的生物性思考就是把人放在生物性的层面来思考,其含义有二:一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施教和接受教育等活动都应遵循人的生物性规律;二是指教育活动的性质是改变、是变革、是培育、是塑造,其目的是减少生物性,增多非生物性即理性特征,把具有生物性的人提升为“万物之灵长”,成为智慧者、创造者的化身。本文借助对“教育的生物性思考”来阐明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等思想。小学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物性特征来建构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观念,不断探索教学之方和开拓教学创新之路。小学教师的职责是多发现和鼓励儿童在生物性方面的优点,而不是在“生物性负面效应”中让步、退缩和消极,小学儿童识字教学最应该让执教者存在教育的生物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立 《管理与财富》2009,(7):168-168
被孔子称为“大孝”、“纯孝”的舜,之所以备受后世尊崇,列为二十四孝之首,不仅仅具有一般人的能爱亲、尊亲,更能“事难事之父母”,甚至无知的父、母(后母)、弟加害于他,也仍以孝养之、敬之、顺之,以父母兄弟之忧而忧、之乐而乐。从他的孝行传说中,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主观需要所产生的态度在脑中的反映,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没有情感的支持,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之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之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3.
谷家栋 《领导科学》2004,(20):33-33
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曾引用我国古代先哲孟子的话:“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引证高妙,寓意深刻。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先民之忧而忧,后民之乐而乐,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胜利。领导干部忧民,善莫大焉。面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的新需求,领导干部只有亲历“忧民”的四种境界,才能忧得其所,忧得百姓欢乐,忧得四海升平。境界一:先于民忧。“明者远见于未萌”。领导干部只有先忧,把人民的困难系于心间,把大众的疾苦担于肩上,…  相似文献   

14.
李祚松 《领导科学》2005,(20):20-21
批评是一种领导方法,更是一门领导艺术。长于批评者,会让人闻批则“喜”,挨批就“笑”;拙于批评者,易使人闻批则“忧”,挨批就“跳”。实践证明,要发挥批评警醒人、教育人和激励人的正面效应,关键是要按照“六异”的要求,努力增强批评的针对性。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实施批评,是批评取得成效的首要因素。实施批评时,应着力搞好“三个区分”。一要区分相互关系定“调”。弄清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关系,看是直接下属还是间接下属。如果是间接下属,应尊重其直接领导的第一位批评权,防止越俎代庖;即使有必要亲自实施批评,也不宜在其直接领导面前…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情操,培养情趣”的情感过程。认知固然重要,而情感不可忽视。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养成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师生双方心灵相通,则教学顺利、效果明显、目标达成;如果师生双方情感交流出现阻碍,则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毫无效果可言,甚至出现相反的结果。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自己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6.
话说某甲做官远游,在家乡的妻子耐不住寂寞,与人有了私情。当某甲调动工作即将回乡的时候,奸夫眼见“好事”不再,乃郁郁不乐。奸妇却劝他“勿忧”,说:“吾已作药酒待之矣”(“药酒”即毒酒)。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段话科学地论述了生财、聚财、用财之道的辩证关系,所谓“食之者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财政供养人员(或同吃财政饭的人)要少,不能过多。否则,财政压力增犬,难以承受。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宋志坚 《领导文萃》2009,(13):26-30
中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传统。立德者,乃忠孝仁义之典范;立功者,乃安邦定国之梁柱;立言者,则是著书立说之哲人。此二者有分别亦有交叉。  相似文献   

19.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名句,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志士抒怀,何其壮哉!掩卷思今,感触良多。如何做一个新时期的县委书记?我体会最深的有两点:“居庙堂”,要眼界开阔,心系党中央;“处江湖,要脚踏实地,情注老百姓。  相似文献   

20.
如何优化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使学生有情有味、兴味盎然地自能求知。笔者认为创设入情入境的教学情境,将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入情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材中的经典名篇,蕴含的情感因素,可谓洋洋大观。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情感召唤情感,以情感交流情感,才能使学生心灵的燧石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感场。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相宜的氛围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