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思政课老师要充分认识融入的价值意蕴,明确融入教学的政治性原则、整体性和实践性原则,针对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教学内容规划、实践教学拓展、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针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既是对思政课建设规律的揭示,也是针对当前学校思政课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而言。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相对于其理论性而言,强调的是其在教学目的、课程内容等方面强烈的实践指向。高校思政课落实“理论性与实践相统一”的要求,必须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和阐释,做实做好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3.
4.
经典文献在树德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经典文献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经典文献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注重宏观把握,实现系统融入;要突出实际情况,实现精准融入;要创新话语体系,实现生动融入;要突破时空界限,实现深度融入。  相似文献   

5.
高校应当通过正确的舆论启发学生和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凭借光荣的传统教育学生和先进的榜样激励学生。大庆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大庆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也是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实效性的关键。近年来关于思政课亲和力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关注“教”的亲和力的多而关注“学”的亲和力的少,定性分析的多而定量研究的少,研究课堂内的多而研究课堂外的少,难免存在“偏”“虚”“窄”的问题。基于湖南7所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调查分析表明,只有以说服力、吸引力、导引力、影响力为中心增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才能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温度、效度、力度。  相似文献   

7.
江文红 《南方论刊》2016,(4):102-104
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学生影响深远但问题颇多;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为目的的教学新模式成为思政课课题的研究重点。文章在综合分析当代社会背景和当代90后大学生兴趣点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高实效的思政课教学新思路: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树立大思政的理念;线上,以网络学习为辅助形式—建立立体化学习平台,以社会实践为归宿—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学作用;线下,以课堂提问为导向—建立"生为主师为辅"教学课堂,以思政内容为核心—培养不同专业视域下的思政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就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三者相统一,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依托,以能力为目标,最终实现价值观教育。本文从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本质之旨、价值之源、认识之基三个方面分析了其产生和存在的理论依据;围绕"研究目标、问题的生成"、"研究方案的策划与设计"、"研究方案的实施与展开"、"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探讨构建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当下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新常态,这种教学模式让传统思政课教学利用现代科技优势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新转型,实质上解决了思政课“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的问题,对山西农业大学思政课开展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师融合”重构思政课教学内容、“三个环节”教学互动深化思政课教学设计、“三个维度”教学评价推进思政课过程性考核三个方面的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基本上是采用了公共课的通用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并最终导致了医学院校思政课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处于非平衡、相脱离的状态,使其不仅丧失了应有的特色,也丧失了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因此,对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范式进行解析与重构的探索研究,就成为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应然诉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证分析,运用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理论检验,发现体验式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式教学还需要从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体验活动与教学内容结合以及加强对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举措。高校钢琴课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理应是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挖掘课程思政内容,推进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笔者结合高校钢琴课教学的特点,提出构建课程思政与高校钢琴教学一体化模式,从构建课程思政与高校钢琴教学一体化的意义、一体化的思路、一体化的举措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培养有文化、有内涵、有修养、有格局的新型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教学方法已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把传统"教师为主体、教材为中心、课堂为平台"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中心、社会为平台"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可以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多维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其实效性,必须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构建教学手段多元化、校园文化精品化、社会实践团队化、师生互动网络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的多维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课堂在中国"异军突起"。然而,高校的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究其原因,首先与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有关。思政课的使命在于培育正确"三观",而基于对错判断的大数据智慧教学平台,很难真实记录学生的思想,更难去分类评价和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其次,智慧课堂要求精细化管理,以学生内生驱动性学习为基础,现有的中班及大班思政课教学,以及中西方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注定了当下的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存在不少障碍。尽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存在种种困难,但其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过讨论促进知识内化和价值生成的教学方式,仍然值得思政课教学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需要不断探索和提升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效果。为了取得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引构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格局,可以大胆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在准确把握课程教材学理逻辑的基础上,确定实践教学的目标层次和活动体系,从抽象理论知识习得环节到感性体验理论所生成的语境环节、再从理性与感性结合代入身份、情感和思考的对话交锋环节,达成产出效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环环相接,联动发力,实现有助于掌握理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生成观念价值的进阶性目标,为此探索形成“以知引情—以情通意—以意促行—以行践知”为主要内容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四步法模式,进阶式地延伸理论课堂,在实践中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学生“爱与责任”观念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爱与责任"观念缺失的问题,并引起不良效应.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当代大学生"爱与责任"现念缺失的原因及表现,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爱与责任"现念的培养的策略,强调思政课教师自身要充满"爱与责任"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坚持效果导向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既是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文章认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打出理路"组合拳"。一要坚持"理念为魂",牢固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二要坚持"教师为本",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三要坚持"内容为王",着力加强内容精准供给;四要坚持"方法为要",优化组合教学方式方法;五要坚持"环境为重",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生态;六要坚持"协同为基",系统建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