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的人生哲学与文学创作马银华在中国古代,苏轼是经历磨难最多、生活起伏最大的作家之一。在多次的宦海浮沉中,饱受痛苦折磨的苏轼不屈服于命运摆布,从自己生活经历出发对人生社会进行了深入思索,并通过对儒道释等传统哲学的吸收融合,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苏轼是一位魅力四射的文化人物。他富于戏剧性的仕宦经历,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和严峻的挑战,面对一幕幕的人生忧患,他以其独特的心智一一加以化解,并将其升华至审美的境界。在那无数的逆境歌吟中,苏轼给后人树起了一座生命之美的丰碑。  相似文献   

3.
苏轼生活在北宋朝后期,他走的道路和当时的官场争斗,促使其思想体系在发展变化中变得复杂而丰富。其思想体系中儒家思想是主体,又含佛老思想。文章从他生活、交往、诗文作品及名人评论等多方面论述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年逾花甲、饱经沧桑的苏轼在建中靖国元年游金山寺时,俯仰一生,曾自题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可见,黄州是对他一生具有重要影响的贬所之一。其重要影响在于对这位诗、词、文各方面都有独诣的北宋杰出作家而言,黄州是他人生后期的一大转折点。称其为一大转折点,乃因东坡九死一生贬谪黄州后,重新审视人生,而后构建了影响其后半生的人生态度:通达乐观,泰然处世;尊主泽民,有补国事。 通达乐观 泰然处世 ──对待人生苦难的态度 出身寒素地主家庭的苏轼,自幼受其…  相似文献   

5.
当代贬抑苏词的议论中 ,吴世昌先生的论断颇具代表性。本文针对其断然否定的三个问题进行辨析。一是从涤荡词坛上居统治地位的浮靡文风 ,在创作思想上独树一帜、艺术风格上另辟天地、开拓题材内容、突破传统形式等方面 ,肯定苏轼在词体发展中“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的积极作用 ;二是辨别其考误几则传说和“本事”的用意及正确性 ;三是就其断然否定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深入分析 ,突破几百年来“咏物”说的定见和误读 ,提出“言情”说新解 ;并兼论苏轼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6.
苏洵苏轼父子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而且是很有见地的政治家,尤其是苏轼,曾被皇室认为是宰相之材.他们的政治见解表现在具体的用人思想上,不仅对当时社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我们今天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轼对水利事业的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在长期的治水过程中,他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水利知识,形成了自己的水利思想。正确的水利思想是苏轼历次治水实践都能取得较好成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苏轼的思想方面、政治方面和为官时的言行方面作了细致分析,让人看到的苏东坡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个为官清正、身体力行、勤政爱民的官员.  相似文献   

9.
黄州之贬,短短五年,却是苏轼一生中的重要时期.本文从探讨苏轼思想中懦、道、佛三者的位置及相互联系入手,分析了诗人在逆境中通过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从而升华出的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生命的愉悦;其次,分析了作为这一过程之写照的苏轼在黄州的创作,总体上呈现着旷达适意而隐现忧伤的境界.这两点正是苏轼给予中国文化史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自古崇尚浩然正气;立身行事,历来崇尚气节操守.所谓正气,首先表现在为政须正,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必须利国利民,革弊除奸;由此,为之蹈危犯难、坚贞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高尚气节由正气而生成,浩然正气由气节而升华.苏轼终生实践着爱民、裕民、卫民的政治思想,抗击权势,革新弊政,恤民护民,施行仁政,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其正气节操,足使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相似文献   

11.
赵建忠 《南都学坛》2006,26(3):43-44
《红学风雨》迥异于作者以前红学著作的模式,角度新颖且颇具思辨色彩。这部著作将红学放在了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上进行总体考察,其视野的宏阔、理论的深度和对以往不同红学流派评价上的中肯到位,都能给读者很多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东风·西风》是赛珍珠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以一个年轻中国女子独白的形式讲述的故事,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社会传统与现代的交锋、新旧势力的冲突,强调了现代化的力量是如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妇女的命运。从社会学和叙事学两种视角深入分析上篇的女性叙事,可以看出,中国妇女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解放必须面对传统文化早已内化的压抑和西方化的自我镜像的挑战,还有男性他者的强权。赛珍珠让沉默的中国女性发出了声音,这也使得《东风·西风》成为一部备受忽视但却颇有价值的作品和文献。  相似文献   

13.
风雨是易安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之一,李清照身世坎坷,对于词中的风雨意象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她用女性的细腻去感受大自然的风雨,用女性的柔弱去承受感情的风雨,用女性的坚韧去承担社会的风雨。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我国尤其是江苏实际 ,认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 2 1世纪的生存理念 ,是通向知识社会的重要环节。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密切交织在一起 ,互依互动 ,缺一不可。我们提出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终身学习体系” ,实质是创建一个有利于实现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5.
终身德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应该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子系统。但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终身德育成为终身教育中一个被遮蔽的部分。终身德育总是有着内在的、植根于人性深处的诉求,它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表明了个体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必然性。终身教育只有凸显终身德育的重要性才能获得其价值合理性进而获得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终身教育的兴起与世界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患患相关。在中国乃至全球,实行现代终身教育有其必然性。终身教育体现着一个全新的时代,表现为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博物馆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众教育、特别是终身教育成为博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但毋庸讳言,就目前状况看,我们在该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并且其重藏、重术、轻展的现状已成了深化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阻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论述,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相辅相成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终身教育的主体性成因,随着时代的进步,需要以终身教育进一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鸿篇巨著,其诗歌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长诗之一,它浸透着一种黛玉式的凄婉哀伤,并且体现了她的性格和命运.运用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在其诗歌翻译中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理论,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戴维·霍克思关于<秋窗风雨夕>的两种英译文进行比读和赏析.  相似文献   

20.
课余体育锻炼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生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强化课余体育锻炼,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