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信仰与乡村治理——一个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信仰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民间信仰的特殊功效是提高政府管理绩效的重要方面.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民间信仰及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尝试构建新型的民间信仰社会管理模式,以期对我国乡村治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孙悦  郭松洋 《兰州学刊》2013,(7):213-215
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凸显,社会管理成为备受关注的管理领域。将柔性管理手段与方法引入到社会管理领域成为补充现有刚性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尝试。柔性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强调运用非强制的手段引导民众的自觉行为,要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实现其自身关注的转变、理念的转变与角色的转变。在推行柔性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包含三方面内容:柔性社会管理的起点——尊重需求导向,规范需求表达;柔性社会管理的重点——寓管理于服务,引导民众的自觉行为;柔性社会管理的难点——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引领社会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3.
李越 《兰州学刊》2012,(4):220-222
基督教信仰和近代中国社会民间信仰传统是严重对立的。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就是与中国原有民间信仰组织体系争夺信众的过程。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而言,近代很多民众之所以入教也和民间信仰问题密切相关。民众入教后的某些行为反映出其思想深处所潜藏的神功崇拜观念。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转型的实践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发育程度日益增强。变革政府社会管理体制,使其逐步从政府原有职能中分化出来,适应民众对公共服务与管理事务不断增长的需要,势在必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管理社会化转型的实践途径主要是:突出重点,逐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抓住根本,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夯实基础,积极培育社会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宋人胡则的神化看民间地方神祗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唐宋之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民间信仰较之前代也有了显著的变化。自南宋开始 ,民间信仰中的神祗基本上实有其人 ,这些人如何完成向神的转变是一个颇引人注目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宋人胡则由人而神转化的个案分析 ,探讨信仰活动中民间社会究竟如何运作以及国家与民众相互影响、相互利用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6.
西汉中期之后,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儒家伦理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对基层民众生活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儒家的忠孝伦理观渗透到民间信仰中,故而其所提倡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便成为民间信仰发挥文化控制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儒家伦理类信仰在明确家庭尊卑长幼的名分、维护家庭和谐及自觉控制越轨行为、维护地方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文化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现代化发展路径开始在中国演绎之后,中国乡土社会中广大农民的传统民间信仰则被视为"迷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治意识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替代了民间信仰,曾使其一度中断。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权力渐渐退出民众的信仰场域时,传统民间信仰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农村开始复兴,而且愈演愈烈,并展现出与现代化相容的特质。因此,本文认为反思现代化理论本身的逻辑比单纯地判断中国民间信仰是否对现代化有利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绩效评价发展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价作为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科学工具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已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理清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产生与发展的动因,是推动政府绩效评价向纵深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根据动因产生的逻辑起点的不同,可以把政府绩效评价的动因分为基于监督逻辑的动因、基于管理逻辑的动因以及催化因素3类,系统分析这3类动因,可以完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推动政府绩效评价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生存意识、功利性思想与汉唐海神信仰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神信仰不仅是人类社会特定阶段对神灵恐惧与迷信的文化表现,也是一定区域内民众应对海洋灾难时的能动性反应,其直接表现为一种生存意识与精神支撑.尤其在海洋防灾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伴随着沿海开发与海外交流的日渐增多,海洋灾害与海难频发.为消弭海上灾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护佑海洋、驱灾避难的海神成为航海者与民众心中的精神力量与安全保障,也成为统治者获得海洋政治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正是在海洋生存意识与功利价值思想的双重作用下,汉唐时期的海神信仰出现巨大转变:一是由汉晋时期的备受冷落到隋唐五代的尊王封帝,地位倍受尊崇;二是本土的民间信仰与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观念一起,在唐代以后逐步形成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不出事”逻辑: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经济管理中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有着很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总体上遵循一种不出事的逻辑,在这种逻辑支配下,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呈现出不恰当的功能和角色。从本质上来说,这种逻辑根源于改革开放之后特殊的中央地方关系体制。在风险社会的今天,这种逻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境,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不出事的逻辑,创新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长久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