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结合作家的小说文本,分析了铁凝、王安忆;林白、陈染;卫慧、棉棉等三代女作家性爱书写的内涵及流变.从透视性心理的异化,到叩问女性身心归处;再到呈示放纵原欲之舞.并指出其发展轨迹是从灵魂救赎到欲望高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鞋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往往用来隐喻男性性心理,张爱玲小说中的鞋意象却用来喻示女性人物在各种情境中深隐幽微的性心理,揭示女性作为第二性的悲凉命运,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鞋原型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研究张爱玲小说的鞋意象,能加深对其小说思想深度和艺术特性的理解和把握,也能从一个侧面了解鞋原型在现代文学中的演变变律。  相似文献   

3.
И.А.维什涅格拉德茨基和С.Ю.维特是帝俄晚期并驾齐驱的政治精英人士,两人初识于西南铁路公司,时任公司董事长的维什涅格拉德茨基对维特大力提携。1885年维什涅格拉德茨基辞去公司董事长一职,以谋求财政大臣职务,并推荐维特接任公司董事长。此时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维什涅格拉德茨基提拔维特,维特协助维什涅格拉德茨基谋得财政大臣职务,并在他与交通大臣的斗争中出谋划策,充当智囊。但他们两人表面一团和气,实则暗流涌动,貌合神离。维特到彼得堡任职之后,开始寻找新的庇护人,并利用维什涅格拉德茨基的健康状况大肆宣传,使其失宠于沙皇,最终他凭借智慧和健康优势获得财政大臣职务。维什涅格拉德茨基虽意图反扑,但无奈实力悬殊,只得依附于维特。  相似文献   

4.
五四女性写作是中国女性文学的滥觞 ,晚生代女性写作是中国女性文学在 2 0世纪末的发展。本文把世纪两端的女性写作对列在一起 ,从女作家创作中对母亲和男人的心态、情爱观、性心理等集中体现女性意识的几个方面进行比照 ,在比照中透视近一个世纪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张丽 《文史哲》2015,(2):110-117,167
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运动蔓延东北,东北三将军没有根据边疆地区的形势制定特殊的应对策略,而是在迟疑犹豫中不同程度地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听任爱国官兵附和义和团,破坏铁路与俄为敌。俄国远东政策的缔造者维特先是指望中国东北地方当局自行靖乱,保护铁路安全,后随着东北局势的演变,又敦促沙皇出兵东北。义和团运动被扑灭后,维特反对占据北满部分领土,反对在满洲留兵护路,提出了以寻求经济补偿为主的满洲善后政策,并亲自参与中俄第一次交收东三省谈判。但由于杨儒最终拒绝在俄方修改后的协议上签字,中俄第一次交收东三省谈判失败,维特的满洲善后政策也遇到了严重挫折。  相似文献   

6.
明清艳情小说性描写的文化心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琳 《船山学刊》2004,(3):119-124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审视 ,明清艳情小说之所以一度繁荣与畅销 ,是因为它满足了作者与读者共同的释放被压抑的性能量的心理需求。其叙事模式存在着以阳具为中心的男性性别取向 ,尽管也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女性的性心理特点 ,但从整体上无疑体现出对男性性心理的扩张。小说作者摆脱传统的国家伦理的束缚 ,运用个人伦理的法则 ,书写个人的性体验与性欢乐 ,他们的描写在显示历史的某种进步的同时 ,也暴露出其批判武器的先天性缺陷。  相似文献   

7.
卫慧小说的性爱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慧小说的性爱观体现了性与爱的分离 ,体现在四个方面 :性成为商品 ,女性是消费的对象 ;女性以身体换取需要 ,消解婚姻的意义 ;女性追求放纵的肉欲快乐 ,依附男性的性心理 ;以及性爱的迷乱 ,标榜的另类方式。本文认为其性爱主题不是对男权叙事的颠覆 ,而是回归旧式传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文本细读入手,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维特的艺术形象,深刻剖析维特的悲剧成因,体味小说独特的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程晓甫 《中文信息》2013,(10):205-205
本文中笔者就维特自杀事件进行思考,分析了维特自身精神特质,和其死因的社会和性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冲突与女性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冲突导致犯罪 ,是当代犯罪学中一个著名的理论。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转型 ,女性犯罪日趋增加。其中转型带来的文化冲突是女性犯罪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文化冲突具体表现在 :性别角色社会化冲突 ,婚姻价值观念的冲突 ,性心理、性意识的冲突。因此 ,要减少和遏制犯罪 ,应进行正确舆论导向 ,树立主流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