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动物与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新优生学的兴起,"人是动物"的隐喻有望成为21世纪一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战场,因而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
佚名 《东西南北》2012,(7):80-80
食肉具有危险性的一个主因,就是凡是肉类都含有毒素。人类吃肉,也把这些毒质吃进体内,毒化了自己的身体组织,使自己生病。  相似文献   

3.
赵立  史云谋 《学术交流》2002,(4):114-116
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综观人类历史说明,思维活跃、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思维方式的变革、思想解放是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调查报告,住院病人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未包括那些自由选择服药的人。1982年至1997年间,世界卫生组织收到的公开和秘密的报告显示,在至少28个国家发现了751起假药事件,其中65%在发展中国家,25%在发达国家,还有的假药来路不明,在我国,医药市场的混乱由来已久,假劣药品屡禁不绝,暗流涌动。大部分假药对疾病没有疗效,有些假药甚至会造成服用者残疾或死亡  相似文献   

5.
一组科学家近日指出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 ,同时还有利于人类健康。一个相关的研究组在美国《科学》杂志 2 0 0 1年 8月号上发表了他们近期的研究成果 ,指出人们目前使用的燃料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正在使全世界成百万的人变得虚弱。科学家们根据现有的数据 ,列举出了能减少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技术能为人类健康带来的潜在益处 ,例如可以将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水平降低 10 % ,从而减少婴儿死亡率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研究人员特别强调 ,关键是要制定相关政策 ,从各方面着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温室效应有利…  相似文献   

6.
<养生与健康>一书给人们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形成与发展,提出一些有利于大众的健康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哲学对文化的态度是哲学思想史贯穿始终的题目,也是当代哲学思想问题的中心。哲学是通过它对文化的态度而自我确立的:和文化自我区分与自我同一,对文化进行批评或辩护。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这种或那种哲学流派对文化的态度各不相同,但是这种态度既是哲学的也是整个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最近的一些著作中文化被看成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和“课题”,但是哲学本身就是文化体系中具有自己特殊功能的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哲学中既包含了直接产生该哲学的相应文化发展的总成果,也包含先干它的各种文化发展的总成果以及未来文化的萌芽。因此,文化固然是哲学研究的课题,但哲学本身也是文化的“课题”,是文化存在、文化自我变化的“课题”,是各种历史类型的文化交替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9.
10.
文化与人类     
人类生活在以自然为基础的同时,常常表现为集体的、社会的东西。改造外部自然的活动,不仅是单个人的活动,而且是特定的集体和社会的共同活动。人类通过这种共同生活,逐渐创追出了行动和思考的集体方式,即在广义上的“习惯” (custom)乃至“制度”(institution)。当然,作为行动者和思考者的人类是肉体的、自然的存在,所以,那些方式都以人类内部的自然(生命的、生理的素质)为基础。但是,人类与其  相似文献   

11.
数学与人类     
对数学的研究是人类自产生以来的重要课题,人类对数学的认识是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同时完善和实现的。数学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统一,尽管人类发展至今产生出众多的民族和诸多不同的人种,但人类对数学的认识却随着社会的进步愈来愈趋于统一和一致性。试想,现在世界上还有那一种学科比数学更能统一人的思想和意志呢?或许,这就是那些超脱于人类、潜心于数学研究的数学家们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2.
黄娟  董扣艳 《创新》2014,(2):21-26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环境与健康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但从生态文明视角探讨环境与健康问题的成果很少。文章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要分析方法,从界定基本概念入手,阐明环境与健康的内在联系,分析当前我国环境与健康的恶性循环,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与健康良性循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培养健康的社会心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广义的社会意识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以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和程度(广度和深度)之高低为次序,它可以相对地区分为有明显差别的两个基本层次,即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相对于以较严密、系统的理论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的高水平的社会意识形式来说,社会心理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的感性反映,是不具有理论形式的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它表现为感情、情绪、风俗习惯以及各种倾向、意愿、信念等。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心理是千姿百态的,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心理本质上是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相符合、与时代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健康的社会心理。它主要  相似文献   

14.
我们相信,一切学问都是为人类而存在的。在历史上,许多学者也是抱着这种信念探索科学世界的。但到现代,这种信念遭到了背叛。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变成怪物。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技术变成“佛朗肯斯坦”怪物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向知识分子,而且向广大群众敲起警钟的是1945年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悲剧。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掀起了反对原子弹的运动。以1945年为界线,爱因斯坦的人文主义在对待核武器问题上前后截然相反的立场反映了科技在人类历史上所处的地位正在走向反面。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题为《增长限度》  相似文献   

15.
16.
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研究的硕果──简评《生物圈与人类社会》王洪涛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自然辩证法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更是当代世界关注的具有迫切实践意义的理论课题。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生物圈与人类社会》(刘国城、晁连成、张忠伦、叶平著),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这个...  相似文献   

17.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如何?这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问题。今天,如果我们回首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空间.我们就会被无数变幻莫测、五花八门的人的图景遮蔽。我们尽可举出历史上各种人的图景,但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类。生物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性格学、民族学、文化形态学等都从不同角度描绘过人的具体图景.但所有这些最终都未能阐明人的本质自身。本世纪20年代,德国哲学家M·舍勒首次系统地表述了哲学人类学思想。舍勒一扫对于人的种种偏见,力图单刀直入地接近人的本质。在他看来,人是生命冲动与精神本质的双重结构:…  相似文献   

18.
人与动物     
  相似文献   

19.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何培忠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人类生态学的尝试又比人类学是社会科学中最年轻的一门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抖,它的发展迄今不过百年左右的历史。文化人类学这一名称见著于世,是在1901年。而人类生态学则更为年轻.它是在人...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意识和对当代人类生存处境的理性自觉,是在对现代历史发展模式和发展观念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它既摒弃了对人类发展虚无主义式的否定,也扬弃了现代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发展主义同以“物”为尺度的异化发展道路,在以人为本、推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中探索构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实现人类存在方式的伟大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使人们明确当代中国究竟应当如何发展以及发展的未来图景,而且其历史价值更加深刻地蕴涵在人类应当选择何种存在方式这一思想高度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