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毕业生存在着“发展潜力”和知识转化“滞后”差异时,不同教育单位投资经济效果的比较由于以上所说的这些情况的存在,因此在对教育单位投资经济效果进行比较时,应当考虑到不同的教育单位毕业生在“发展潜力”和知识转化“滞后”方面的优点和局限性,考虑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和长期使用状况。在上述四种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一种情况确实是最好的。第四种情况确实是最差的。那么,第二种情况与第三种情况相比,究竟哪一种情况更好些呢?用人单位的不同考虑,已如上述。现在我们从教育单位投资经济效果的角度来考察,假定X、Y两所学校是同级同类  相似文献   

2.
在《论智力投资的宏观经济效果》(载《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一文中,我对智力投资的性质、智力投资与物质生产领域内投资的区别、智力投资宏观经济效果的含义和衡量方法作了探讨。本文以前文为基础,考察不同地区的智力投资经济效果的比较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 智力,是人们知识和经验的结晶,是人们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们为了获得这种能力,往往要进行一定的投资,这种投资就是智力投资。在周而复始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需要有两种基本投入,一是人力,二是物力。这是生产力的组成要素,也是社会再生产的必备条件。但是,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或同一阶段的不同部门,生产中投入的人力及物力却呈现出极不相同的生产效率,这说明,当投入人力、物力组织社会再生产的同时,已经有另一种投入寓于其中了,这就是人类智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体系的微观经济分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城市体系研究范式 ,旨在用微观经济学的规范数学模型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 ,分析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同时获得城市体系的具体组成。它分为新古典城市体系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两种。前者假设“集聚力”是本地化外部规模经济 ,“分散力”是城市地租 ,由于二者的相互作用最终达到均衡 ,得到具体的城市体系 ;而后者假设“集聚力”是规模报酬递增和外部规模经济以及“分散力”是运输成本 ,通过分析城市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内在因素 ,证实了中心地理论的城市体系结构的存在。该范式对我国发达地区 (例如浙江、江苏 )的城市体系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把发展教育、科学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后,与教育和科学紧密相关的智力投资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重视。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的观点颇带两极性,一种观点认为,智力投资完全是生产性投资。应该象进行生产建设投资那样进行智力投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智力投资是消费性投资,具有非生产性质,这是理论界的传统观点。究竟智力投资在生产这个问题上具有些什么样的属性,本文拟就作一些研究和探讨,就教于理论界。  相似文献   

6.
7.
智力投资也有一个经济效益问题。智力投资的经济效益,就是运用智力投资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开展科学研究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其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教育部门所培养的人才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情况。智力投资的经济效益,主要反映在受教育者所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实现上。其具体表现,一是在从事人才培养中,国家、集体和个人所付出的各种劳动消耗,凝结为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体现在劳动者内在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上。一般来说,劳动者文化素质越高,这种价值越大。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产力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因此,智力开发是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知识、知识分子和亿万劳动者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要繁荣发达所绝对必需的先决条件。而知识的获得和丰富,人材的培养和开发,知识分子队伍的建设和扩大,亿万劳动者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这一切都要依赖智力投资。故智力投资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谨对有关宁夏智力投资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供研究“如何使宁夏先翻身”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投资微观经济环境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投资环境中 ,微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具体企业的小环境 ,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赢利水平的高低。本文就如何评价我省吸引投资的微观经济环境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改善作出了初步探讨。一、青海省投资微观经济环境实证分析的理论基础1、研究理由。投资主体的投资活动由其投资动机决定。投资动机通常可以分为盈利性动机和非盈利性动机。对投资主体而言 ,非盈利性动机是投资主体的初始投资动机 ,盈利性动机是投资主体的终极投资动机。据调查发现 ,在青海省的投资类型主要为企业成长型、降低成本型、发展市场型和获取自然资源型 ,其中获取利润是…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改革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以及打造全新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这是农业经济改革中的主要任务所在,那么对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到底要改什么?我们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实践调研后认为,通过小农改造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虽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对现有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进行创新再造却是巩固小农改造成果,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切入点,在文章中我们将就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再造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智力投资经济效益的两重含义谈到提高智力投资经济效益,往往容易理解为只是学校等智力资源开发部门的事情。这是一种误解。智力投资造就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了人的智力水平,也就造就了高质量的生产力的主观能动因素,实际上也就是造就了一种较高的、能动的、潜在的生产力。这种潜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正常经济生活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社会需求过旺和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供不应求,从而使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这是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二是需求结构和生产结构失衡。有些商品供不应求,需求严重膨胀;有些商品供过于求,需求不足。社会购买力集中投向少数的几种紧俏高档商品上面,引起少数商品供求紧张,物价上涨,导致人们心态失衡造成购买商品的饥渴症。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对策的重点应放在哪里?这次新技术革命的特点是机械技术向智能技术转化,资本密集型的经济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经济结构发展,现代社会向信息、知识集约型的社会过渡,产品趋向智能化。因此,在缤彩纷繁的物质产品和技术的表象背后,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一场智力与人才的挑战。今后经济建设、科学技术的成功取决于人的创新思维。西方社会从“时间就是金钱”的信条转变为信奉“思想就是金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科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经济发展的起步又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多年。可是,日本却能在战后的短短二十多年内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成为西方“第二经济大国”,被世人称为“经济奇迹”。产生这一“奇迹”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人才的开发和教育的振兴。在人才开发方面,突出的成就是对科技人才的发掘、培育和利用,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对日本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家财政收入每年约一千一、二百亿元。过去我们的传统作法是:财政支出首先保证重点建设,逐步增加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开支,同时保证军政费用的必需支出,适当照顾其他方面。所谓重点建设主要就是指经济方面的基本建设。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把教育、科学、文化放在第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就是市场机制的研究。为了改进市场机制 ,实验经济学家研究了各种交易规则下成交价格向均衡价格收敛的速度。本文则主要分析了市场实验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 ,当前我国经济学界应该开始重视实验研究。加强经济学定量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有机结合 ,将对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实证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业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当前,一个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行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的热潮,正在广大农村兴起。针对这种新形势,如何大力加强智力开发,增加智力投资,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农村工作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条件下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矛盾,实质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我国长期以来只着重解决企业归谁管的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的问题。现时采取的以计划调节为主和市场调节为辅的办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简单易行的,协调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办法。但从长远来看,有必要探索更好的途径以克服其内在的矛盾。这一途径即是:变板块结合为有机渗透的结合,改变直接的行政干预,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国民经济计划。对价值规律的作用要趋其利,避其害,做到自觉地有计划地利用。目前实现这一途径的条件尚未具备。  相似文献   

19.
文志铭 《学术研究》2003,1(8):33-36
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政府的公共经济政策是一种不完全契约,在缺少对政府行为强有力的外在约束的情况下,政府主要依靠自我约束机制即依靠信誉或可信的承诺来实施,这时就极易发生政府的机会主义,其产生的内生交易费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使政府微观经济职能具有法治基础,从而使得政府的承诺具有可信性,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依据宪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建立约束政府干预微观经济的法治规则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 ,无疑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必然结果。作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发点的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 ,其主要内容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 ,说到底 ,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的。其目的是把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细胞 ,塑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 ,成为能够对市场供求与价格变化作出及时而又灵敏反应的市场主体。没有这样的市场主体 ,就谈不上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由于我国传统的农村微观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