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组织整合机制中的信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康之 《河北学刊》2005,25(1):18-23
在关于组织的宏观理论研究中,组织整合机制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在人类组织发展的历史坐标中,我们看到三种基本的和主要的整合因素,它们分别是权威整合因素、价格整合因素和信任整合因素。组织发展史也就是这三种整合因素的依次介入。组织协调的基本内涵就是追求组织行为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而这一点只有在信任整合因素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同样,避免组织成员的边缘化则是组织整体效能最大化的前提,而信任整合机制恰恰是解决组织成员边缘化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切组织来说,组织成员的忠诚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是,常规组织是无法获得这一点的,所以,它不得不通过组织结构和程序的强化去获得客观性的人力资源.任务型组织不同,它把组织成员的忠诚当作人力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人力资源的主观性部分,只有有了这一部分,所谓人力资源才是完整的.任务型组织在谋求组织成员的忠诚中,是以组织信任和合作环境的建构为途径的.在具体做法上,从人员招募到领导角色定位以及参与式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注重营建信任与合作的氛围,以求获得组织成员的忠诚.  相似文献   

3.
社区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耀 《东南学术》2007,(5):123-128
和谐社区的深层含义包括社区成员较强的认同感、归属感、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以及一种普遍信任、有效规范、互助共济、诚实公平等人文环境。而和谐社区建设与社区组织的发展密切相关,社区服务组织的发展及有效运转可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社区自助组织则有利于培养社区成员间的有效规范、普遍信任、互助共济和诚实公平。  相似文献   

4.
任务型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信任关系,是与常规组织中的由规则和程序编织起来的形式化的岗位、职位关系有着根本性不同的。常规组织的岗位和职位关系所支持的是一种分工—协作的交往结构,而任务型组织中的人际信任关系则产生了实质性的合作行动。合作行动中的交往是以交往结构的平等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的特征出现的。正是在这一交往结构中,组织成员角色上的互补性和行动上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相似文献   

5.
危机管理中出现的草根志愿组织,是以特定任务为导向的自发、自愿、自治的组织,这一任务型自组织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弥补政府与市场的不足并完成特定的非常规任务,更在于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提供.其组织动力源于组织成员对志愿行动意义的建构和集体认同.基于认同的信任,既培育了组织社会资本,更为自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以及组织行为的整合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组织信任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信任文化尤其是组织中信任文化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已有研究的主题涉及了组织信任的涵义、测量、特点,组织文化的概念、结构、测量.以及组织信任文化的涵义、测量等方面。依据综述可以看到,总体来说国内外关于组织信任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组织信任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了组织内部信任方面。而且相当多的研究是针对组织内部的人际信任方面;没有开发出有效的组织信任文化问卷;缺乏关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信任文化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实证分析了组织资本与组织信任的状况以及两者的关系。在现阶段,尽管不同形式的组织资本和不同类别的组织信任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可以说,组织资本与组织信任较为缺乏;组织资本的建立有助于增强组织信任,而个人特征对于组织信任不产生普遍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建立组织资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指慈善组织获取公众信任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慈善组织行为能力的积淀,体现了慈善组织的理念、诚信和具体服务的程度。同时,它也是公众对慈善组织的评价,反映着公众对慈善组织的满意度和信任度。①作为一种社会信任系统,作为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作为民众信任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公信力已经成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慈善事业发展中慈善组织能否公开透明运转,慈善组织内部的廉洁与否,其成员的社会声誉如何,都将关系到捐助者的精神满足程度,进而对慈善行为  相似文献   

9.
论信任、合作以及合作制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任与合作是同构的,信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合作又反过来促进信任.近代以来,我们的社会已经充分地实现了组织化,是由各种各样的组织编织起了我们的社会.对于一切组织来说,信任都是必要的基础性资源.但是,在官僚制组织的建设中,信任因素受到了忽视,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自觉地认识到信任的功能并在信任的基础上重建组织,是当前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信任的基础上重建起来的组织将是一种合作制组织.  相似文献   

10.
农户心理契约、农户对龙头企业信任与农户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本文以231位江西省农户为样本,检验了农户心理契约、龙头企业信任与农户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户心理契约对农户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信任在两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组织内信任对大学教师沉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教师对组织的信任与默许性沉默、防御性沉默、漠视性沉默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大学教师对上级的信任与防御性沉默和漠视性沉默呈显著性负相关,与默许性沉默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大学教师对同事的信任与漠视性沉默呈显著性负相关,与默许沉默和防御性沉默呈负相关,但不显著;教师沉默行为和组织内信任之间存在着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员工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深入挖掘员工的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基于128份知识型企业员工调查问卷的数据,对组织内人际信任和创新氛围交互效应下的员工创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组织创新氛围在谋算型人际信任与员工创新关系中不起调节作用;组织创新氛围在认知型信任与员工创新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组织创新氛围在关系型信任与员工创新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必须强化人际信任管理,优化组织创新氛围,为员工创新提供组织支撑.  相似文献   

13.
网络组织中的信任与控制及其在中国转型期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0年以来,对网络中信任与控制的研究文献日益丰富,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围绕着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的网络化组织而进行的,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或转型经济的组织形态关注较少,本文就此作分析和前沿性探讨,构建一个三层次的控制与信任框架,在这一框架内分析中国各种形态网络组织中的信任与控制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当前,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实现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然而要发展健康的公共非营利合作关系,信任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有研究显示在三种主要的信任研究范式中,理性主义的研究范式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但理性主义信任研究需要其他的研究范式,特别是制度/文化取向的信任研究范式的补充和配合,才能帮助人们形成对信任行动和信任关系的完整理解.因此,在政府与社会组织形成委托人/代理人的关系中,用制度/文化取向的信任研究视角观察与分析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制度特征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非常重要,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完备与有效性是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信任的重要因素。然而,过去很少有学者强调制度特征对信任的影响,已有的研究都局限在对企业组织的研究中。为此,通过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完备与有效性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完备与有效性对政府信任产生正向影响,并且,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比制度的完备与有效性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习俗型政府信任关系是政府信任关系的初始类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习俗型政府信任关系经历了从信任关系载体的整体同质性走向异质强制性的变迁,从而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与人相异化的性质.农业社会后期"压制型法"出现,预示着习俗型政府信任关系边缘化.  相似文献   

17.
田凯 《学术研究》2005,(1):90-96
本文运用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代表人物科尔曼的信任理论,对中国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由于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非营利组织帮助其解决社会问题,参与公共管理,它有对非营利组织给予信任的需要.但如果非营利组织的行为超出了政府的预期范围,政府将蒙受损失.政府对于是否应该对非营利组织给予信任存在着矛盾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建立某种社会结构、创立严格的进人制度、惩罚和奖励机制,来监督和约束非营利组织的运行.这两套维持信任的机制的实施,大大提高了非营利组织值得政府信任的概率.这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在短期内得以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传统单位制是应对中国近代社会问题的制度变迁的产物,而问题的紧迫性也诱致了其对旧有文化的让步,其结果是家族制的识别方式与现代技术被共同植入单边的组织结构之中。面对技术体系对象征性偏好的分化,急于整合单位成员的行为反而加强了带有个别偏好的家长制作风。单位的组织效率难以与集体主义相互印证,而单位成员的识别方式也趋向于回归传统文化,其行为也存在着偏离单位效益的倾向。以上两方面共同导致了单位成员对象征性偏好的认同趋向于形式化,传统单位制很难内在地形成激励成员的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19.
公民信任结构——论非政府组织应对公共危机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现代公共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依靠单个政府或个体,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成为一种趋势。以往针对非政府组织应对公共危机的研究多基于国家、政府等宏观语境,忽视了微观视角的探讨。公民的信任结构是非政府组织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微观基础,主要划分成三个维度:微观、中观和宏观,基于公民的信任结构和各种互惠网络,非政府组织形成了应对公共危机的整合性力量。在公共危机发生的各个阶段,公民的信任结构发挥着信任网络启动、信任结构巩固、信任资源重建与再生产的作用,从而为非政府组织施展行动力提供了多种机会空间。  相似文献   

20.
西方信任理论及华人企业组织中的信任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和系统总结了西方文献中关于信任的的界定、分类、中国人的人际信任问题和华人企业组织中的信任问题。对于中国的人际信任问题和华人企业组织中的信任问题,比较了西方学者和华人学者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