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缓释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央行着力推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W(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发展,关于CRMW风险缓释能力度量及CRMW在债券投资组合中的应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借鉴CVaR思想提出了“CRMW风险缓释效用”以度量CRMW对债券违约风险缓释能力,借助概率分位点理论定义债券的动态风险并制定了动态风险缓释跟踪目标,基于此跟踪目标探讨带有CRMW的债券投资组合优化策略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目标投资收益率的前提下,债券最优投资组合可达到风险缓释效用的目标,使其同时实现转移风险和保障收益的双重目的,且该投资组合优化策略表现出良好的抗风险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为基础,建立信息不对称的理论模型,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分析P2P借贷信用风险成因,讨论社交网络缓解信用风险的机制及其作用条件。研究表明,引入社交网络后,社交网络的事前信息获取机制、事中连带责任机制和事后违约约束机制构成社交网络独特的信用风险缓释机制。连带责任、动态激励、监督强度、违约约束制裁大小、违约约束强度以及对社交信息的挖掘是决定社交网络风险缓释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社交网络信息可以实现借款人风险甄别或借款人社交账户可作为充足"虚拟抵押品"时,社交软信息可有效缓解征信不完善导致的事前逆向选择;引入社交朋友关系后,连带责任带来的隐性契约有效缓解缺乏监督机制导致的事中道德风险;社交网络的社会制裁可有效缓解缺乏违约约束导致的事后道德风险,尤其配合停贷威胁的动态激励时其风险缓释作用更为显著。拆解社交网络如何对信用风险产生影响的"理论黑箱",提出了社交网络信用风险缓释机制的理论框架,为如何运用社交网络进行风险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作为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的重要工具,也是信用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因此,考虑到CDS抑制效应与传染效应的双重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CDS网络交互作用的银行间信用风险传染模型,并运用计算实验与仿真模拟分析了在不同网络结构下银行网络信用风险传染与CDS网络抑制率,以及CDS网络信用风险抑制效应与银行网络传染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信用风险传染下银行网络和CDS网络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网络的信用风险传染阈值与CDS网络抑制率呈单调递增的正相关系。而且,与同质网络结构相比,异质网络结构下的银行网络信用风险传染阈值相对较小。(2)CDS网络的信用风险抑制阈值与银行网络传染率呈单调递增正相关关系。而且,与同质网络结构相比,异质网络结构下CDS网络的信用风险抑制阈值明显较大。(3)银行网络最终破产规模与CDS抑制率呈单调递减的负相关关系。而且,异质网络结构下的银行破产规模要大于同质网络结构下的银行破产规模。(4)CDS网络破产规模与银行传染率呈单调递增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同质网络结构下的CDS网络破产规模大于异质网络结构下的CDS网络破产规模。  相似文献   

4.
信用衍生品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信用衍生品(credit derivatives)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规避信用风险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它在保留资产的前提下,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并提供风险转移机制,使得信用风险管理第一次拥有了和市场风险管理同样的对冲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特征。根据英国银行家协会(BBA)的报告,2002年全球信用衍生品交易已经达到  相似文献   

5.
现代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是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和动态管理的主要工具,本文主要对有国际影响力的四个信用风险计量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比较分析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与方法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龚朴  何旭彪 《管理评论》2005,17(5):8-16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对的基本风险之一,如何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者尤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信息集的角度综述了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总结了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发展的前沿问题,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并对信用风险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担保圈风险防范成为各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其中集团内关联企业担保普遍存在,且隐含较大潜在风险,本文从某信贷客户违约案例解析入手重点分析关联企业之间存在的高度风险正相关性对关联企业担保风险缓释效果的影响,从而对保证人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中信用风险的不断增多,信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总结了信用风险的特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最终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剖析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从而为中小企业降低信用风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加速普及,电子商务在国内的发展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期。然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已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鉴于理论与业界都意识到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行业作为具有较高信用风险的行业,急需建立与风险管理相配套的信用风险度量体系,而目前我国这一体系的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在我国房地产业进行信用风险度量研究,建立配套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既能够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开发商规避风险提供有效参考,提高金融机构和开发商信用风险管理和预测能力,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近年来,国际上一些主要金融机构陆续开发了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其中,穆迪公司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我国金融业对外资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传统的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亟需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以实现持续发展。而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给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机遇,本文以新巴塞尔协议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为核心思想,探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发展状况以及新巴塞尔协议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关联信用风险在关联企业之间普遍存在,寻找有效的风险管控策略成为关联信用风险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结合传染病模型和复杂网络理论,探讨了管控策略对关联信用风险传染及关联企业网络稳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关联信用风险的传染导致关联企业网络最终趋于不同的稳定状态,当关联企业网络处于有风险稳定时,通过管控策略可以使其达到无风险稳定;当关联企业网络处于无风险稳定时,通过管控策略可以缩短网络达到无风险稳定的时间,且能降低关联信用风险传染过程中感染企业出现的峰值;在一定条件下,救治策略相较于免疫策略对关联信用风险的管控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银行作为一种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在经营各种业务的同时,也在经营各种风险,贷款是在银行生产和出售的产品中最重要的金融服务,也是风险最高的银行资产,而贷款信用风险的管理自然成为了贯穿银行经营发展的主线,其成效直接决定银行业绩表现。本文的主旨就是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如何构建更为有效的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信用风险量化与管理是国际银行业的永恒话题。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促使信用风险模型和管理技术不断地更新完善。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经验教训,认为KMV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可以作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魏华 《决策与信息》2010,(5):160-161
购物平台的逐渐成熟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进行购物,然而信用风险极大地阻碍了B2C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从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入手,阐述了B2C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没有完善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需要完善。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要完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与管理流程,运用科学的客户信用评级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信用文化,培养高素质的员工。  相似文献   

18.
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它应该和企业资金管理同等重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不断产生,由国际贸易引发的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大,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拖欠和形成坏账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壮大。本文从分析加强我国外贸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出发,指出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具体对策,以解决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为问题,保证外贸企业合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招商银行为例,通过阐述中国招商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风险产生的成因,从而采取措施以期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已经变成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主要针对的是处在整个供应链格局中的中小企业,而信用风险是影响整个贷款业务的最重要因素。本文基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建立煤炭行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本文将群决策理论与三角模糊数应用到对煤炭行业信用风险评价问题中, 并举例验证模型的适用性。这个模型为商业银行对SME中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