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孙秋红 《社科纵横》2010,25(5):77-79
就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系统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与"三农"问题之间的终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然的团结和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谋划建设新农村的工程师作用,发挥教育培养新农民的园丁作用,发挥发现和使用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伯乐作用,发挥党团结带领农民的桥梁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农村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三农"领域的具体化,是化解"三农"问题的决定性物质力量。就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具备五种基本能力:启动农民与时俱进的能力,解决农民潜在失业的能力,巩固农业产业地位的能力,优化农村公共事务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强 《学习与探索》2007,(4):134-13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持久的力量之源。因此,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素质,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传统农民在科学文化素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这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思想道德素质高、民主法制意识强的新型农民有很大差距。依靠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能够促使这一转变的实现,其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克亮 《探求》2006,8(3):7-12,6
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很重视农民问题。概括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农民问题,通过他们的实践以及他们在农民问题上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利益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必须保护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培育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积慧 《学习与探索》2006,3(5):180-18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培育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培育新型农民才能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实现乡风文明,才能在农村真正实现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5.
陈增荣  王莲 《社科纵横》2010,25(12):35-37
本文简要分析了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指出中国农村加强和完善专业社会工作的相关建议。指出,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促进社区社会工作的形成,完善农村专业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其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作用。中国农村基层社区专业社会工作必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蕴芳 《唐都学刊》2007,23(3):48-5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出于对转型时期的现实和三农问题历史成因的考察,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得出的结论。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作为强有力的组织者和积极的直接参与者,通过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以国家财政用于农村公共设施投入增加为主要手段,带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强调政府主导作用还要处理好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选择的动态的价值目标,它通过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和功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建设既定的目标发展。我们认为,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等价值取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只有重视并发挥这些价值取向的作用,才能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全胜 《社会工作》2008,(20):40-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和选择的动态的价值目标,它通过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和功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建设既定的目标发展。我们认为,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等价值取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只有重视并发挥这些价值取向的作用,才能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学术交流》2007,26(4):101-1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统一的,因而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保护和扶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机构和特殊金融活动,从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上都表现出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因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民合作组织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以河南兰考县胡村合作社为例,要想推进偏远落后地区农民合作组织的形成,应该发挥结构性外力的作用,动员村"两委"的支持和参与,培养村庄能人成为合作组织的骨干和领导者,并通过"选择性非经济激励"的办法和在当地能够奏效的"土"办法提高农民觉悟,从而使合作组织不断获得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工促农:建设新农村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群 《求是学刊》2006,33(4):67-72
加工促农是建设新农村、实现以工补农的有效途径。加工促农的实质,就是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工促农重要的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优化产业运行的社会环境;加强组织创新,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完善技术市场,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以集团战略和品牌战略将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经营主体之间构建多元化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三农"问题需从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的改造三个方面探索制度困境与出路,制度变迁和政府扶植是关键所在,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要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女村官培养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媛 《创新》2010,4(3):38-41
女村官是广大农村妇女的杰出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培养女村官有利于填补村治资源流失后的农村干部人才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村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发挥女性特征,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独特作用。当前女村官的现状是:总量不足,比例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参政层次普遍较低,实际作用发挥欠缺;后备力量不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更多优秀的农村妇女进入两委班子,需要建立一整套女村官培养长效机制,包括法律政策机制、财政机制、组织人事机制、学习培训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精英来治理的。由精英主导村庄治理,并不与“村民当家作主”有必然的矛盾,相反,村治精英引导了村庄民主的发展,而村庄民主实践也为精英的培养提供了舞台。民主的要义并不在于由谁来掌握权力,而在于权力是否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制约。因此,要保证精英主导下的村庄治理的民主取向,需要构建起村干部、草根志愿性组织以及村民“三位一体”的村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吴业苗 《阅江学刊》2011,3(5):71-77
乡镇政府是农村社会的"法人行动者",尽管它的组织形式一度为人民公社,其职能也曾表现为政治统治型和经济发展型,但它始终在农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乡镇政府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组织者,应该凸显公共服务型和治理型的功能。如此,为实现其与角色对称的功能,乡镇政府可以通过明确重点服务域、确立决策权威、增加服务资金投入等践行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祝福恩 《阅江学刊》2012,4(5):82-86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并把“三农”难题作为重中之重,但“三农”难题至今仍未取得历史性突破,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黑龙江省绥化市创造性地提出发展乡镇村经济及异地经济,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破解“三农”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创新》2007,1(6):17-20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且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意义重大,旨在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方位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就预示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在较长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环境建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有所改善,但农村环境持续恶化。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政策有失偏颇,环境权益不公,环境保护投入不均,城乡环境保护意识差距等,归根结底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城乡二元环境。城乡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相互影响,城乡二元环境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应当统筹城乡环境建设,促进城乡环境保护的一致性。具体做法是:调整环境政策,实行城乡环境保护并重政策方针;调整城乡环境资源配置,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转移环境保护支付,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农村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文化领导权理论指出:夺取和稳固政权必须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获得的基本前提是民众的同意,依靠的主力军是有机知识分子,文化领导权的获得充满了斗争和妥协。党和政府要在农村区域获得牢固而持久的文化领导权,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就必须牢固坚持AIE建设、培育乡村有机知识分子、再造农村文化自觉和自信,同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也要有所坚守和适度退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