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家公费出国留学选拔有哪些规定根据1996年国家公费出国留学选派工作会议精神,从1996年起,我国公费出国留学生选派工作进行了大的改革。现就有关问题解答如下:一、我国公费出国留学政策和选派方法有哪些重要改革?根据目前国家公费出国留学选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999年12月初,在“上海留学人员成果展”上获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赴世界各国留学的人员约32万,其中约11万人已经学成归国,上海已吸纳1.7万多名归国留学生,上海吸纳的留学生人数,约占中国学成归国留学生总数的1/6。归国留学生在上海创办的企业有750家,许多人成为上海高新技术领域的“台柱”人物。目前在上海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归国留学生有1920人,占上海获此津贴人数的1/4;获得“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归国留学生有125人,占上海此项称号人数的1/3强;在上海地区任中科院院士、工…  相似文献   

3.
抢夺留学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升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通过教室、讲台与计算机屏幕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便是以抢占国际留学生市场为主要标志的世纪人才之战。 政治与经济 的双重战略 对于美国人来说,最感自豪的也许不是近10年来持续增长的经济,而是吸引他国国民蜂涌到美学习、居留的磁铁般的吸引力。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赴美留学的人数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1999年在美就读的外国留学生已达49.l万,占世界留学生教育市场的1/3。更令人瞠目的是每年竟有高达1/4的外国留学生毕业后…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才交流》2011,(10):47-47
广西外国专家局为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外向型人才,近5年来与有关部门共选派了近干人次赴美、英、德、韩及东南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形式符合区情,受用不尽。  相似文献   

5.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母亲有难我一定要为她做点什么。”22岁的广州赴美留学生彭斯,听闻母亲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马上放下学业,从美国回到广州,毅然割下自己60%的肝脏移植给母亲,挽回了母亲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佚名 《人才瞭望》2008,(12):70-71
看詹天佑.老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一个人居然可以优秀到如此程度!1872年.容闳招收第一批赴美留学预备生.12岁的詹天佑顺利考中。1872年8月,詹天佑赴美,经过短暂的补习,于1873年考入新海文的海滨男生学校。在海滨男生学校学习两年,1875年,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入新海文的山房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7.
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三十一年了。他是在如火如荼的年 代里,悄无声息地匆匆离去,那年他才四十九岁。 父亲出生在江苏省江宁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由于家境清贫,年幼的父亲仅读了几年私塾,十五岁时便外出“学生意”。当过车夫、修理工、司机,新中国成立前夕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空军地勤部队当驾驶员。 父亲一生为人正直、清廉、温文尔雅,写得一笔好字和如华文章。经过组织培养,他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为一名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直至副厂长。后来他从上海调到洛阳工程局,在拥有万余职工人才济济的工程局中父亲也是有名的“秀才”。直…  相似文献   

8.
出国贸学新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总计超过30万,每年出国留学的学生达到2.5万多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在经历留学热潮起起落落之后,尤其是美国“9.11事件”之后,中国学生在出国留学选择走向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成为出国留学热门国家。英国:吸纳留学生步伐加快留学英国升温英国在西方发达国家行列中,给世界的印象总是第二;但在美国“9.11事件”之后,英国加快吸纳外国留学生的步伐。美国伯克利大学权威人士近日预测:英国未来几年很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据悉:在上海国…  相似文献   

9.
阿明,就是尹文明,人称“瓜子大 王”,男、36岁,上海三明食品 公司的董事长、新评选出来的“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又是上海市劳动模范、市十一届人大代表。在他带领下创办起来的上海三明食品公司,经过12年的发展,净资产从1987年的8000元猛增到现在的8000万元,增长10000倍,三明食品公司生产的“阿明瓜子”名扬中华,声震海外,去年销售额超过3亿,三明公司的利润和上交的税收也问鼎全国炒货业。从1997年起,三明食品公司作为唯一的炒货企业,跻身“上海工业500强”;去年“阿明”品牌在全国炒货行业…  相似文献   

10.
1908年7月,15岁的宋庆龄在上海中西女塾毕业。同年夏,偕11岁的妹妹美龄乘坐“满洲号”轮船赴美留学。姊妹俩由姨夫温京忠夫妇护送,温当时奉命率清朝政府代表团赴美考察教育。庆龄和美龄首先被安排在新泽西州萨米特小镇的一所私立学校中补习功课。庆龄是补习法语和拉丁语,准备投考大学。她所要报考的学校环境优美,但不尚奢华,系由克拉拉·波特温小姐创办。1906年,宋嘉树赴美筹款时,曾随温京忠到该校参观,留下美好印象,并当场与波特温小姐联系了两个女儿在此学习的事宜。  相似文献   

11.
有关李道豫的出身多有神秘感,比如,有传说他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后代。李道豫对此也多有耳闻。每每有人问起,他总是扔下这么一句:“我要告诉你:所传不确。”原来,据说他是李鸿章兄弟的后代,也因此他在“文革”期间被人揪缠,受到了冲击。李道豫祖籍安徽,因为出生在上海,平时在家与爱人讲上海方言,所以人们都说他是上海人。他1951年毕业于上海的沪江大学,主修英国文学。毕业以后,就进入了外交部的国际组织合作司工作。时年20岁。他说他的工作很“单调”,40多年如一日。199O年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代表。在此之前,他…  相似文献   

12.
1989年一位日本的企业家带着230亿日元巨款举家迁往香港。之后,他相继在我国深圳、北京、上海投资建立了超级商场。北京的赛特商业大厦便是其中之一。这位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就是日本八佰伴集团公司社长和田一夫。和田一夫出身在一个蔬菜小商贩的家庭。他的母亲,据说是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的原型(“阿信”连续剧的作者桥田寿贺子与和田一夫家同住在一个镇上)。和田一夫先生的母亲虽然自己生活很苦,对孩子的教育却非常关心。在和田一夫十二岁时,母亲就把他送到横滨的商业高中学校学习商业。母亲要他学商业的目的是:将来继承菜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启动了用英语授课的高层次留学生来华培养项目,其中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师资力量问题,吉林大学采取了“内外兼修”的模式来破解这一难题,吉林大学聘请的沃麦克教授每年都来校为学生讲课或者指导学生的论文选题与写作。而这一次离他上次来访才四个多月。  相似文献   

14.
欣闻江苏成立陈独秀研究会,我非常高兴首途来到我少年求学的故地南京,表示热烈的祝贺。(一)南京是陈独秀先生闯荡一生的重要一站。甲午战后,他十七岁由安庆到这里,对乡试科举不满,走上反清革命道路;他奋斗大半辈子之后,于53岁在上海第五次被捕,押解到此,写下了"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等名句、名联;字如其人,势若雄狮,哪里像个囚徒?他身陷囹圄,在南京当局军政部长何应钦面前,处处表现了奋笔所写"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独特风格。他于54岁在蒋介石法庭上用出色的抗争实践和手上的笔又…  相似文献   

15.
陈毅在上海     
陈毅元帅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他为新中国的诞生、人民军队的创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形象,高超的理论素养,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坦率豪爽、光明磊落、严以律己、平易近人的品格和作风,深为党内外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敬仰。他是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他为解放上海、改造上海、建设上海,作出了极大努力和贡献,受到上海全市人民的衷心爱戴。 陈毅,字仲泓。四川省乐至县人。生于1901年8月26日。幼年读私塾,8岁时…  相似文献   

16.
坦苏·奇莱尔1946年生于伊斯坦布尔,据说父亲任过省督。她少年时在首都美国人办的女子学校读书,然后转入用英语授课的名校罗伯特学院。1967年取得经济学士学位后,与17岁时结为连理的奥泽尔·奇莱尔(因奇莱尔的父亲没有子嗣,他尊重其愿望改用妻姓)双双赴美深造,在新罕布尔大学获得经济硕士学位,又在康涅狄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接着转耶鲁大学攻博士后。随后几年,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兰克林——马歇尔学院担任过助理教授、副教授。  相似文献   

17.
去年盛夏时节我来到了上海泰和新村,对上海著名经济史学专家姜铎进行采访。 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姜老,因眼疾,戴着浅色茶镜,但看上去却依然精神。老人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他在1994年80岁时,曾为余生立下三大志愿:一是将原来分散在三本论文集中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论文和1992年以后新发表的10余篇文章集中出版一本总的论文集;二是以自己一生坎坷经历写一本自传体小说;三是找机会到世界各国周游一下,主要是想看看当今世界强国之一——美国。三大志愿现已完成了近一半,出了论文总集;预计写的6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中的“青少年时代到入党”、“八年抗战”,各10万字已完成,“三年地下工作”8万多字业已完成;现在正在写“解放后的47年”。第三件事也已有了着落,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侄女邀他明年赴美,参加她的博士毕业典礼。他感慨地说:“我1937年入党,1952年被开除党籍,直到1982年,才得以平反并恢复党籍,其中30年被关在党外,个人经历十分坎坷。”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的中国人,几乎人人都在盼望成功,都在努力争取成功。作为成功者的乌·巴特尔先生对“成功”的理解发人深思:“美国是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因此,不少人认为有钱即有幸福,成功的标志也就是发财。但我认为不能以拥有多少金钱作为成功的标志,还得看一个人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是否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巴特尔先生是蒙古族人,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他在北京长大,在那里生活了整整二十七年。1981年他作为自费留学生来美国求学,开始了他人生新旅程。象任何初来乍到的新移民~样,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他来美国的第一站是波士…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记者慕名对山西大学常务副校长、山西省第一位文科博士生导师郭贵春进行了采访。他说“近些年只是做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希望能为促进整个民族的科学理性思维提供一点依据。”郭贵春是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后,山西大学的第一批哲学硕士。1981年留校后。在哲学系执教。1986年秋他被选派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科学史和科学哲学2年。在著名专家海西教授和霍斯金博士的精心指导下他探索出了一种健全而先进的研究方法并对所学专业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今年46岁的郭贵春,中等个头,但身体结实戴一…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大中华橡胶厂独占我国橡胶行业鳖头。该厂生产的“双钱”牌胶鞋和轮胎,因价廉物美而风行全国。在商业竞争中,将不可一世的英国邓普禄公司挤得无立身之地,被视为民族工业的骄傲。大中华橡胶厂的创建人薛福基是中国橡胶工业奠基人,当时被誉为“橡胶大王”。薛福基出身贫苦,12岁即辍学给人放牛,15岁到上海当学徒。两年后东渡日本,在大饭的一家中国商行里学做生意。他在日本十年,不但学会了日语和提高了文化水平,对生意场上的业务也样样精通。后来薛福基回到上海,经过两年的筹备,1928年正式建成大中华橡胶厂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