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翻译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理解和表达。即译者对原文的透彻理解和把所理解的内容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展现给译文读者。本文针对翻译表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语法、修辞、逻辑及丈化背景差异等,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人类交际需要互通信息,翻译是一种语际交际,也是信息传递。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它能打破语言、文化、时间、空间的局限,沟通中外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在实现四化和对外开放政策中发挥其独特作用。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的创造性活动,概括起来有两个基本步骤:一是理解,二是表达。理解是翻译的基础和起点,准确理解是准确表达的前提,理解愈深刻,表达愈明确。一句话,理解是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这包含着一个对原文含义的理解逐步深入,对原文含义的表达逐步完善的过程。就英译汉而论,定语从句的翻译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文章探讨了拆译法在定语从句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的转换过程,将它作为一种过程进行研究,实际上是探讨翻译时的认知心理过程。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翻译活动,其中的言语理解和言语产出、概念的转换、语言与思维的复杂关系等内容都需要借助认知心理学理论进行研究,因此对翻译的认知心理过程有一个由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全面认识是必要的,有利于思考更科学合理的翻译教学方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各民族思想交流的工具。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为了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就需要通过翻译。翻译本身是一种语言活动,是利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翻译的任务在于准确而完整地介绍原作的思想内容,使读者对原作的思想内容有正确的理解。与此同时,了解翻译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有步骤地、科学地进行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6.
从图式理论看翻译的理解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式理论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是指存储在大脑中的背景知识结构。翻译则是把一种语言所承载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图式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翻译的理解和表达都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是一个以原语和译语为中介进行判断、推理的双语思维过程。只有经历这一过程,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意思才能被感知、接受和加工,最终以另一种语言(译语)形式得以表达和传播。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是否具有较强的双语思维意识直接决定译文质量的优劣。要使原文理解更准确,译文表达更贴切,译者必须有意识地交替运用原语和译语进行翻译思维。  相似文献   

8.
翻译思维过程是翻译中思维的活动过程,涉及到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特点。汉英翻译的思维转换环节连接翻译的理解与表达两个阶段,对于提高译文的质量,避免翻译腔的出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翻译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理解是第一位的。没有对原语(sourcelanguage)的正确理解 ,就不会有形神兼备的上乘译作。理解的内容包括 :一是言内语境 ,即语言本身 ,又包括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二是言外语境 ,主要指原作的文体 ,风格及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理解与表达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步骤。一方面,理解是通过译者自身对原文的了解、译语的掌握及其文化修养和逻辑常识判断原文语义,选择得体表达的过程;另一方面,表达又是在进一步深化对原文的理解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和优化译文质量。就英汉翻译来说,译文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总之,只有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才能顺利完成翻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  相似文献   

11.
识解解读:翻译中原文理解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行为,即通过意义的语际转换而实现的交际活动。在以理解与表达为基本环节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是否契合原文作者的思想,对于意义的语际转换及交际目的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客观主义语言学影响下的原文理解方法的不足:译者基于文本本身即可获得对原文的理解。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论述了认知与语言的关系,即语言表达的意义是说话者对情景的识解/概念化、语言结构体现说话者对情景的识解/概念化方式,文章认为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本质上应是译者对原文作者基于情景的识解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12.
社会进步离不开翻译事业的发展。英汉翻译中,英语篇章理解是翻译过程的关键。语篇理解要从建立语篇意识开始,结合语言、文化等相关学科知识,从语境、句法、修辞与词汇等方面人手进行系统而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交际与译者心智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翻译的过程是人类所经历并体验的复杂心智过程,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认知、情绪取向和意识状态等众多因素。从心智模型的视角来研究翻译过程,是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心智模型”应用于翻译研究的一个全新且有生命力的尝试。翻译过程中的意义传送必定通过译者心智模型密切地关联和过滤。译者的心智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助益或影响了译者对于原作语言形式的体验及其意义的表征推理以及其在目的语中意义及语言的选择和表述,从而决定了译文的语言风格及意义色彩。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把一个原来用甲语言表达的信息用乙语言来表达,使不懂甲语言的人也获得同样的信息,这就是翻译。翻译研究关注的是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对原文意义的重构。而对于译者来说,翻译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得源语和目标语在表达意义、思想方向、情感功能、写作风格等各方面尽可能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博士提出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这一翻译理论着重强调源语与目标语的吻合度和相似性,对翻译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运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可以来评析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汉译本《话语与译者》第五章的失误之处,从而得出结论: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可以用于指导理论专著翻译实践,并且可以用于检验译本的得失。  相似文献   

15.
从ICM理论看,汉语古诗词中的转喻分为ICM及其CM之间的转指关系、ICM中的CM之间的转指关系两种类型.转喻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应该深化到认知的层面,实现在源语(汉语)和译人语(英语)中的激活对等,使读者理解到转喻手法运用的同时,明白隐藏在转喻语言形式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英语中的习语相对固定.然而,出于某种特定的需要,人们会适时对一些英语习语进行变化即变异.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这包含着一个对原文含义的理解逐步深入,对原文含义的表达逐步完善的过程.探讨了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此外,还论述了这类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而要给翻译这样一个有历史的、多元化的词下定义实属不易。翻译有其语言上的意义,也有生化上的意义,而且在其他众多领域中也有翻译一说。因此,对于翻译的理解也是众说风云。狭义的语言之间讲的翻译一般是指文字之间的转化,中外学者对此也研究颇多。本文将以中英文为例从正反两面用对话的形式且仅在言语范畴内谈谈对翻译的理解,重审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翻译对象的一篇原文总是一个完整的语篇 ,是通顺连贯的 ;因此 ,它的译文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语篇 ,是通顺连贯的。本文从介绍语篇知识入手 ,并运用语篇知识对学生的翻译实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从翻译的理解和表达两方面说明了语篇意识对于做好翻译的作用及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语言识别与解读两个概念延伸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 ,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测验 ,探讨了语言识别与解读能力在语言理解过程中的体现 ,并指出了提高语言理解能力的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语篇的理解是一个很难的课题,与认知、心理、推理、语言、语境都密不可分。这里涉及三方面的关系:一是语篇理解与心智表征;二是篇章理解与表征语言知识的心智模型;三是篇章理解与表征指称世界的情景模型。探讨语篇理解,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并可以找出语篇理解程序中的各种参数与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