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冲 《南方论刊》2012,(12):59-60
小说《第八日的蝉》自刊出以来一直感动了无数读者,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小说围绕“母性”的主题展开,但在表达主题的同时展开了一部描写日本社会生活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婚外恋问题、校园暴力问题、女性的弱势地位问题、母性缺失问题等问题跃然纸上。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可从各相关调研机构的数据中得到这证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爱情小说中出现的婚外恋现象,揭示了婚外恋现象发生的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并深刻分析了婚外恋现象的三种基本模式,即弥补型,偶然型和怀旧型。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人们的婚恋观日渐多元化,婚外恋现象有多发的趋势.婚外恋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直接侵害了配偶权的核心内容--忠实请求权和同居权,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婚姻家庭道德失范和相关法律制度缺失.鉴于此,必须一方面加强婚姻家庭道德建设,一方面完善配偶权保护立法,用法律和道德双重机制来遏制婚外恋,保护配偶权.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以现代女性的眼光去观察、描写男性,同时以现代女性的心灵去感受男性的,因而她笔下的男性形象与男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很不相同,与古代女诗人、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也不相同.萧红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常见、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乡土农村的愚夫.另一类是处于城市文明中的市民知识分子.萧红对以上两类人物的群像式的刻画,不仅表现了对下层人民悲剧命运的深切悲悯,而且反映了她作为一名敏锐深刻的现代知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批判与嘲讽以及对男性英雄神话的解构与颠覆.  相似文献   

5.
徐海晴 《理论界》2013,(8):131-134
古埃及人是世界上最早借助婚约维护女性权益的民族之一。古埃及婚约以书面的形式规定了丈夫对妻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女性的经济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护。不过,婚约赋予女性的权利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严格制约,体现了古埃及社会对待男女两性的双重标准,同时也反映出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现实处境。因此,虽然古埃及婚约对于保障女性的相关权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并不能掩盖当时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关汉卿杂剧的女性主义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汉卿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曲家。他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受到了广泛赞誉。但是,从女性阅读策略的角度来看,这些女性形象在实质上都是被古代封建男权文化规范了的性别角色,她们对现实社会的抗争也必须借助男性的力量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7.
<伤逝>、<倪焕之>有一种明显的男性视阈,在爱和事业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女性与其生理、心理相关联的生活态度与作为,都被男性主人公视作变为粗俗庸俗的表现;在男性视阈中显示出一种男女的不平等,也展现出男主人公自私利己的一面.女性形象从天使向妖妇转变的趋势,多少隐藏着男性父权制社会观念对女性的苛求与歪曲.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旧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家庭角色的考察,说明在男性神圣的宗法社会中,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女性都是男子的附庸;同时研究了现代社会中国妇女的发展道路及当今妇女整体素质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探讨了现代女性追求自主、平等的解放途径;说明女性自由平等的取得,最终取决于女性思想观念的解放,也取决于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女权主义早已从初期仅仅对妇女社会地位和权益的追求发展到对女性与男性之差异的认同以及对女性自身独特身份的建构。在全球化的时代,民族的迁徙和文化身份的模糊更加为性别研究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条件,当代性别研究的前沿课题就在于对女性同性恋现象以及由此而来的怪异现象的研究。这两个理论课题的研究目前已经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并有可能结合国内的现状而开展相应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论男性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女性研究的深入发展,作为一名男性,我痛切地感觉到了男性的失语。女性批评的一个基本思路是,话语霸权为男性所掌握,女性的价值定位是由男性给出的,女性处于失语状态,失落了自身而不自知。因之,女性应该解构男性话语,重新寻找、确立自己的价值立场,发出自己的声音,使自己不仅成为人,重要的是成为女人。应该说,这是人深入对自身认识、解放的一个最重大的进展。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原有的女性形象、价值定位是由原有的男性给出的,这是相对应的两方,那么,当女性找到了自身成为新女性并有了自己的话语后,那与之相对应的还…  相似文献   

11.
李进超 《兰州学刊》2012,(5):103-106
"伪娘"刘著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性别身份的思考。伪娘混淆了自身性别,他们的性别身份不能单纯按照通常的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区分来界定。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从社会对男性与女性的要求,以及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来寻求原因,在教育中,女性的乖巧勤奋是黄金法则,社会竞争中的女性特质也被广为认可。伪娘用身体来表演自己性别身份,体现出了异乎传统性别规范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曾一度形成热潮的女性自恋式写作,在当代中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学现象和社会现象。女性书写者以背对男性与社会的姿态,自我封闭、自我抚摸、自诉心语。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与现实意义。但观念先行的倒置与创作视野的逼仄使得创作困境随即出现。因此,女性书写者必须加强自省意识,不断探索、积极创新。与现实积极对话,追求人类真理是女性写作走向新的广阔天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明清情爱小说的兴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情爱小说是以男性的欲望和需要为前提,从男性文化的视角出发而创作的,所表现的美男效应与女性主义暗合。小说的纵欲妇女形象满足了男性读者对女性的欲望,表现出男权社会不平等的性价值观──儒家的“女为男用”原则。  相似文献   

14.
借助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可以看出《尚书·牧誓》中所谓"牝鸡之晨"现象并非独存于商纣王时期,它已存在于整个殷商时期,武丁时尤为突出。商代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领域,都能看到妇女的活动身影,她们应该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的进步和男女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男尊女卑",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现象事实上在商代也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5.
茨威格作为男性作家从女性的视角来写<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无疑展现了茨威格对女性的关注.用女性主义批评从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现实和女性传统观念两个方面来解读,不难看出,作家在文本中显现出男女极不平等的爱情观,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女性的同情和尊重.同时也揭示了女性的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16.
拉链式结构:父权制下的性别关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权制是一种权力等级结构体系,其基本特征就是等级制。在父权制下,两性关系呈现出一种阴阳交错的拉链式等级结构模式:在同一社会等级中,男性地位比女性高,男尊女卑,性别不平等非常明显;在不同等级中,上尊下卑,等级高的女性地位比等级低的男性高,在地位或职务比自己高的女性面前,男性也必须低下尊贵的头。不存在超越等级鸿沟的性别不平等。将父权制等同于男权制,等同于男人的统治,是一种理论误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男性学者热情参与西方女性主义的译介和阐释,积极进行女性主义理论的批评实践的梳理研究,试与钟雪萍先生商榷,并解决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个盲点:女性主义是女性自己的事情,国内男性理论中心反应淡漠.其实.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内男性理论家、批评家的努力,男性学者为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之所以存在男性不关注女性主义这个盲点,究其原因:其一.女性长期以来所处的"第二性"地位,导致女性形成了男性是不会关注女性主义的误解和偏见;其二,因为存在少数男性误解和抗拒女性主义的现象,女性则以偏概全地得出男性不关注女性主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批评语言学和女权运动思想体系,探讨了美国文化中的表扬语与贬低语所反映的性别倾向与社会导向。对女性的单向性表扬语掩盖了一个社会导向:对女性的不尊重。贬低语将男性的能力看得很重要,并要求女性满足男性的欲望,这些贬低语在意识形态方面从很大程度上迫使人们遵循这些性别角色。针对女性的贬低语更是说明社会导向中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或对妇女的歧视思想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因为农村女性短缺量大以及“富胜穷汰”等原因,男性婚姻剥夺已成为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况且这一独身者群体仍在扩大。此类因婚姻剥夺而形成的男性独身者无法获得家庭对个人生活的保障,因而社会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和养老保障是十分必要的。这种社会保障应是一种补偿性保障、扶持性保障。它有着类似于社会保险的特点,但又有别于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20.
师爽 《理论界》2009,(4):174-176
20世纪初期风行于上海的旗袍不仅仅是一件衣着,它还是中国女权文化的一个表征。它通过在女性个人经验层面上对于身体的控制、自身的认同以及身份的确认,使新时期的“女性形象”得以建构;它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商品经济、文化层面、政治层面对于“女性形象”的认同与肯定,赋予旗袍以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的文化意义。从个人经验层面和社会层面对于女性形象的建构可以看到男性目光和男性倡导的作用,可以说新的女性形象是在男性倡导下建构起来的。这使中国女权文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