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5,(4):54-59
语义韵、语义选择趋向、涵义是一组相关却又相异的概念。与后两个概念相比,语义韵呈现以下特点:(1)语义韵的承载单位更为复杂,且抽象程度更高;(2)语义韵属于语用层面的运作规律,通过长期的共现关系形成;(3)语义韵通常比较隐匿;(4)语义韵的计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研究人员文化背景的影响。由于上述特点,语义韵考察中存在三个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7,(4):19-27
用韵是关联诗歌各句的重要枢纽,是诗词文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在诗词文学的创作和接受之中,用韵多被视为形式层面,但它在诗词文学内容表现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用韵对诗词文学情感表达的作用,集中体现在韵的发音特征上,一般来说,开口度越大,表达情感的程度就越强烈;开口度就越小,表达情感的程度就相对弱一些。诗词文学用韵对情感的配合作用,适合于大部分作品,有加强表达效果的作用,可以暂且认定是一种"亚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3.
韵书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起源阶段,最早的韵书应该是山东任城吕静的《韵集》,现存最早最有影响的韵书《切韵》,颜之推、萧该等山东人对其成书起了关键的作用;2.归并韵部编纂韵略阶段,得风气之先的仍然是山东籍学人;3.等韵学阶段,等韵学导源于经咒对译,创建梵汉对音体系的三人中唯一的中国僧人是山东人义净;4.等韵化韵书阶段,山东人不仅对《韵略易通》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编纂出数十种等韵化韵书。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17,(4):33-38
《才调集》由五代后蜀文人韦毂编选而成,收入[唐]无名氏《杂诗十首》《杂词十三首》,其"韵高而桂魄争光,辞丽而春色斗美"的诗学思想贯穿全书,并引起了学界的研究热情。而"杂诗""杂词"作为小传统文学的存在,大多流于文献的考证,其包孕的艺术世界并未得到充分的阐释。"韵高"意在诗歌的音韵和谐,平仄起伏有序,也包含了情感的蕴藉渊厚;"辞丽"意在词采的华丽和情感的含蓄韵味。"韵高"与"辞丽"特征的结合保证了诗歌情感的真挚有力、语言的词采飞扬和韵律的婉转流畅三者的有机统一。"韵高""辞丽"可以透视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和感染效果,还原诗语后立体的爱情世界。  相似文献   

5.
对陆法言《切韵》及其音系性质的讨论已有很多, 但从语言文字观的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尚未见到。从陆法言的语言观的角度入手可以看出,陆法言的语言观的本质是“字本位”的。综合以往各家之成果,深入讨论《切韵》的音系 基础,可以看出它所代表语音系统是当时读书人使用的书面语语音系统,只 有 对那些南北语音差别比较大,而读书人的读音又存在明显差别的字,他们才会吸收方言中的 语音。  相似文献   

6.
谭海生 《学术研究》2007,(5):121-125
《切韵》音系是一个动态综合音系。《切韵》的反切是一切多音。《切韵》的反切记录的是当时以洛阳话和金陵话为主的多个南北不同方言的实际字音,《切韵》的每一个反切都可以拼读多种当时主要的汉语方言的读音。  相似文献   

7.
《文海宝韵》序言、题款译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写本《文海宝韵》保留有刻本缺失的序言和卷末题款残片。本文对这些残片拼合整理、翻译后作了初步研究。从中发现了创制西夏文字的记录 ,充实了关于西夏文创制的内容 ,再一次确认西夏文字系元昊时期创制 ,了解到有关细节。还用西夏人撰写的第一手资料印证了西夏元昊称帝时间和加冕等重大史实。由年款和史实记录初步推定《文海宝韵》成书于天赐礼盛国庆年间 ,即 1 1世纪中期 ,属西夏前期 ,其编纂者是以罗瑞智忠为首的一批学者。参与此书编纂的有身居高位的官员 ,有通晓切韵的僧人和学者。序言对本书内容和特点记载表明西夏人对西夏语音科学的认识。从《文海宝韵》和《五音切韵》序分析了二书的关系 ,《五音切韵》将《文海宝韵》中的字纳入到韵图、韵表中 ,两书出于同一个朝代 ,有颇多重复的序言 ,内容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8.
关于永明诗律八病后四病"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的内涵,本文的基本结论是:1.永明律体的"纽"不是指"声纽",更不是诗病,而是文人诗歌最高最完美的声律艺术."旁纽"和"正纽"的区别是:"旁纽"是指一句诗内平仄的相"黏"(求同).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两种句式中的第三个音节(单音步)必须与前面一个双音节(双音步)的平仄相同,即"仄"黏"仄仄","平"黏"平平";"正纽"则是指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的前两个音节(双音步)的平仄相同,即"平平"黏"平平","仄仄"黏"仄仄",如果违背了"旁纽"或"正纽"的平仄组合规则,即胃犯失黏诗病.2.永明律体的"韵"也不是诗病,而是文人律体诗歌押韵的原则及其规范."大韵"是指律体诗正韵的钾韵原则,即只限押平声韵,且同一首诗只能押同一个平声韵,不得出韵;"小韵"是指律体诗起句入韵也只能押与正韵相同的平声韵,不得借韵.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由诗人情志、表现对象和语言音象等三个基本元素媾合生成。诗歌的语言音象包括词语的语音音象(声、韵、调及其书写形式)和诗律音象(体制、韵式和格律)。它们贯串于诗歌意象的孕育、形成、传达和接受赏评流程中。没有语言音象,意象便无所附丽。因此,语言音象可以看作是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生命的第三元。本文拟就语词音象与诗歌意象创作构思,声、韵、调音象与意象情感意味,以及诗词格律模式音象对意象营构、意境综合效应和接受赏评的积极意义三个相关问题,进行一点粗浅的推测,以期小助于这个诗学命题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0.
兰州方言和北京方言的来源是共同的,它们都是由古代汉语分化而成的,因此兰州语音和北京语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研究这种对应关系可以得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来。掌握这些对应规律,学起普通话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兰州语音和北京语音的对应规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兰州一种音和北京一种音应用范围完全相等(有个别例外字)。包括两种情况;1.两种音完全相同(如兰州的p声母北京也读p声母),2.两种音相当(如兰州的iē、uē韵北京读ian、uan韵)。二、兰州一种音和北  相似文献   

11.
学者们通常将《礼部韵略》《集韵》的差异,归于《集韵》定稿时的修改。考察《礼部韵略》《广韵》《集韵》三书各异的反切、小韵次序,可以发现,《礼部韵略》《集韵》的差异,有些是《集韵》定稿时所做的改动,有些则体现了《礼部韵略》成书后重加调整的成绩。稽考相关史实,推断《礼部韵略》与《集韵》各异的某些内容,可能主要是王洙和嘉祐年间修校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朝鲜朝(1392—1910)引进和翻译中国韵书,积极推行以《洪武正韵》为汉语官话“正音”标准的中文教育。朝鲜朝从官方层面将《洪武正韵》列入蒙童学习书目及科举考试科目,翻译《洪武正韵》,刊行《洪武正韵译训》,构建汉语官话“正音”韵书编撰的标准范式。《洪武正韵》曾对朝鲜半岛的汉语官话“正音”教学产生过深刻影响,推动了朝鲜本土化汉语“正音”韵书的刊行,是汉语国际教育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 对系统进行分类是系统研究的任务之一,但任何分类都是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按其不同的属性去完成的.如我们可以按实有系统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把它们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两类;也可以按是否有人这一要素介入,把实有系统分为有人系统和无人系统,其中,有人系统又可再分为人-人系统和人-机系统;还可以按实有系统的属性把它们分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物系统、机械系统、符号系统等.本文所要探讨的社会系统,则是依据软科学研究的需要(社会系统的改善是软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对实有系统进行分类所得出的概念,它与非社会系统是两种对应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4.
《韵补》所引汉代著述 ,多为宋人所见旧本 ,可以用来校、补现存文献之缺失。本文以《易林》之例 ,说明在对汉代文献整理、研究方面 ,《韵补》和《太平御览》等类书有着同样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切韵》残卷中找出真、寒、歌三部的不同时代的反切用字,并从纵向和横向对比,发现大部分反切在分化发生以前到分化以后,其反切下字基本没有变化,开口字切开口字,合口字切合口字,十分整齐。这说明时音已经有区别了,只是《切韵》系统为了综合古音和方音才没有进行分化。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切韵》音系是综合古今南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制度的定义与分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制度不宜被定义为博弈的参与者 ,制度也不宜被定义为博弈的均衡解。本文倾向于把制度定义为人们行为的规则 ,是关于人们的权力、义务和禁忌的规定。人们行为的规则可分为个体规则与社会规则两类 ,其进一步分类表明 ,很难对制度下一个独一无二的定义。变通的办法是从外延角度 ,按照由窄渐宽的次序进行分类与定义。  相似文献   

17.
百韵五言长律 (排律 )诞生于唐代 ,在诗歌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在唐代诗人五言排律创作的基础上增添了一种规模弘阔、能够如史诗般叙述而又保持了短律抒情特色的新体式 ,同时也引发了唐代及其后世百韵七言长律和百韵古诗的创作。宋元明清的百韵五言排律 ,虽然承载的内容有所不同 ,思想境界有高有低 ,但在力求开阖变化 ,错综恣肆 ,部伍森严 ,章法精密 ,表现大才华 ,展示大技巧上却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
中华美学表示审美意义的基本概念具有含混性、多元性的特点,不仅有美,还有妙、文、韵、乐、游等概念,这些历史地形成的美学概念构成了一个集群,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达了审美意义。这些概念各自都具有某种意义的局限,不能完整地表示审美的本质,但这些概念的意义之间互相对应、叠加、补充,展开了审美意义的空间,从而全面地揭示了审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的分类级次及检索级次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 ,把图书馆藏书予以一一揭示 ,并分门别类地将它们系统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手段 ,对图书进行分类后 ,才能对藏书实行分类排架和编制图书分类目录  相似文献   

20.
《合并字学篇韵便览》的主体部分是以一定的规则对“旧韵图”和“旧《篇》《韵》”进行合并而形成的。“合并”是此书的灵魂和主旋律。张元善、徐孝二人在制定音韵部分的合并规则时,主要依据的是当时“以北京-河北地区方言为主的北方话”的实际语音。在按规则合并的基础上,他们又对部分特殊小韵和韵字进行了一些调整。时至今日,《篇韵便览》以明末北京话为基础方言的说法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然而无论从整体结构上看,还是从对部分特殊小韵和韵字的处理方式上看,均不宜将其所依据的基础方言限定在明末北京话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