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不单是政府的工作 ,国有企业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 ,抓好企业管理和体制改革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真正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一、解放思想 ,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会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国有企业 ,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否抓住这一机遇 ,深化改革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这既是西部地区众多国有企业自身的事情 ,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努力的方向 ,使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知识资本。而知识资本又源于特定的人才和资本组合之后的持久的创新能力。在这个时代 ,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业将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而企业在这一主旋律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一、企业要敢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投入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我们知道 ,工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制造业 ,制造业为工业经济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持。到本世纪 70年代 ,可以说达到了巅峰状态。但从此以后 ,这种情况就开始发生变化 ,近几年这一比重一直在下降 ,从业人数则下降得更快。可以预计 ,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里 ,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当前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受自身主体意识的制约和生产生活环境的限制,必须在实践中加以保护和引导,促使其提高,培养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根本支撑。  相似文献   

4.
刘阳 《兰州学刊》2010,(7):189-192
晚期维新派的科技兴农思想主要有:创设农业机构,兴办农会,以主持农业改良;办农业教育、出版农学书刊,以传播农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和新式农具、从事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新式机器、加工农产品,以改进土货质量;引进、推广良种,以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述思想对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催生了上海农学会的诞生和《农学报》的刊行;推动了中国农业教育的勃兴和农学知识的传播;使一批外来物种得以在中国引进;促使中国农具开始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由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刘阳 《理论界》2009,(2):118-121
戊戌时期,为挽救中国农业和扭转外贸逆差,有识之士提出了科技兴农思想.其主要观点有:创设农业机构,兴办农会,以主持农业改良;办农业教育、出版农学书刊,以传播农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和新式农具、从事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新式机器、加工农产品,以改进土货质量;引进、推广良种,以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述主张推动了清廷农业上的革新,从而对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农业教育的勃兴和农学知识的传播;使一批外来物种得以在中国引进;促使中国农具开始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由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7.
<正> 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70%至80%,而我国只占30%左右。我们要增加粮食产量,除适当增加农业投入外,主要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根据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增加科技储备。在农业科学研究中要抓好应用技术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1.关于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应紧密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农业中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性科技问题,如,进行土地资源研究,以解决浪费土地和土地退化问题;进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讲政治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特有优势。领导干部要成为讲政治的模范,要认真学习和探讨马列主义理论,要坚持群众路线,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对科技兴农的社会学思考苏俊峰李孝权近几年中央一再反复强调,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中的首位,科技兴农是振兴和繁荣我国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在我国,把农业科技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发挥科技兴农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全党...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国务院作出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决策。要把农业搞上去,科技是关键,依靠科技进步是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根本所在。从江西的情况看,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充分认识农业科学技术的战略地位,改革农业科技的推广体制,完善农业科技的推广网络,充分依靠科技振兴农业。 一、科技兴农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江西农村经过建国以夹四十年的改造和建没,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大力推广科学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农、林、牧、副、渔业增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一)邓小平同志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起,就倡导科技兴农。他强调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最关键的是发展科学技术。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改革开放勋年来科学技术的普及对发展贡献型农业,其功是有目共睹的,农业科技人员就是一支默默无闻的兴农大军。从1985年开始,农业科研和推广体制进行某些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一是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面向经济、面向市场的观念有所增强。不仅农业…  相似文献   

13.
科技兴农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开发的科学决择。研究科技兴农,探讨其目标管理问题,将有利于科技兴农活动顺利而科学地进行。一在研究科技兴农目标管理时,先要搞清楚“科技兴农”的内涵。我们认为,科技兴农的内涵可以从狭义、广义两个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14.
农村供销合作社是在五十年代初期,由农民集资入股办起来的集体经济组织。后来,经过人为的升级过渡,转变为国营经济,农村商品流通也就完全由国营商业控制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过去由国家直接经营的供销社体制就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加以改革,这种改革的客观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但要为小康社会贡献物质财富,更要为和谐社会贡献精神财富。只有建设和谐企业,才能凝聚全体职工的力量,发挥全体职工的聪 明才智,使企业这个社会细胞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和谐衬会中的和谐分子。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农村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1家庭经营与社会科技服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层”。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从实践中知道,采用优良品种、新耕作技术、新种植、栽培技术、优质化肥、农药是夺取农业生产丰收的重要途径;采用新养殖技术、新产品加工技术是致富的重要门路。但是,农民由于文化基础差,科技知识水平低,既使他们找到了某些致富的门路,却不知道在技术上应当怎样做,因此他们非常盼望农技部门给他们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然而,由于乡镇专职农业技术人员较少,服务面宽、量大、承包的项目多,再加之农民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分  相似文献   

17.
政府机关作为社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带好头,做好表率。注重从政府机关做起,以自身的行动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开展,在行政决策、资源配置、公务活动、政策指导上都要体现节约原则。  相似文献   

18.
农科教结合问题,是近年来改革实践提出来的。科学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一般说来,这对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是如此。为什么实践偏偏把农科教结合突出了出来?这里自然有其一般的道理,但尤应注意它的特殊意义。以下着重从这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但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无论过去、现在与将来,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都必须保持正确的清醒的认识。 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也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底历史”,“不能把社会发展归结为帝王将相的行动”(联共党史)人类社会不能缺少物质条件,人类为了生活就必须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需要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20.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农业技术革命的源泉,是实现科技兴农的重要手段。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只有在农村迅速推广开来,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并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这项科学技术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农业生产才能获得较快的发展。为了加强农技推广工作,促进科技兴农,大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新路子。一、因地制宜立项,突出重点攻坚,抓好关键项目推广农技推广中心根据省农牧渔业厅每年制定的“农业技术推广和高产攻关项目计划”,坚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