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洪江城市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文化史是城市史的一个分支学科。城市是具有一定历史的复杂的系统。要认识城市的历史内涵,探讨城市发展的规律,需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尤其是城市地理生态史、城市规划建筑史、城市经济史、城市社会史和城市文化史。城市文化史侧重从文化学的角度和眼光观察研究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史的核心是城市人文精神的演进历史和城市文明发展的规律。城市是人的城市,是人的创造物和人的居住环境。城市是人与自然有意识的长期互动的积淀。每个城市独特的人文精神是城市的本质特点、最高品质和基本动力。城市个性的来龙去脉就是城市的“文脉”,也可…  相似文献   

2.
“文化史”是研究者以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至于什么是“文化的眼光”,这就要回到一般所谓“大文化”观念上去。“大文化”观念认为,“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在历史研究中,文化与文化史无疑是重要的,但它们的地位必须在历史的语境中,由人类实践活动的坐标系来确定。来自新文化史的启示,对于人们思考文化史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具有积极建构意义,但与此同时,文化史研究者也应警惕新文化史内在的隐忧,借助新文化史提出的问题思考文化史研究的走向:首先,新文化史并非文化史发展路径中必经的一站,二者学术旨趣相近,可以互相借鉴,但是不能相互替代;其次,文化史必须从它在后现代主义——新文化史那里所能找寻到的认同点中谨慎选择,在“再现”与“建构”、“想象”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不至于矫枉过正;再次,文化史必须致力于碎化历史与总体史的制衡。  相似文献   

3.
1997年,"审美文化学"作为新的学科方向第一次被正式列入了学科体制,但至今尚缺少"审美文化学原理"或"审美文化学概论"一类的一般理论著作对其加以界定和论证,这一情况显然不利于审美文化学的学科建设.当今全球化浪潮、跨国资本、消费经济、金融风暴的激荡,使审美文化学研究处于一个崭新的语境,也使这一学科方向形成了新的研究视野,即放眼审美文化历史进程,倾重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守持文化批判立场,阐扬审美文化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4.
武云 《社会科学家》2003,(1):129-132
本文认为,长期以来文化史研究形成的“切蛋糕”式的研究范式束缚了文化史研完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造成了文化史研究视野狭窄、选题碎化、论述浮泛尤其是文化史研究领地难以落实的困境.文章提出要弱化文化史研究狭隘的学科意识,增强开放的同题意识,从“切蛋糕”的研究范式转为切入文化的路径研究社会历史,从而找到新时期文化史研究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推动史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钱穆的文化学理论及其研究实践陈勇被学术界誉为“学贯四部”、“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不仅是一位以研治中国文化史而蜚声于世的著名学者,而且在文化学理论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建树。本文拟就钱氏的文化学理论及其运用实践作一初步探索。钱穆的文化学理论比较集...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化问题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文化的定义与文化学研究对象的规定,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文化史学者深感头痛的难题,引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应该怎样确定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呢?笔者以为,正确的方法应当是从总体观察的角度,从文化学与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的交叉关系中,寻找对于文化的本质的描述,从而确定文化学特有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学术界一个很热的课题。许多报刊开辟专栏报导有关情况、登载一系列论文,还有《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近代文化史丛书》等系列专著正在陆续出版中。文化史讲习班、文化史讨论会也极为活跃,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就有十余次,如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近代文化史丛书》编委会等单位发起的于1984年11月在郑州召开的“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讨论会”。由中国文化书院和九州知识信息中心联合分别于1985年3月、1986年1月在北京举办的两期文化学讲习班。由武汉大学哲学系邀请数十位海内外研究中国文化的著名学者于1985年12月在湖北古城黄冈举办的“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8.
旅游展演艺术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旅游业中生成的旅游展演艺术,是各种地方性文化旅游中文化变迁的表征,目前学界主要在旅游人类学和民族文化学视野对其进行阐释。无论其作为“传统”文化还是“发明”的“传统”,或是其中表现的“意识形态”与地方性“认同”、“真实性”以及“互动协商性”,都未能很好地呈现其与一般文化现象的不同及其与地方性文化生活的具体关联,艺术人类学“回到生活”的“行为研究”和“艺术”“文化”双重解读的理念方法无疑为其提供了富有阐释力的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9.
<正> “文化与个性”是心理学、文化学、哲学共同关心的题目.如果说,精神文明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具有现代个性的新人的成长,那么,“文化与个性”也是精神文明学不可忽视的课题.本文,试综合心理学、文化学和哲学的有关知识,就文化对个性的形成的作用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 文化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个性”(英文为personality)是一个多义词,不同学科或不同场合使用时涵义不尽相同.作为文艺界的术语,“个性”往往是指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这是个性的本义).作为辩证法的一般范畴,“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指具体事物的个别性、特殊性.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性”是指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侧重于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近代文化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交叉综合的独立学科。学术界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一直很薄弱。这种状况直到1983年才有所改变。这年5月,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历史学科“六五”规划会议上,一些同志对推动和加强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成为开展这一研究的新起点。之后,有关方面陆续编撰出版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丛书》,举办了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并招收了一批研究生,等等。这些表明,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习中国近代文化史,或者说学习文化史,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是文化?文化史研究的对象、范围是什么? 较早提出文化的定义并产生颇大影响的,是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学者泰勒(E·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