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道祥 《殷都学刊》2005,(2):96-101
中原岩画的首次发现,折射出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走过的共同道路。中原岩画的早早消失,说明这些人为的敬畏早已成了历史的陈迹,中原居民在认识人类自身的力量以后,很快把自然神作为人类社会组织的附属,中原政治是一种世俗政治;岩画集中而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人类文明时代的地平线上徘徊时间较长,自然神和宗教政治长期作为一统治思想而存在,巫术是氏族部落的稳定剂。但意识形态的发展是跳跃性的,思想一旦与先进的文明相碰撞,便如脱疆的野马,一跃从百年不变程式化思维的鸿沟上越过,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2.
鸟夷的考古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史哲》1997,(6)
  相似文献   

3.
“云雨”与原始生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溯源在中国古代诗文中“云雨”是有特殊含义的。明清小说中“云雨”直接是男女交媾的同义语,并不是一般的比喻。例如:“二人相挽就寝,云雨之事,其美满更不必言。”(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在唐宋诗词中“云雨”表示男女合欢更多地是以用典的形式出现:“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宋·柳永《婆罗门令》)“料得襄王惆怅极,更无云雨到阳台。”(唐·刘言史《赠童尼》)“才会云雨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唐·方干  相似文献   

4.
“精卫填海”与亡灵化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卫填海”的神话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原文很简朴,谓: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则神话很动人,常与《列子》“愚公移山”寓言并称,给人以刚强坚毅的感受,表达了我们的祖先有进无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睥睨一切的大无畏勇气。后来的进取者从它的身上,汲取了无穷无尽的奋发向上的力量。古人中曾流行过一种观念:人死后化鸟。这种观念非仅华域,亦及域外,几乎具有世界  相似文献   

5.
6.
腾龙换鸟凤凰涅槃背景下劳务移民就业存在潜在忧虑。经济新常态下,积极促进劳务移民就业意义重大,从战略上优化劳务移民就业难免阵痛。为促进经济社会稳步协调发展,腾龙换鸟应审慎而行,妥善处理新鸟老鸟关系;凤凰涅槃当为全局性战略,全国应有实招强力推进劳务移民再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正确引导或尽力促进劳务移民就业,要与户籍制度改革配套,从各地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7.
王俊虎 《兰州学刊》2007,(2):153-154
曹禺在其戏剧创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浓厚的"原始向往"情节,这种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成就了曹禺的戏剧,使得曹禺的戏剧凸显出不同于其他同时代戏剧作家的迷人魅力.回归原始,是曹禺给现代文明影响下的赢弱人类开出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8.
《诗经·生民》是歌颂周民族祖先后稷之诗,为周人开国史诗六篇中的第一篇。凡八章、前两章曰:“厥初生民,时维姜■,生民如何?克湮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圻不副,无灾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堙祀,居然生子。”《史记·周本纪》据此解释道:“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姜■为帝■元妃。姜■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可知,姜■为帝喾元妃,姜姓,有邰氏女,名■。她践巨人迹而有孕、生子。…  相似文献   

9.
“羿射九日”神话传说的原始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的瑰丽、诡异的诗篇《天问》,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羿焉(弓毕)日?乌焉解羽?” 译成今语,大意是:“羿怎么会射落太阳?日里的三足乌(踆乌、阳乌、金乌,名异实同)为何羽翼四散而亡?” 问题提得实在突兀,令人摸不着头脑。古神话传说不明明摆在那儿吗?例如,“日中有踆乌”。“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  相似文献   

10.
罗洛·梅(Rouo nay)是美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不仅有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而且有大量的哲学心理学著述。他的《自我的追寻》、《焦虑的意义》、《心理指导的艺术》、《心理学与人类困境》、《创造性生活的源泉》、《爱与意志》等书籍,在西方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爱与意志》.罗洛·梅生活在西方世界面临着种种危机的时代.尤其是第二汶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1.
对于《甲骨文合集》11497正、11498正卜辞中"鸟"的考释,观点不一,至今尚未定论。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杨树达把"鸟"看成星辰之名;二、李学勤把"鸟"读为副词"倏";三、连劭名把"鸟"释为"玄鸟",为祭祀对象。下面将从三种观点分析入手,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最后综合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2.
韩民族有其固有的原始意识结构——“兴”与“风流”.与中国文化中的“兴”立足于伦理本位、追求“大同”的精神不同,韩民族的“兴”与“风流”根植于生命本体,追求重生精神,进而使“兴”与“风流”直接与审美情感和价值判断相联系并升华为一种审美境界.韩民族先民具有的自然原始性、巫术性的歌舞形式,在游戏的文化功能中,形成了“兴”与“风流”的文化特性,而其全员参与性、与“神”的沟通性和规范的游乐性则构成韩民族固有的原始意识结构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7月8日,一名民间工艺师正在加工“黄山玉雕”工艺品。黄山市黄山区一位普通农民陈国建从传统“徽州石雕”中受到启发,利用黄山特有的“黄山玉”(俗称“黄蜡石”)为原料雕刻工艺品,他巧用浮雕、圆睢、镂空透雕、镶嵌组装等技巧,经因料施艺、废料巧怍、剜脏去绺、化瑕勺瑜后,形成融分散州木雕、竹雕特色的“黄山玉雌”,玲珑雅致的玉石雕刻受到各方的广乏欢迎。  相似文献   

14.
一个苹果意外地落在牛顿的头顶上,从而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一阵风意外地将两盏吊灯吹动,从而让伽利略发现了摇摆定律;哥伦布在航海中,意外地发现了新大陆……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人们在意外中发现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意外,请以“意外的__”为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欧洲文明的文艺复兴,还是中国文明的文艺复兴,“人的发现”都是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中国之“人的发现”有其独特之处.现代白话入诗,是这一思想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诗歌变革,在某种程度上,恰好开启了“人的发现”之路.现代白话入诗,识别出“现代”所需的“最大多数人群”,进而颠覆传统的文学等级秩序.现代白话诗对自我及他人的书写,以叙事之手段重新发现并定义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既为现代新诗确定了新的范式,也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再生)提供了语言文学及思维方式的可能性.理清现代白话诗与“人的发现”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思考中国文艺再生过程中的新旧和解.  相似文献   

16.
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大成者。文章对在羌族原始宗教及羌族民族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释比"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否存在过井田制,这一论争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迄今仍然未能取得一致的认识。本文拟从传说时代会稽地区出现过的“鸟田”耕作方式,探索井田制的起源,以求有助于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探索古代巴族信仰和崇拜何物的历史时,学者们普遍认为,古代巴族世世代代都有过对“虎”、“蛇”崇拜历史。然而,古代巴族人们除了对“虎”、“蛇”进行过崇拜以外,还有过对神“鸟”崇拜的历史,考其渊源,前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往后历经夏商周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甚至在现在土家族居民生活习俗中仍有踪迹可寻。在此,就巴族崇“鸟”的历史进行较全面的探讨,并认为古代巴族应是一个以多种动物为崇拜的民族。  相似文献   

19.
正雷达先生作为一位出色的当代文学评论家,正如作家朱向前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他始终"旋转在当代文学的天空中",他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检测者。他在文学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期都能发出情理俱佳、科学公正的批评声音。比如,1987年《文学评论》第一期发表了雷达先生的一篇"具有划阶段意义的论文",名为《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新时期文学主潮论纲》,编者言:"雷达的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灵魂的发现和重铸,才是贯穿新时期文学的主潮,这可作一家之言。"这篇文章中,雷达先生  相似文献   

20.
"井"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常用的意象之一,在其代表作《奇鸟行状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上春树笔下的"井"一方面象征村上春树内心中的战争、死亡阴影;另一方面象征由现实世界通往潜意识的黑暗世界的出入口。作家透过这口"井"与和战时一脉相承的封闭国家暴力组织进行对抗,不难看出村上春树作为作家的担当意识。本文分析了"井"的象征作用及从战争年代到当今日本社会中暴力的传承性,以期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