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问”是一种言语行为,其目的是通过这种言语行为的作用,获取所需信息。在英语中,“提问”这种言语行为主要靠疑问句(questions)来实施。本文从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英语疑问句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并探讨疑问句在间接言语行为中的作用,以便使我们全面理解疑问句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借助Panther&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揭示修辞问句所实施的两种言语行为提问和陈述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修辞问句言语行为实施的场景模型,发现了提问和陈述两种行为问具有转喻关系,即提问可以通过突显修辞问句场景模型内的任一部分来转喻陈述。同时,这种转喻关系解释了为什么修辞问句的听话人能快速地解读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录像、英语课堂非言语行为交际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的互动场景中,师生进行非言语行为互动时存在的同步性,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非言语行为互动的同步性对教学实践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提问与答问──言语策略一隅冯学锋提问和答问是言语交际中的基本方式。有问,有答;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这是一般规律。作为言语策略,提问和答问在言语交际中,又不是这么简单,往往变化无穷。本文拟就提问和答问的特殊用法和作用谈三个问题。一、提问:丰...  相似文献   

5.
借助Panther & 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揭示修辞问句所实施的两种言语行为提问和陈述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修辞问句言语行为实施的场景模型,发现了提问和陈述两种行为间具有转喻关系,即提问可以通过突显修辞问句场景模型内的任一部分来转喻陈述.同时,这种转喻关系解释了为什么修辞问句的听话人能快速地解读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6.
作为言语行为的重要辅助工具,非言语行为在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更是起到了克服文化差异、克服言语行为表达缺失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作为课堂主导角色的教师,时刻关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并作适当的调整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就清楚语言能表达各种不同的含义:命题内容方面的,修辞学方面的,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等等。然而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1962)首次阐明了有许多事情是讲话者能用语言来实现的。他的一个根本观点是有些言语不是对某个信息的陈述或提问,而是实施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基本观点是“言则行”①,即人们使用言语去实施某种行为。从语用学观点看,言语本身就是某种行为,称为“有所为之言”(performatives)。言语行为是交际行为,是由说话人在一定的语境下就某个主题与听话人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内行…  相似文献   

8.
论批评语用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是一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言语行为之一,但关于批语言语行为的研究较少。本文依据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Brown&Levinson的面子保全理论,讨论了批评言语行为的不同语用策略,并针对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批评语用策略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教师合理运用批评语策略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非言语行为是人际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常与言语交际结合进行,传递一定的信息,帮助人际的心理沟通。文章从身体行为和声音行为两个方面分析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阐述了非言语行为对外语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指出非言语行为不仅可以增强言语交际的力度,而且能弥补言语交际的不足,以达到言语交际难以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由于文化内涵差异,外教课堂相对于中教课堂,非言语交际行为更为突出。本文在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分类与功能后,通过剖析具体范例,探讨中教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借鉴的外教常见的非言语行为,并提出文化定位,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同时本文也提出了提高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多媒体手段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影响,并以实验论证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几种典型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负面影响,希望教师能改进多媒体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从而改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改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与沟通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两种行为进行的。因此,在师生的课堂和日常交往中,教师除了需要熟练地运用言语行为进行交往之外,恰当地运用非言语行为,对于课堂教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由于言语行为发生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言语行为参与者所拥有的社会文化识别等等,使言语行为在具体的语境,尤其是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会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变数的干扰,进而影响到言语行为的实现,从而说明言语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语言使用和社会文化关系的协调过程。  相似文献   

14.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说话往往并非直截了当,而是间接地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意图,语言学家从语用学角度把这称之为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活动,并常常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难。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掌握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关的知识,了解它在英语交际中的重要性,并把它引入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巧妙地使用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一门艺术,运用提问艺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应遵循循循善诱原则,难易适度原则,新颖别致原则,按需设置原则。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为更好体现提问艺术,还应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讲求提问的艺术、耐心帮助学生回答、注重总结评价、教会学生自己质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是语文课教学活动的外在体现,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它作为对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结果的完成和实现,可从相对静态的角度反映出课堂教学言语的基本情况,体现特有的教学理念。因此,中学语文课教学中,在协调课堂教学话语形式的基本成分(即口语、书面语、身势语)之间的配合的基础上,应加强课堂教学话语形式与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之间的协调,并以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系统论等为基础进行多方调控,以利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言语的综合效益,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通过探讨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外在形式,探索这一活动与教学理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两种方式进行的。其中言语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但作为辅助手段的非言语行为在师生信息交流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早研究非言语行为的是美国的一批人类学者,如博厄斯、萨皮尔、拉巴尔和埃弗龙等。他们第一次明确提出:人的体态运动实际上是一些能够破译的密码,诸如眼神、表情、手  相似文献   

18.
言语行为与人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功能指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言语活动中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言语交流活动中,"给予"和"求取"的角色关系与两种交换物"信息"与"物品和服务"组合起来,可构成"陈述"、"提问"、"提供"、"命令"四种言语功能或言语行为,并在语法层面形成"命题"与"提议"两类小句和三种语气的句子结构.语气在实现上述四种言语功能时体现出不同...  相似文献   

19.
非言语交际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进行交际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但又绝不仅限于语言,还依靠许多非语言交际行为。非言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抓,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非言语交际行为会增强教学效果、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使用诸如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目光、手势等非言语行为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有效形式,也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目前课堂教学中最盛行的课堂交流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们积极回应——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