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因"人肉搜索"引发的侵权案件正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而由此带来的法律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因此,文章提出应当厘清"人肉搜索"与侵权的关系,分析和探索人肉搜索侵权行为的特殊性、明确界定人肉搜索侵权的内容,最后对于健全、完善网络法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视域中的"人肉搜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区问答到专业搜索引擎的出现,从静态信息提供到动态信息追踪,从娱乐性、实用性到自发设置议程,"人肉搜索"在中国的发展演进呈现出新的趋势.以交融性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形式、庞冗复杂的信息流、松散的沉浸式参与等为特征的"人肉搜索"已经广泛而深刻地介入社会现实及社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它提供了公民表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路径,推动了参与式民主的进程;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人们对"网络暴力"和网络监管、引导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金雪莹 《理论界》2010,(12):82-83
关于人肉搜索,近几年来涉及范围愈发广泛,在王菲案后,更是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我认为人肉搜索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产物,是社会监督影响力的扩大,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人肉搜索的影响力是把双刃剑。在给寻亲、找人、舆论监督等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某些人的权利造成了侵犯。本文就人肉搜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包括目前人肉搜索的现状、人肉搜索的双面性、人肉搜索的道德与法律底线以及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前提下的商业前景等。  相似文献   

4.
网络人肉搜索是一种人际关系行为,对网络和现实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并且关乎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因此,必须做好网络人肉搜索的法律规范.具体的对策至少包括:分清言论自由和侵犯隐私权的界限,加强和规范网络管理,加强网络隐私立法保护和网络主体对隐私权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5.
面对人肉搜索这一备受争议的新生事物,结合近年发生的各种实例,通过剖析人肉搜索运用不当对法治的阻碍、避免人肉搜索违法的若干要点,以及正确运用的人肉搜索对法治的促进作用,揭示出在法治环境下理顺人肉搜索与法治关系的大致前景。  相似文献   

6.
白雪 《兰州学刊》2010,(9):111-114
文章以"人肉搜索"现象为视角,从比较法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进行研究。由于我国目前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尚待完善,笔者提出在立法上应该建立全面的个人网络信息保护机制,完善侵权行为发生后的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体系。同时,应该加强行业自治管理,构建政府领导下的行业自治模式来保护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现象正为社会所关注,随着参与者的不断扩容,特别是一些不良因素的强势渗入,人肉搜索渐呈泛滥之势,有逐渐成为一种越轨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的倾向.然而,我国的相关法律尤其刑法对于人肉搜索少有回应,人肉搜索入罪呼声渐高.对人肉搜索的刑法规制应先明确几个问题,包括造成损害后果情节严重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区分正当舆论监督和侵犯隐私行为,侵害行为由谁进行追究等.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引起的社会评价争议是网络信息开放、言论自由与网络环境下公民私权利之保护的冲突表现,也是社会中其他相互冲突的诸权利协调与博弈过程中的矛盾反映。它集中反映了中国网络隐私权、名誉权保护制度与互联网侵权救济制度的不足。只有沿着"人肉搜索"的权利冲突与权利边界这一基点,以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与网络信息开放、言论自由的冲突与制衡为主线去思考人肉搜索的价值冲突并给予法律定性,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9.
王彬 《兰州学刊》2010,(9):107-110
近年来,"人肉搜索"引发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和人大代表甚至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纳入刑法作为犯罪处理。基于此,在对"人肉搜索"行为界定、分类与法律属性阐述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人肉搜索"行为与公民权利行使,以及对公民权利侵害的相关问题,并对"人肉搜索"行为的合法性判断,如何加强对"人肉搜索"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网络人肉搜索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人肉搜索在为人们提供真相和信息的同时,也产生了侵犯他人隐私权等负面影响.面对人肉搜索的双重影响,学界出现了立法禁止和保障人肉搜索的不同争议.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们不宜单独立法限制或禁止人肉搜索,应通过完善现有法律,加强对人肉搜索的管理,并根据"被人肉"的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程度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的政府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良辉 《兰州学刊》2010,(4):103-109
“人肉搜索”在中国引发的巨大争议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我国特有的制度和社会因素造成了“人肉搜索”的兴盛,目前主要有五种类型。尽管其会带来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的恶果,但也有弘扬社会正义、反腐监督等积极方面。因此政府应重视对“人肉搜索”的规制,扬长避短。在当前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规范网民的“人肉搜索”行为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转变职能,创新规制方式,运用行政指导管理网络把关人,加强行业自律,最终达到规范“人肉搜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万淮北 《理论界》2010,(5):57-58
近年来,"人肉搜索"作为一个新的网络语言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产生的影响日益增强。对于"人肉搜索",大家争议很大。笔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人肉搜索",只要能够趋利避害,正确引导,强化法律和道德双重规制,"人肉搜索"不仅不会危害社会,而且还可以弥补计算机信息搜索的局限性,最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13.
传统道德视野下的人肉搜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屡被诟病为"暴力行为"的人肉搜索,背后暗含了虚拟世界对道德的积极诉求,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概括成是传统道德在现实社会式微后在虚拟世界的再现。这种"再现"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效应和争议,但却对启发民智和形成现代社会的道德秩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打抱不平”的人肉搜索——相关网络暴力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肉搜索"所引发的网络暴力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运用结构功能主义"失范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了诱发网络暴力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人肉搜索”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胥文政  乔万敏 《理论界》2009,(3):178-179
"网络人肉搜索"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信息搜索的重要形式之一.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统计,2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达1.07亿,占整个网民数量的半数,青少年自然也成为"网络人肉搜索"的主体力量.研究青少年广泛参与的"网络人肉搜索"这一新现象,对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析互联网中的“人肉搜索”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社会舆论监督意义;另一方面,其通常是一个群体针对某个人进行所谓的道德审判,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因此,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作用,并对其加以理性约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网络正把人类带入一个以信息网络为核心资源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如同一柄“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其中“人肉搜索”导致的伦理问题尤为突出.首先分析了“人肉搜索”的发展及成因;根据当前出现的网络热点事件,阐述了“人肉搜索”带来的一系列伦理困境;进而对“人肉搜索”的利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人肉搜索”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内在动力源自于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失范、其存在强化了人们对社会的认同等观点,促使人们对“人肉搜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的机制,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产物。“入内搜索”虽然在促进言论自由、信息交流、媒体监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也有异化成“网络暴力”的倾向,容易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手段对“人肉搜索”实施严格监管,以使交换知识和信息、承载道德监督使命的良性“人肉搜索”生生不患,造福社会。必须提高“宣泄”成本,加强网络立法,需要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也需要直接规定隐私权,完善“人内搜索”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作为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人工调查相结合的信息搜索方式,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盲从性、后果的多重性等特点。"人肉搜索"如果被恶意使用或者滥用,就会严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对公民的隐私权、人格权、名誉权等权利造成侵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应当从刑法司法和刑法立法两个层面对恶意的"人肉搜索"进行规制,前者是指在现行刑法规定的框架内,在保持刑法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对《刑法》条文的妥当解释和正确适用,追究某些恶意"人肉搜索"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后者是指在立法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刑法》中增设"泄露他人隐私罪"或类似罪名,将恶意的"人肉搜索"单独纳入刑法进行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