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夏文化的主干是传统文化的翻版,只是一些表象与形式上的内容才融入了党项民族的文化。包括政治层面的直接影响、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主要表现在西夏文字与西夏文化所涵盖的内容、西夏佛塔与西夏建筑文化、西夏石窟与西夏宗教文化、服饰文化影响等,由这几方面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西夏文化的影响及其程度,体现的是“大一统”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张祯  马力 《南方论刊》2022,(8):39-42
通过梳理学界对西夏儒学研究的相关成果,目前学界对西夏儒学的研究主要分为整体性研究和西夏文化、文学、儒释关系等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今后西夏儒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持续深入:一是西夏儒学与教育的综合研究;二是西夏文儒学经典文献的研究;三是儒学对西夏政治体制运行的影响;四是西夏儒生群体的研究;五是西夏文化的多元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西夏文     
西夏原是唐代羁縻州,用汉语写作,传世的是文书、奏议一类应答之作。西夏建元以后采取双语规范制度,用汉语和西夏语写作。西夏文主要是黑水城文献,还有一些碑刻、抄本等,散见于国内外图书馆。西夏文以实用为上,利为价值尺度,思想上释道儒三教并行,彼此地位起伏不定,行文亦韵亦散,并不讲究。西夏有专门的写作机构,作者主要是贵族阶层。西夏文中还有一些翻译文献和理论著作,但数量不多。尽管如此,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无论。  相似文献   

4.
西夏灾荒史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夏王朝的旱、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了粗略的梳理,指出窖藏存粮、移民就食、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是西夏政权主要的防灾、赈灾措施。同时就西夏时期的自然灾害对西夏社会的影响及其相关问题作了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北方民族政权西夏党项社会婚姻制度的一些特征.西夏婚姻中姑舅表婚盛行;西夏婚姻制度所反映的女性地位较高,妇女有一定的主婚权,寡妇和战争中被俘者的妻子有改嫁权,西夏婚姻中的妻妾没有中原地区尊卑严格,嫡庶之间的差别也没有中原地区大,地位低下的妇女在西夏的待遇要好一些;西夏婚姻中有对非婚性行为和非婚生子女的相对宽容的特征;西夏婚姻中有女嫁不从夫姓和女子以身先荐国师的现象;西夏婚姻中的择偶标准有其自身的特征,如"姿容"固然是择偶的主要标准,但是妇人内在的美、对丈夫的忠贞更为重要,西夏婚姻观念中对于经济因素也很重视.  相似文献   

6.
西夏文书史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是由多方面内容构成的 ,在“西夏文书研究之一”中已经对西夏文书的体裁、载体、组织机构和文书工作者进行了探讨。本篇主要对西夏文书的文风和文书工作制度的组成部分等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使西夏文书史的建构成为一个体系。  相似文献   

7.
西夏的科学技术是西夏文化的组成部分 ,西夏的化学成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然而 ,迄今尚未有对西夏化学成就的全面论述。该文根据有关史料 ,比较全面地回顾了西夏的化学成就 ,包括对单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认识和应用。虽然其水平较低 ,但主要方面与全国保持一致。西夏化学成就是中国古代化学成就的组成部分 ,整个中华民族的科技文化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8.
新近出土、考释并公布的大量俄藏、英藏、国家图书馆藏的西夏契约文书,是一种真正的原始文献,对于研究西夏时期的社会生活、经济状况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借助于西夏法律和出土实物契约,本文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西夏契约的种类,有买卖契约、借贷契约和典当契约三种;西夏契约的基本内容,即立契时间、缘由条款、事实条款、还贷(典)约定条款、违约责任条款、立契者等人的签名画押;对西夏契约的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认为西夏政府对契约的签订和执行主要有干预制度、双方合意及订立书面契约制度、担保制度、对借贷(典当)利息的法律规定等.可见,西夏有比较完备的契约制度.  相似文献   

9.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舞台,它对人类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地理环境与西夏经济类型、经济区域分布之间的关系,指出地理环境不仅决定了西夏的经济类型,而且是影响西夏民族文化以及西夏社会面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史料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史料的搜集、校勘、考订和编纂,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西夏史研究工作的深入,研究者花了很大的心血进行西夏史料的搜集和整理,韩荫晟同志的《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就是这方面代表性的成果。西夏史料主要包括西夏文文献和汉文文献两个部分。据《宋史·夏国传》载,西夏设有翰林学士院负责修实录。西夏法律书《天盛年新改定律令》第十章“司次行文门”,有史院一名。这些可以说明,西夏曾设有纂修实录、国史的机构。可惜这些实录  相似文献   

11.
胡玉冰 《人文杂志》2004,(3):153-159
20世纪出土了大量的西夏文献资料 ,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夏文献资料匮乏的状况 ,为人们从总体上了解西夏文献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另外 ,出土的西夏文献材料对于传世的汉文西夏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一 )可以据以补充大量的新的西夏史料 ,使我们对西夏历史的了解更加全面、系统。(二 )可以据以修正以往汉文西夏史料中的疏误。 (三 )可以据以考证汉文史书中对西夏历史语焉不详的记述。 (四 )可以据以印证汉文史书的记载之实。还为研究中国古代印刷史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出土了大量的西夏文献资料 ,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夏文献资料匮乏的状况 ,为人们从总体上了解西夏文献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另外 ,出土的西夏文献材料对于传世的汉文西夏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一 )可以据以补充大量的新的西夏史料 ,使我们对西夏历史的了解更加全面、系统。 (二 )可以据以修正以往汉文西夏史料中的疏误。 (三 )可以据以考证汉文史书中对西夏历史语焉不详的记述。 (四 )可以据以印证汉文史书的记载之实。还为研究中国古代印刷史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由明人撰写的和明人著录的汉文西夏史籍。明人撰写的包括 :胡汝砺编写、管律重修的《嘉靖宁夏新志·拓跋夏考证》 ,祁承辑的《宋西事案》。这两部留存至今。另外明人李维桢编写的《韩范经略西夏纪》已亡佚。文中还介绍了 3部见录于明朝目录书中的西夏史籍 ,即《西夏析支录》、《西夏民隐志》和《西夏图略》。通过这些介绍 ,为学者全面了解明朝的汉文西夏史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清人著汉文西夏史籍亡佚者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已亡佚的 5部清人著汉文西夏史籍进行考证 ,钩沉史籍编著者的生平事迹 ,总结编著者的学术特点 ,对史籍内容作合理推知 ,以期让人们对清人汉文西夏史籍有更全面的了解。文中还附论了沈尧的西夏学研究成果。重点考证的 5部史书及其编著者是 :洪亮吉的《西夏国志》、王昙的《西夏书》、秦恩复的《西夏书》、徐松的《西夏地理考》、陈昆的《西夏事略》。清人沈尧的研究成果包括 :《宋神宗用兵西夏论》、《宥州问答》、《与徐星伯中书书》。  相似文献   

15.
戴羽 《兰州学刊》2014,(4):74-79
西夏附加刑主要包括籍没刑、罚金刑、黥刑、戴枷刑,是西夏刑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籍没刑、铁枷刑适用范围较广,用刑较重;黥刑以刺字大小区分刑罚轻重,较有特色;西夏无罚铜,但罚马刑发达且与减赎罪制度相结合,为罚畜刑立法之首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宋附加刑相较,西夏附加刑具有重刑化、民族化的特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夏附加刑立法较为详备,特别是违法责任规定上,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16.
西夏时期的《文海宝韵》和《文海杂类》,是模仿《广韵》(1007年)编写出来的。西夏文同样也是模拟汉字的特点创造出来的。西夏建国以后以西夏书面语代替了汉语书面语。西夏书面语是以西夏主要成员的弥(党项)族方言为基础创造出来的,通过汉文典籍和佛典的翻译工作,西夏书面语从仿照汉语模式逐步演变为一种精制的模式,这表现在西夏文《法华经》中出现的弥族方言典型的日常用语的语法现象,如接头词一、二 动词形态,A、B 人称代名词。《同音》代表了西夏书面语的正确写法,但佛典中又常常出现违反这些语法规则的现象。为了正确理解佛典,复原西夏语的正确模式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西夏医学研究是西夏科技史研究领域内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其主要原因是资料缺乏。《俄藏黑水城文献》的公布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本文以《俄藏黑水城文献》(主要利用其中的文物考古资料即出土的医方 )及其他西夏文文献为主 ,结合相关汉文文献和藏文文献资料 ,拟对西夏医药学状况作比较全面的探讨 ,对西夏医药成就及其特点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18.
史金波先生的《西夏文教程》是一部介绍西夏学的百科全科。教程重点讨论了西夏语言的语法系统和语法特点,还介绍了西夏文字的性质、结构、书法、文献等。作者主要谈了阅读体会。同时对教程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崔红芬 《兰州学刊》2009,(2):1-4,10
佛教兴盛,佛经传播至关重要。西夏佛经的翻译、刊印抄写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佛经需求量的增加和佛教僧侣的印经活动极大推动了西夏造纸和印刷业的进步。文章主要对俄藏西夏文佛经的用纸、佛经刊印与抄写、佛经的装帧等情况作一简要论述。负责书籍雕刻刊印的机构刻字司是西夏一个政府机构,既负责刊印世俗文献,也负责刊印佛教典籍,印刷地点主要设在规模较大的寺院里,由寺院完成具体印刷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党项族的婚姻形态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早期他们流行群婚制度。迁入西北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汉族婚姻文化的日益侵染,党项人的婚姻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普遍,其次是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制并存,再次是族际婚姻较为流行。此外,还有一种婚俗,主要发生在西夏中后期,也就是某些喇嘛教派别僧侣的初婚权。西夏的葬俗有羌俗、汉俗、佛俗三种。内迁以前,主要实行羌俗;西夏成立后,主要实行汉俗和佛俗。西夏的墓葬等级明显与西夏阶级结构相呼应,皇帝陵墓和贵族官僚的墓葬一般规模较大、形制严整、陪葬奢侈,平民墓葬一般面积狭小、形制简单、陪葬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