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两岸关系在各个领域相继取得诸多重大突破与丰硕成果。然而,在两岸关系步入"深水区"之后,由于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加上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将面临不小的挑战。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在持续深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与民间往来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共同政治基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化解两岸认同歧异,开启政治对话进程,从而不断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最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顺利当选,国民党重新获得地方执政权力,两岸关系面临新的转机。未来国共是走向合作还是对抗?文章从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以及新时期国共两党的接触来分析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同时对未来国共两党合作前提和框架、合作方式以及合作内容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民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一个老党,曾经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长期执政。近十年来,中国国民党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发展之路,既经历了失去台湾执政权的无奈与痛苦,又在无路可退之际绝地反击重新执政,既努力革新推动党的民主化改造,又面临着党内地方派系的杯葛,既打破僵局开创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又面临着新形势下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压力。总结回顾中国国民党近年来的发展轨迹,有利于理解台湾政治社会发展的现实,为我们推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2008年马英九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胜利,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为两岸关系发展打开了一扇至关重要的机会之窗。一年来,国民党的大陆政策调整与马英九的大陆政策论述,显示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和促进两岸和平交流,将成为国民党执政后大陆政策的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战后,特别是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后,在国际关系、两岸关系和岛内政局发展三方面共同因素的作用下,台湾岛内民众的“认同光谱”形成了“蓝消绿长、统消独涨”的局面.这一局面对两岸关系产生了相当负面的影响,使得岛内政治势力不敢公然向统一的政治光谱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民众、政府通过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融合,通过艰难的整合而实现崭新的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6.
蒋经国上台执政后,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岛内环境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台湾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从而使台湾政治生态开始发生巨变,对日后两岸关系产生了许多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出现了若干落差,如经济关系的密切与政治僵局无法突破,岛内经济回稳与执政当局政局掌控力的下降,大陆惠台政策的深入与岛内民众中国认同趋淡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两岸关系朝纵深发展,影响两岸持续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两岸政治互信尚未建立,全方位交流无法有效增进岛内民众中国认同的情况下,本文尝试从社会整合理论出发,探索建立社会整合机制,推动两岸持续合作的方法和途径,以夯实两岸合作的社会基础,为两岸持续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形势不但改变了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也改变了海峡两岸的政治对立轴.国民党台湾当局的“本土化”、“民主化”政治转型,带来台湾主体意识的喷发和台独政党的乘势崛起.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两岸关于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被否定,“统独对立”取代“法统之争”成为双方政治斗争的焦点.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回归“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不过,台湾当局刻意突出“共识”分歧的做法,使两岸政治互信的积累受到干扰.两岸关系要持续稳定前行,需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更进一步,面向和平统一之未来,构筑“一中共表”的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9.
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促进两岸共同发展繁荣,首先要排除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和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障碍。坦率地说,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攸关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关系的前途。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进入到和平发展阶段以后,依然面临着一些困扰与挑战,推动两岸关系持续而稳定的健康发展,可以运用陀螺旋转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从运动状态、发展惯量、机会与威胁、发展动力等四个方面入手,从中分析两岸关系如何构建出良性的动态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三次转变。这三次战略性调整,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和台海形势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发展”和“统一”的关系。改革开放为的是“发展”,两岸未来要的是“统一”。就两者比较来说,发展或改革开放应高于统一,没有发展或改革开放就很难实现统一。必须把两岸的和平统一融入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战略中,不是先统一再发展,而是应在两岸关系的前进和发展中求统一。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既是中国内战的后遗症,也是冷战的遗留问题;冷战在亚洲的结束具有相对的非彻底性,即冷战结束的渐变性。这种特征反映在美国和日本调整对台湾的战略中;同时,日本染指台湾问题、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加强,两者殊途同归,也塑造和反映了冷战在亚洲结束的渐变性特色。  相似文献   

13.
江苏与台湾经贸合作20余年来,两地的经济联系与产业合作日益密切。自2002年之后,台商在江苏的直接投资一直遥遥领先于在其它省份的投资,两地的贸易份额逐步扩大。苏台经贸合作发展的内在原因在于台资企业自身的发展转型,江苏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与台湾产业的优势互补;外在因素在于大陆经济的高速增长,台湾政局的乱象以及国际经济的波动等。  相似文献   

14.
高度重视对美民间外交的开展,是新时期邓小平外交思想扣实践的重要内容。中荚民间外交的开展,有利于维护并不断推动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有利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要明确台湾对中国的意义,就必须具有更广阔的视域。台湾地处西太平洋航道的中枢,是扼守太平洋航道的中心,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从清代后期海防大讨论后,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就成为了清延及重臣们的共识,而这种共识也一直延续至今。在对台湾在海洋世界中地位的认识中,尤以日本和美国为典型。通过对此问题的叙述,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维护国家主权,要成为新世纪的强国,中国就必须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研究并未展现出应有的张力。总体上而言,大陆学术界对三青团的研究呈现出“有色审视”、“路线转移”、“多点解析”三个阶段,台湾学术界对其研究亦经历了从沉寂到活跃的过程。问题分野则体现在总论式研究、“背景-动机”研究、“党团-团地”研究、中共与三青团关系研究、地方三青团研究、三青团活动与影响研究、蒋经国与三青团研究等七个方面,同时存在若干研究困境,急需从史料来源、研究视角、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种有效的农地抵押贷款模式有助于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难题。农地抵押贷款作为国际上发展农业的一项金融举措,在德国、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都取得了成功,对构建我国农地抵押贷款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德国、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农地抵押贷款模式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农地抵押贷款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信息化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显著的成就。首先利用描述信息化发展的S曲线,对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评估。大量的数据表明,作为信息化基础的就绪度快速提升,体现信息化现状的嘘用度正向纵深发展,反映信息化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度则日益显著。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信息化仍然存化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也因而伴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最后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讨论了我国信息化在向着全方位、深层次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