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雯 《北京纪事》2013,(11):48-51
为了能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看京剧,北京京剧院从小剧场话剧一直颇受年轻人的青睐中受到启发,大胆地将京剧搬进小剧场。2000年北京京剧院的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是我国第一部小剧场京剧,此后剧院又相继推出了小剧场京剧《阎惜姣》《玉簪记》《浮生六记》《昭王渡》等。这些剧目自上演以来反响强烈,成为北京京剧院的一张招牌名片。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京剧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不论是否喜爱京剧,对于京剧演出中美轮美奂的人物服装都会赞不绝口。京剧的服装服饰纷繁复杂又华丽多变,这些服装服饰中透露出的古典美,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不懂戏的人们往往不清楚京剧中何时用到服装设计这一概念。京剧里有传统戏、新编历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看京剧,北京京剧院从小剧场话剧一直颇受年轻人的青睐中受到启发,大胆地将京剧搬进小剧场。2000年北京京剧院的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是我国第一部小剧场京剧,此后剧院又相继推出了小剧场京剧《阎惜姣》《玉簪记》《浮生六记》《昭王渡》等。这些剧目自上演以来反响强烈,成为北京京剧院的一张招牌名片。  相似文献   

4.
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碾玉观音》在北京繁星戏剧村的首演结束后,院长李恩杰告诉记者说:"年轻人的表现都很不错,演出应该说是成功的.当然,这个戏还得好好磨.话又说回来,那些传统经典剧目,当年不都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吗?自从推出合伙人制后,李卓群他们这个团队很快就创作出了这部戏,整个运作都是市场化的;再看台下观众,年轻人占了多数,我感觉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京剧的观众.  相似文献   

5.
飘雪 《北京纪事》2015,(7):60-61
贴近观众 多面宣传 近年来,京剧的推广非常不容易.观众群有萎缩,目前老年观众群体比较固定,主要原因是青年观众没有跟上来.让年轻人了解京剧,懂得欣赏京剧是关键.针对这个问题,北京京剧院举办了大量的活动:剧院开放日、小记者探秘、慰问残障人士等系列活动.同时也做一些实在的优惠活动,比如成立戏迷俱乐部,做一些活动,给予俱乐部会员优惠等等.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然后走进剧场观看京剧.  相似文献   

6.
选用年轻干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解勤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一再强调,要有意识地选拔年轻人来接班,这是一个战略问题。1992年春天视察南方谈话时,他又说:“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他们成长起来,我...  相似文献   

7.
宋冰华 《北京纪事》2014,(11):42-47
1978年,"文革"刚刚结束,正值京剧各个行当青黄不接的时期。这一年,在山东,3600名怀揣着京剧梦的年轻人参加了中国戏曲学院的招生考试。经过千挑万选,最终录取了6名学生进入了学院学习。杨广同,这位当今被人推崇与赞扬的著名鼓师,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8.
申京淑的长篇小说《哪里传来找我的电话铃声》以20世纪80年代韩国民主化斗争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创伤与内在成长历程。身处成长礼仪中的主人公们饱受缺失之痛,尽管努力寻找摆脱痛苦的方法,却又陷入缺失链的重重束缚中。为探索“成人礼”的出口,他们由互相依靠走向独立,由爱的客体转化为主体,并最终构建出独立完整的主体自我意识。小说充斥着浓重的哀伤氛围与凝重感,突出刻画了缺失造成的精神创伤,强调心灵共鸣的重要性和成长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金河 《社区》2014,(8):56-57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直播了全国少儿京剧大赛,从海选、复赛、决赛历时五个月,我是每场必看。生、旦、净、丑每个行当的表演我都喜欢。我已年近八旬,因为年少时的生活环境和成长中的一些机缘,让我对京剧艺术有着难以割舍的痴迷情怀。看到少儿京剧大赛,又勾起我尘封多年美好记忆。  相似文献   

10.
一位华侨在郊外的大湖边买了一幢小房子,想在这安宁、清静、优雅的环境中安度晚年。但好景不长,便有三四个年轻人每天下午四点多钟就到他的住房周围踢足球。今天踢破了他的门窗玻璃,明天又踢破了他的花盆,还把绿地踩踏得不成样子——老华侨受不了这样的干扰,直接制止他们,怕诱发他们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使得他们更加放肆。老华侨决定用"减码弱欲"的心理学原理去做好年轻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年轻人只要用心去聆听,用心去体会,就一定会发现身边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去做的“小事”。每个年轻人都从小事做起,那么小树苗终有一天会成长为参天的大树。  相似文献   

12.
儒商方秋潮     
程伟  江枫 《今日南国》2009,(20):18-19
方秋潮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潮商。1986年,他从广东潮阳胪岗中学辞职只身来到广西,开始了在这里的创业之路。20多年过去了,他从一名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成长为掌控着数亿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掌舵人,也见证了广西从老、少、边山、穷地区跃升为国家战略发展新区的强区之路。  相似文献   

13.
飘雪 《北京纪事》2014,(7):41-43
日前,北京京剧院举办的第三届“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如期开锣。这次参赛的演员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其中有前两届参赛的选手,也有本届新参加的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众多参赛者中,有一位特殊的选手——她出身梨园世家,白幼热爱京剧;她的学戏经历与众不同,又得到过诸多老一代京剧艺术家的传授;她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却没有在舞台上展现的机会,于是前往美国传播京剧,直到去年才回归北京京剧院。她就是谭氏后人——谭小羽。  相似文献   

14.
雍桦 《北京纪事》2014,(8):26-30
他们本有可能成为IT白领、游戏公司动画人、商人……拿着高薪享受生活,但最终,他们选择了古老的京剧,并尝试为京剧编织动漫的萌衣,让世人为之惊艳。在多数人对京剧衰微的现状及不明的未来摇头叹气,认为传播京剧是枯燥无味的事情时,他们却满怀信心、坚定执着,梦想着有一天能将这传统戏曲艺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玩性正浓,他们乐在其中,他们是一群技艺高超的80后……  相似文献   

15.
《北京纪事》2011,(5):36-39
北京京剧院建院32年,为中国京剧舞台培养了大量表演艺术家,以及优秀的幕后工作人员,著名京剧导演迟金声,导演了很多优秀剧目,是中国京剧音配像的总导演,快90岁了,于今还在为京剧艺术发光发热;  相似文献   

16.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京剧风格钢琴音乐创作是当代多元化艺术生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合力”生成的新音乐形象,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原作品的艺术魅力,赋予了京剧戏曲艺术崭新的内涵。在文化语境下思考,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在当代进行的传承和演变的重要体裁,是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舞台呈现的形式变体,为西方钢琴艺术“中国化”提供了更宽阔的创作视野。同时,京剧艺术的钢琴化也表征着作曲家们转化中国传统音乐形态,致力于追求中国化“民族文化新音乐”的创作理念,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7.
2016年4月25日,我们敬仰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幼子、京剧梅派艺术的嫡系传承者和当今梅派艺术掌门人、中国戏剧艺术的代表人物,梅葆玖先生与世长辞。给京剧艺术和中华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更给所有爱戴他的广大观众、同行及社会各界带来巨大悲痛,引无数人泪洒天地人间,无不为痛失梅葆玖先生这位德高望重的京剧大师扼腕叹惜。  相似文献   

18.
1978年,翟墨生于北京。父亲是一位酷爱京剧的戏迷,那时家里的那台老式“砖头”录音机和数不胜数的京剧磁带,使京剧唱段成为家里长盛不衰的“流行歌曲”。父亲喜欢听、喜欢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翟墨。小翟墨慢慢地对京剧特有的声腔韵味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9.
成人礼是各种各样人生礼仪中重要的一种,古今中外的众多民族都曾经或至今仍然盛行着。成人礼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对不同民族的成长发展和社会生活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是死亡和再生的象征,是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标志;也是社会责任、义务和公民意识的确认,是能力和意志的考验等,寄托着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憧憬和祝愿,对年轻人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汪明13岁开始在南京艺术学院的京剧专业学习京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江苏省京剧院工作,师从著名杨派老生蒋幕萍先生。由于良师指点和他的勤奋好学,他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青年演员,先后出演20多个主要角色,87年在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获奖。 正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却遭遇了一系列不幸,90年底,他父亲病故,一个月后,他本人即被诊断为胃癌。随后母亲去世,妻子生病使这个家雪上加霜,而京剧艺术的不景气更使汪明一家境遇艰难,这一年他和妻子的每月收入一共仅300多元。 但汪明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重压,拖着胃部切除了3/4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