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玮  施枫 《社区》2012,(30):52-53
李志强,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一位憨厚直爽的普通工人,一提到他那痴迷般的爱好,不用人多问,他就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像机关枪似的将他的收藏史、收藏观和盘托出。他的爱好就是收藏中国旅游交通地图,而且这一藏就是40多年。  相似文献   

2.
杨洁 《今日南国》2007,(24):76-76
在南昌市洪都航空集团7区住宅区内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收藏了一屋子的报纸,屋里找个下脚的地方都很难,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办一个报纸展览馆,让人们共享他的收藏成果。他叫罗来辉,人称老罗,1997年从街道办事处退休,今年71岁。他有个特别的爱好:收藏报纸。记者想采访他的时候,他去外面"淘宝"了,等到了下午6时,他还没回家。邻居说,你想找他,事先要跟他约好。  相似文献   

3.
火花情     
黄海边,有一小镇——兵房镇。小镇虽不出名,但镇上有一位收藏火花者却早已闻名海内外。他就是江苏省如东县兵房中学教师王建华。 “火花”就是火柴盒上的的装潢,又叫火柴贴画。它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已成为一种小型的艺术品。王建华经40多年的苦心搜集,现已收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品种的17万多枚火花,他还被英国皇家火花协会吸收为会员,并被编入《中外收藏家与博物馆》、《中国收藏名人辞典》等多部辞书中。 在日常生活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爱好,王先生的爱好就是收藏火花。早在孩提时代,他就迷上了火花、邮票并一发  相似文献   

4.
唐枫 《社区》2013,(17):16-17
小时候,黄宾虹就显露出对艺术的极大热忱和天分。他从8岁开始临摹家里收藏的历代名画,9岁开始学习篆刻,10岁就能做五言诗,并题在自己的山水画轴上……总而言之,黄宾虹在准备科举考试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诗词、书画、篆刻。这一爱好一直伴随了他终生,并成为他最引以为傲的事业。  相似文献   

5.
元尚 《北京纪事》2009,(8):91-94
喜欢收藏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专题收藏,另一种是凭自己的爱好收藏,喜欢什么就藏什么,没有一定之规。秦东苑就属于后者。这和他性格有关,他打小就是个见异思迁的人,什么东西看着好,兴趣马上就转移过去,几十年来的生活,用他的话说,是一路丰富,一路快乐。  相似文献   

6.
戴瑞吉 《老友》2010,(2):46-46
平生不嗜好香烟美酒,不迷恋牌场舞池,唯音乐与书报,我情有独钟。老了,又增添了一种爱好,那就是收藏剪报。剪报非常有意思,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文明的进步,创造了灿烂的汽车文化,并且催生了车模的制作与收藏爱好。南京有一位中学生对中外名车模型相当感兴趣,他在搜集车模过程中不仅玩出了各种新花样,增长了课堂上所学不到的汽车文化知识,还产生了一个个非常奇妙的科学幻想。这位车模收藏迷就是名扬四方的“南京总统府小导游”——陈森豪。  相似文献   

8.
郭长祥 《北京纪事》2016,(12):109-112
刘涛,中等个儿,稍胖,大前额,圆脸庞、圆眼睛,一口纯正的京腔,他将自己的愉悦都凝聚在收藏中,他说,"收藏是我的第二生命." 刘涛的兴趣广泛、爱好很多,让人惊叹的还是他的收藏.从小他就喜欢收集烟盒、火柴盒、糖纸什么的,长大后他爱上了收藏.  相似文献   

9.
李志强,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一位憨厚直爽的普通工人,可是他的嗜好却很不一般,那就是收藏中国旅游交通地图,而且这一藏就是近40年. 用6毛零花钱买了第一张地图李志强从小就爱听新闻广播,只要其中提到什么地名,他就想知道它们在什么地方,就会去地图上查找.那时他的父亲在部队工作,部队里有个图书馆,那里有许多老革命家写的关于秋收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的回忆录,他也总爱到地图上查找战争的发生地,久而久之便养成爱看地图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元尚 《北京纪事》2010,(9):97-99
大众收藏,最吸引人的神话之一,莫过于捡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捡漏儿的文字就不断在媒体上亮相。有些靠着买卖古玩发了财、出了名的人,就是靠着制造自己如何捡漏儿的神话,来为自己做造神运动。最初的那批收藏爱好者,捡漏儿是有可能的,因为80年代还不兴收藏,甚至还没有人敢说自己喜欢收藏。那时候最富也不过是个万元户,炫耀吃穿还来不及呢,谁有闲功夫、闲钱,往那上面扔?活钱死物是那个时代一般大众的理财心理。只有少数人,出于某种爱好,没事儿的时候,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旧东西玩玩儿。最多也就花十几二十块的,这在人们眼里就已经是高消费了。  相似文献   

11.
邮票,一个伴随着青春年少的久远物品,曾经是多少人美好的记忆,这种收藏爱好夹杂着很多情愫,很多人的集邮故事异彩纷呈,邮品不再是一张小小的纸片,而是成为一份记载着生活点滴的厚重资产。然而盛况空前的邮市在1997年突然冷却下来,而这一冷就是13年。  相似文献   

12.
阿虎 《山西老年》2008,(5):31-31
如今很多人都有收藏的爱好,相互间自然免不了交往。在交往中,笔者建议应注意"三大纪律"。一、不问藏品值多少钱一听说某人喜爱收藏,有些人见面就问:"你家收藏的东西值多少钱?"这种问法不妥:一是"东西"用词太不雅。但凡收藏爱好者都将藏品当做命根子般看待,你说"东西",他情感上受不了。如果  相似文献   

13.
庄定宇的喜欢可不是一般的喜欢,也不是今天人们所说的那种理财意义上的收藏,他简直就是迷上了太师椅. 头一次见他,他就说咱们先坐上面聊一会儿,你看感觉如何.坐在太师椅上聊太师椅,一般人能找到这乐儿?  相似文献   

14.
有兄弟3人,他们共同的爱好是收藏珍品。老大喜欢收藏古玩,老二喜欢收藏邮票,老三喜欢收藏书籍。他们家有一个很大的玻璃柜,大家都把珍品放在柜中共同欣赏。这个柜的钥匙放在一只很精致的小铁箱中,小铁箱藏在一个十分秘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钟芳 《山西老年》2012,(8):26-27
老爸退休后,对书法、收藏、钓鱼产生了兴趣。 可上周,老爸在收竿时,不小心把左脚踝扭伤了,医生叮嘱他一定要在家休息一个月,不能外出运动。这下子老爸急坏了,要知道,爱好运动的他一天不出去走走,吹吹风,就会闷得难受。小弟见老爸的心情很低落,于是就把他用的一台笔记本电脑送给了父亲。  相似文献   

16.
潘雪江 《金陵瞭望》2009,(20):52-53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火星”“南京一大怪,不爱荤菜爱野菜”……在绿柳居的工厂基地,记者见到南京市非遗之——素菜烹制技艺的传承人周军,他介绍说南京人自古有爱吃蔬食野菜的饮食爱好。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个性格内向的男孩。为了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举家来到深圳。上初一的时候他的身高就达到1.9米,格外引人注目。在学校,他的学习成绩一般,唯一的爱好和特长就是打篮球。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收藏家,尽管他不识中文,却收藏了上千件中国书画。他收藏但不占有,将收藏中的精品部分献给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又编印画集,广而传之,还筹办陈列室及基金会等。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传播古老的华夏文明,提高东方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他就是新加坡公民陈金川先生。  相似文献   

19.
廖敏 《今日南国》2009,(13):44-44
书画收藏是收藏的重要门类之一,爱好书画的藏友数量也非常多。说起书画收藏品的造假、陷阱问题很多藏友会用“水深得很”来形容。今年5月初,在南宁一个大型寻宝活动的海选中,记者就发现造假者除了编故事玩心理、用化学手段做旧等常见伎俩,让人防不胜防的手段还有不少。  相似文献   

20.
可能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吧,我从小就爱好阅读。我的父亲平时就喜欢读书看报,因此家里收藏了不少书刊。小时候不懂得择优,阅读的时候也就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也因为阅读的缘故,小学和初中写作文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用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